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縣第四中學

全日制完全中學

有一所普通高中,她地處經濟后發展的偏遠農村,可是她在市內外的聲譽卻很高,曾被國家教育部領導盛讚為“農村學校一顆璀璨的明珠”。

有一所農村高中,她的辦學歷史已有78年,其教師平均年齡只有32.4歲,但100%的教師擁有本科或研究生學歷,湧現了一批省、市、縣級“青年骨幹教師”。

有一所農村高中,她的生源質量不佔優勢,可是她的學考、高考成績卻總是名列前茅。五次榮獲“衡陽市普通高中教學質量先進單位”光榮稱號,三次榮獲省教育廳嘉獎表揚。近年來,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等全國知名學府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

無獨有偶,她就是衡山第四中學。學校創辦於1938年,坐落於交通便捷、民風淳樸的岳北古鎮白果鎮,佔地151畝,建築面積100717平方米。現有初、高中33個教學班,共有學生1800餘人。近年來,學校始終堅持“以綠色的思想教育人,以綠色的觀念培養人,以綠色的環境熏陶人”的辦學理念,通過內強管理,外塑形象,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水平大幅提升。先後榮得“全國心理教育實驗先進學校”、“湖南省現代信息技術實驗學校先進單位”、“湖南省文明衛生單位”、“衡陽市普通高中教學質量先進單位”等殊榮。

歷史沿革


衡山縣第四中學校址歷史沿革湖南私立煥新職業學校1938.10至1944.05湘潭1944.05至1951.07曉嵐港新鋪子楊氏宗祠
湖南私立三忠初級中學1943至1944.06嶺坡坳清獻書院1945年至1946.08白果大奇嶺周揆公祠
1946年秋至1948年春南嶽水濂洞晚易家灣
1948年至1949年秋八里坪趙彰公祠1949年秋至1950年春松柏橫天一祠
1950年春白果趙家灣1950年秋江東龍溪祠1950年冬松柏橫天一祠
三忠煥新聯合中學1951年暑期曉嵐港新屋灣
衡山縣第五初級中學1953年秋至1955年6月曉嵐港新屋灣
1955.07至1958.07白果楊家灣(即現址)
衡山縣第五中學1958年7月至1961年5月現址
衡山縣第二中學1961年5月至1961年11月現址
南嶽縣第四中學1961年11月至1966年1月現址
衡山縣第四中學1966年1月至1976年3月現址
衡山縣五七大學師範衛生學校1976年3月至1978年1月現址
衡山縣第四中學1978年至今白果楊家灣(即現址白果鎮涓水路238號)近幾年來,學校堅持走”艱苦建校、管理興校、科研強校“的路子,各項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學校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理所當然的躍身全省五十強行列。
艱苦奮鬥、勤儉建校是四中的優良傳統,在上級投人有限情況下,學校不等不靠,每周兩節勞動課,學生憑著自己的雙手和汗水,不怕臟,不怕累,挖土石,挑大糞,在不斷改變學校面貌。原來的校區破敗蕭條、泥濘不堪,今天的校園高樓林立、草綠花紅。教學樓、科技館、男女生公寓、教工宿舍等基本建設已經完成,語音室、電腦室。衛星地面接收站、多媒體教室等現代設施基本到位,學校捧回了省級“園林式單位”、“綠色學校”的獎牌。

文化傳統


辦學宗旨

管理強校
——為學生打造成長樂園
無規矩,不成方圓。為保障學校教學工作順利有序運行,衡山四中以先進的管理理念、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傾力為學生打造一個舒適、和諧的學習成長樂園。
轉變管理理念。團結、求實、創新、進取的四中領導班子,辦學思路清晰,管理理念先進。校長彭文星多次參加省、市校長崗位培訓,擅長教育教學管理,精通教育教學業務,總結提煉出“為社會負責,為一切學生負責,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的管理理念。主管教學的副校長楊振林年輕有為,教學能力強,能站在教改前沿,帶領學校教師不斷提升自身業務素質。學校領導班子在充分掌握校情、學情的基礎上,經過探索論證,堅持“勤儉建校,管理強校,科研興校”的辦學方略,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提出了“封閉管理、開發辦學”的發展模式,形成了獨特而又科學的管理理念。
完善管理機制。先後制訂頒發了《衡山四中教學常規工作相關規定》、《衡山四中班級文明積分實施細則》、《衡山四中實施素質教育方案》等系列管理制度,確立了以學校黨支部校委會為核心、以各年級組為管理主體、以班主任為第一責任人、以各職能部門為督管的責任明確、分工合力的管理體系,班主任實行全天跟班制,任課教師實行課堂效果督查制,寄宿生實行生活指導教師全面負責制,形成了“事無大小有人管,節無大小有人抓”的管理格局。
創新管理方式。採取全封閉式管理,從根本上保證了教學秩序和教學安全;在班級管理上做到“五到位”,即“晨起有人督促,課間操有人組織,午休有人監督,晚自習有人坐班,晚就寢有人陪護”;學校24小時為學生提供熱水,,為學生生活營造了健康、安定的生活環境。同時,推行學生自主管理。“校園之聲”廣播站、“岳北文學社”、校園文化櫥窗等都是學生們自主管理、相互合作的重要平台。
質量興校
——為學生美好人生奠基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因此,學校把深化教學改革作為推進素質教育的核心,努力優化教學,提高學校教學整體水平。
打造高效課堂,是優化教學的關鍵所在。為此,學校非常重視抓好課堂教學,向課堂要質量和效益。學校教師即使在繁忙工作中,也會擠出時間,潛心鑽研,通過集體備課、教學反思和教學比武等方式,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努力構建別開生面、充滿活力、引人入勝的課堂,讓學生在領略學習樂趣的同時,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領悟有效的學習方法,樹立奮進的學習精神。
與此同時,學校以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為契機,不斷加強教師培訓學習,全面提升他們的教育教學水平。近幾年,先後選派了一批優秀教師和班主任參加各級正規培訓、教學比武和教改科研活動,到長沙一中湖南師大附中等名校學習取經,力爭使他們成為專家型教師;積極培養青年教師,為優秀人才提供展示才華的平台,為教師營造舒心的工作、學習、生活環境,吸引了眾多優秀大學畢業生來校執教;積極實施“師徒制”,嚴格“考核制”,落實“青藍”工程,現已湧出一大批能把關、能頂梁的青年骨幹教師。目前,學校已鍛造了一支業務精湛、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現有教師121人,其中高級教師35人,佔29%,中學一級教師66人,佔55%,學歷合格率達100%,部分教師具有研究生學歷。
抓好特色教育,是學校提升教育質量的一大亮點。學校抓好文化科目教育教學質量的同時,以校園文化櫥窗、黑板報、手抄報、“校園之聲”廣播站等活動為載體,狠抓對音樂、體育、美術等特長生的培養。近三年來,學校音、體、美、播音與主持專業生本科一、二批上線率達到89.72%。
春華秋實。近年來,學校教育教學成績節節攀升,先後為高等學府輸送了大批優秀學子。如清華大學的廖新國、王承龍;北京大學的李軍;中國人民大學的張敏、周為傑、黃鑫;南開大學的黃超群、張慧玉、汪義豐;武漢大學的黃毅、符玉霜、楊宋、劉宏波等。
文化立校
——為學生終身發展鑄魂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先生的這句名言在衡山四中的辦學實踐中得到了很好詮釋。該校確立了“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工作重心,實施文化立校、以文“化”人策略,積極推行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養“大寫”的中國人。
近年來,學校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不斷採取措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學子們營造出舒心學習、快樂成長的幸福沃土。
夯實基礎建設,是打造書香校園的重要環節。近年來,學校艱苦創業,勤儉建校,教學設施日趨完備,先後建起了科技樓、教學樓、計算機教室、電子備課室、多功能梯形教室、語音室、電腦室、多媒體教室,規範的師生閱覽室和理化生勞技實驗室,標準的男生宿舍、女生公寓、高規格的學生食堂、教師食堂、400m標準田徑場;學校圖書館藏書11.5萬冊,長年訂閱報刊200多種,校園網路已建成並投入使用。如今,到“湖南省現代技術實驗學校”衡山四中求學,你可以在圖書館里自由遨遊於知識的海洋;可以在實驗室探索自然的奧秘;可以在美術室里體味科學與審美的水乳交融;可以在田徑場鍛煉強健的體魄。
同時,學校非常重視環境綠化,並投入不少資金用於植樹種草,栽花育魚,美化校園環境,綠化面積達55%,獲得“湖南省綠色學校”和“湖南省園林式單位”等榮譽。經過多年的文化積澱,目前,學校已形成了以校訓“誠樸、勤奮、博學、創新”為核心的特色校園文化。
衡山縣第四中學
衡山縣第四中學
“拚卻心血萬千點,換得花紅映校園”。面向未來,衡山四中將繼續秉承“一切為了學生髮展”的宗旨,堅持為學生髮展服務的理念,努力使每一個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培養,為學生成長搭建更廣、更大的發展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