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白千層的結果 展開

白千層

中藥

白千層,為桃金娘科植物白乾層的樹皮。常綠喬木,高約20米,生於較乾燥的砂地上,蒴果頂部3裂,杯狀或半球狀,頂部截形,成熟時裂開成3果瓣。

正文


來源

本品為桃金娘科植物白乾層的樹皮。全年可采。

性味歸經

淡,平。

功能主治

安神鎮靜。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約20米。樹皮灰白色,厚而疏鬆,可薄片狀層層剝落。單葉互生,有時對生,狹橢圓形或披針形,長5~10厘米,寬1~1.5厘米,兩端漸尖,全緣;有縱脈3~7條。穗狀花序頂生,中軸具毛,於花後繼續生長成一有葉的新枝;花密集,乳白色,無梗;萼管卵形,裂片5,圓形,外面被毛;花瓣5,闊卵圓形,先端圓,脫落;雄蕊多數,基部合生成5束與花瓣對生;雌蕊1,子房下位,頂端隆起,被毛,3室。蒴果頂部3裂,杯狀或半球狀,直徑約3毫米,頂部截形,成熟時裂開成3果瓣。花期1~2月。

分佈區域

分佈福建、台灣、廣東、廣西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較乾燥的砂地上,多為栽培。

相關配伍

治神經衰弱,失眠:白千層干皮二至三錢。水煎服。(性味以下出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化學成份

樹皮含木質素54.2%,另含樹脂醇,稱為白乾層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