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氣葯

理氣葯

理氣葯主要用於治療“氣滯”引起的胸腹疼痛等證候。以疏通氣機、消除氣滯、平降氣逆為主要作用的一類中藥。又稱行氣葯。多辛、苦,性溫,氣味芳香,具有理氣健脾、疏肝解郁、行氣止痛、破氣散結等功效,主要用於脾胃氣滯、肝氣鬱滯、肺氣壅滯等所致的病症。

簡介


● 英文名稱:Qi-regulating Medicinal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中藥學

古籍摘選


● 調脾肺,利胸膈,為理氣要葯。(《本草備要·檀香》)

名詞解釋


● 疏理氣機,治療氣滯或氣逆的藥物。

百科解讀


● 理氣藥味多辛苦溫,氣味芳香,以疏理氣機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療氣滯或氣逆證,又稱行氣葯,其中行氣力強者也稱破氣葯。

功效主治

● 理氣葯之間功效又有差異。
● ● 作用於肝經者,分別有疏肝解郁、疏肝理氣、疏肝行氣、疏肝行滯等作用。
● ● 作用於脾胃中焦者,分別有行氣健脾、理氣和中、行氣寬中等作用。
● ● 作用於肺經者,有行氣寬胸、理氣寬胸等作用。
● 理氣葯適用於脾胃氣滯證,症見脘腹脹滿、噁心嘔吐、噯氣吞酸、腹瀉或便秘等。
● 治療肺氣壅滯證,症見呼吸不暢、胸悶胸痛、咳嗽氣喘等。
● 治療肝鬱氣滯證,症見脅肋脹痛、抑鬱不樂、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疝氣痛等。

代表藥物

● 主要藥物有陳皮、青皮、木香、沉香、香附、枳實等。
● 陳皮藥性苦、辛,溫,歸脾、肺經,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
● 青皮藥性苦、辛,溫,歸肝、膽、胃經,有疏肝破氣、消積化滯的功效。
● ● 陳皮、青皮均能行氣化滯,治療氣滯證。
● ● 陳皮性較青皮溫而不峻,行氣力緩,常用於脾胃氣滯證,且其質輕上浮,兼入肺經,還有燥濕化痰之功,善治濕痰咳嗽。
● ● 青皮藥性相對峻烈,行氣力猛,苦泄下行,能疏肝破氣,散結止痛,主治肝鬱諸證,還有消積之功,用於食積氣滯證。
● 此外還有木香,行氣止痛,健脾消食;沉香,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香附,疏肝解郁,理氣寬中,調經止痛;枳實,破氣消積,化痰除痞。

用藥規律

● 選用理氣葯應根據氣滯所在的部位、不同的病因病機等有針對性選擇和進行必要的配伍。
● ● 如治脾胃氣滯證,宜選用行氣健脾葯。
● ● 因脾虛運行乏力而致者,當配補虛葯同用。
● ● 因濕濁中阻所致者,可配芳香化濕葯。
● ● 因寒邪凝滯肝脈所致者,宜配暖肝散寒葯等。
● 本類藥物多辛香發散,易耗氣傷陰,故氣陰不足者慎用。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周禎祥,唐德才。中藥學.2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3] 高學敏,鍾贛生。中藥學:上冊。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