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視神經病變

缺血性視神經病變

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是由於供應視神經的小血管循環障礙,發生局部缺氧而致,眼底早期可以出現視神經水腫,隨著病程進展水腫消退,表現為視神經萎縮,被稱為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根據缺血的部位可分為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和後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根據有無炎症可分為動脈炎性缺血性視神經病變和非動脈炎性缺血性視神經病變。動脈炎性缺血性視神經病變常見於顳動脈炎患者,西方多見。導致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因素很多,與血壓過低、視乳頭局部病變、眼壓過高、血液的攜氧量過低等因素有關。患者可出現視力下降、視野缺損,常累及雙眼,但一般不同時發生,可相隔數周或數年,常伴有血管疾患,如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頸動脈炎等。治療需尋找導致缺血的原因進行相應治療,亦可短期使用激素衝擊。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會引起視力下降、視野缺損,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治療效果欠佳,治療后視野會有改善,但視力提高不明顯。

就診科室


● 眼科

病因


● 導致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因素很多,大概可以分為5類:
● 血壓過低:血壓過低引起視乳頭供血不足,例如大出血后或手術后血壓劇降,尤其在原眼壓偏高的患者中,血壓急劇下降可導致缺血性視神經病變。
● 視乳頭局部病變:視乳頭局部病變使血流不暢,或血粘度高、靜脈阻塞等影響血液流動。常見於小視杯、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和動脈炎等。
● 眼壓過高:眼壓過高使視乳頭小血管內血壓與眼內壓失去正常平衡,致血流不暢,如青光眼或眼球受鈍挫傷后。
● 血液的攜氧量低:由於血液的攜氧量低,如嚴重的貧血可致視乳頭缺氧。
● 其他:如西方常見的顳動脈炎,以及我們曾見到過的患者中有風濕病、偏頭痛、口服避孕藥及重度濕疹患者。

癥狀


● 缺血性視神經病變表現為單眼視力下降、視野缺損,常見於50~70歲。
● 由於是缺血所致,所以視力下降比較突然,多數患者可以說出下降的準確時間。

檢查


● 確診缺血性視神經病變常需進行眼底檢查、視野檢查、熒光血管造影等檢查。
● 眼底檢查:可了解視乳頭有無水腫或蒼白,有助於診斷缺血性視神經病變。
● 視野檢查:可了解視野有無缺損,表現為與生理盲點相連的象限性視野缺損。
● 熒光血管造影檢查:造影早期可以看到與視野缺損對應的視乳頭處充盈不良,發病一段時間后該表現就沒有了。
● 其他檢查:血沉、C-反應蛋白、頸動脈超聲、球后血管超聲、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等,有助於診斷病因、判斷病情等。

診斷


● 醫生根據患者的病史及眼部檢查來診斷缺血性視神經病變。
● 病史:有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等病史,突然出現的無痛性視力下降。
● 眼底檢查:發病初期表現為視神經水腫,隨後出現視神經蒼白萎縮。
● 視野檢查:特徵性的改變,即與生理盲點相連的象限性視野缺損。
● 熒光血管造影檢查:動脈早期可見與視野缺損對應的視乳頭充盈遲緩。

鑒別診斷


● 視神經炎:眼底表現為單眼或雙眼的視神經水腫,但視野表現為生理盲點擴大,VEP也有特徵性改變,可以與缺血性視神經病變鑒別。
● 顱高壓引起的視乳頭水腫:常見於雙眼,由顱高壓引起。
● Foster-Kennedy綜合症:一眼視神經水腫,另一眼視神經萎縮,由於額葉的腫瘤壓迫所致。
● 其他:壓迫性、浸潤性、外傷性、中毒性、代謝性及遺傳性視神經病變。
● 如果出現視力忽然下降、視野缺損要及時去醫院就診。醫生通過檢查可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動脈炎性視神經病變因早期大量激素治療,非動脈炎性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病程早期,全身使用糖皮質激素可以改善視力和視野,加快視乳頭水腫的吸收,但能否改變自然病程對視力的影響,仍然存在爭議。
● 控制全身疾病及其他危險因素:如夜間低血壓的發生、呼吸睡眠暫停綜合症等。
● 其他輔助治療:改善微循環、營養神經等。

危害


● 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會引起視力下降、視野缺損,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
● 常累及雙眼,另一眼在數周或數年後也會發生改變。

預后


● 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治療效果欠佳。
● 治療后視野會有改善,但視力提高不明顯。

預防


● 主要是原發疾病的治療和預防。
● 控制血糖、血壓、血脂,規範用藥,尤其是防止夜間低血壓的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