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汲店

河北省保定市新市轄村

大汲店村隸屬河北省保定市新市區江城鄉,地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定南二環、西三環交匯處內側,全村810戶、3380人,農田耕地3500多畝。

改革開放以來,全村經濟不斷發展,農民收入逐年增加,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各方面的環境得到優化,獲得“全國文明村鎮”、河北省“精神文明示範村”、河北省“文明生態示範村”等多項榮譽。

地理位置


大汲店村地處南二環、西三環路交匯處內側,住宅、街道、河灣、坑塘1000畝,橫貫全村的東西大街長1100多米,村街中西段700多米,是遠在鐵路和107國道未開之前、九省通衢之保定西路車馬大道路段,由此,造就了村莊的昔日繁華。

村名由來


早在一個多世紀前,大汲店就是連接南北交通的重要驛站,賈市殿堂、寺廟行宮,星羅棋佈於村內,天然幽靜,引人入勝。古鎮三面環水,南有白草溝河,經年水流不斷;北有兩條季節性河流,逢雨季來水自村西匯入白草溝,水流相激,蔚為壯觀,故有“大激店”之名。據考證,古大激店之“激”字,原取自水流相激之意。後來,因白草溝水流豐沛,村民自河中取水垂手可汲,才漸漸有了現在的“大汲店”之稱謂。

文化


文物古迹

大汲店戲樓
大汲店
大汲店
大汲店古戲樓位於村東西大街中段北側。坐南朝北,高高的戲台,用巨型石材砌成,前明后暗,前低后高,前窄后寬,呈品字型結構。古香古色的戲樓顯現出典型的清代建築風格。戲台正中高懸“盛世母音”匾額一塊,與后樓東西兩側牆壁上鑲嵌著的“古今通鑒,風雅遺音”八個大字,相映生輝。古戲樓與北面坐北朝南的觀音堂組成了一個小型古建築群。樓堂相對珠聯璧合,成為大汲店村一景。大汲店古戲樓始建於118年以前的清代光緒16年(即1890年)為該村劉洛槐在保定府當門軍時,通過募捐所建。戲樓後台牆壁上至今還遺存有“光緒廿一年常勝班高老春、王老彥,保陽班恆慶魁、榮慶班”的字跡。
1937年以前,多數重要的村鎮都有戲樓。大汲店的戲樓可以說是保存和保護最好的古戲樓了。大汲店戲樓、觀音堂1993年被列為“保定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汲店村委會也極為重視保護古戲樓,在河北省、保定市文保部門的大力資助下,曾於1997年投資10萬元修繕古戲樓、觀音堂。
真武廟遺址及公園
大汲店
大汲店
大汲店愛護和保護文物是出了名的。幾年前,他們就在具有二百年歷史的真武廟舊址的高台上建起了“真武台公園”。他們將散落在村中各處的九通歷史碑刻重新豎立起來,將文革時期硒碎了的“會水河雙石橋”碑刻,按原樣拼接起來(註:仍不完整)立在了真武台東側。“萬善同歸”碑刻中的一段文字“寺中不許合局聚賭”,引起了筆者的注意。表明前人即有不允許在公眾場所設局聚眾賭博的鄉規村約。園內植樹種花,建立了十二生肖石雕園。真武台正前方豎立著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林業大學教授關君蔚老先生題寫的“真武台”石刻。西側豎立著“古鎮賦”石刻,是由村支部書記王祿先生撰寫的。村東門外大石橋南側的“村橋紀事”碑刻也出自王祿先生之手。早在十幾年前,村委會就召集村中八、九十歲以上的老人召開茶話會,請他們幫助梳理大汲店的歷史詠路。村支書王祿先生,匯歷代傳聞閱先人石刻,查通史之典,睹倖存文物,撰寫了“古鎮賦”。邀請農民畫家趙泉河先生,繪出了大幅國畫“大汲店古鎮圖”。上推三、五百年,不足二百戶的大汲店,有大小廟堂三十餘所。慈航寺鎮東,真武廟守西,興國寺扼北,魁星閣昂首橋頭,烽火台據守東北,白草溝河繞村而過。顯現出大汲店古鎮歷史的久遠與興盛。令人惋惜的是烽火台在“農業學大寨”時期已被夷為平地。
“一村六橋,百步三橋”的水鄉之情
大汲店村東、西、南三面環水,白草溝壽保險河大汲店段也稱會水河。自西向東繞村而過,一村六橋,百步三橋,讓人稱奇。
大汲店村,西門外真武廟東西兩側各有石橋一座,謂之“會水河雙石橋”。連同廟南側的磚拱橋,稱之為“百步三橋”,即百步之內有三橋。小橋流水、古道綠樹演繹著北方江南的水鄉情調。夕陽西斜,漁舟唱晚,漫步古鎮村街,昔日飽食香火的廟宇,已化作了一方土丘。遺址之上及街道兩旁,建起了壽園、耕園、生宵園等百姓休閑活動之所。澮水河、興國湖、明月塘周邊、真武台多處園林,三季花艷、四季常青,碧水浮輕舟,園蘊靈秀氣,實乃覽勝懷古之絕景。
大汲店
大汲店
古寺石橋見證著歷史的滄桑。西門外真武廟東西兩側各有石橋一座,謂之“澮水河雙石橋”。連同廟南側的磚拱橋,稱之為“百步三橋”。真武廟前的“雙石橋”,橋墩由一排排上下對接的大石磙組成,年代久遠,特色鮮明。廟西的石橋重建於1954年,取材於古橋石料。據記載:“清朝康熙三千年(即1692年)推斷雙石橋的歷史至少應在三百年以上”。廟南磚拱橋為百步三橋之中橋。中橋原為木橋,是由當地駐軍於1953年改建的,1963年被洪水沖毀,1973年建成現在的磚拱橋,雖是古今結合,但古風依然。
“風雨世紀劫難多,枝折皮破又奈何。今遇春風倍得意,新姿煥然舞又歌。”此為該村黨支部書記王祿1987年特為古柏所題《古樹逢春》。在村內東西街上,曾有四棵三人拉手才能合抱的古槐,歷經抗戰炮火,於解放前夕,被偽軍鋸走當柴。令人慶幸的是,真武台上兩株古柏至今仍矗立台上,它不僅是歷史的見證,還增加了村落的古樸氣息與滄桑之感。

今日發展

大汲店村共有810戶、3380多人,3500畝耕地,並先後被評為“全國文明村”、河北省“文明村”、河北省“文明生態示範村”等多項榮譽。
大汲店
大汲店
鑒古知今,大汲店村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充實的文化生活由來已久,富裕起來的大汲店人有了更高的文化追求,大家栽松柏、植花木、整村容,組織起“耕余書畫社”、“鄉音國劇社”、“讀書協會”,成立了書畫、戲曲、秧歌、詩歌、合唱等多支業餘文化隊伍。耕作之餘,全村人歡聚一堂,操琴作畫,吹拉彈唱,寓教於樂,愉悅身心,好不和美自在。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使大汲店村民之間比知識、比文化、比特長成為時尚,也使此村湧現出諸多民間“秀才”、“文人”。如今的大汲店村,人心思進,人心思齊,環境優美,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全村出現了政通人和的美好局面。黨群幹群關係進一步融洽,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明顯增強。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村兩委對進村道路和村內主街道全部進行了硬化,安裝了路燈,制定了垃圾清掃制度,專人運輸,定點清理,整修河塘近50畝,設計建造小園林5處,積極推進農村新民居建設,為把該村創建成保定農業生態園主景區之一——大汲店民俗文化區夯實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