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治療

放射性核素治療

放射性核素治療是利用核素髮出的β射線在病變組織產生一系列的電離輻射生物效應,通過輻射的直接和間接作用使機體有病變的組織代謝紊亂失調、細胞衰老或死亡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原理


● 正常細胞和病變細胞群體對射線的敏感性不同,一般細胞分裂活性越大對射線越敏感,濃聚放射性核素的能力也越強。而內照射治療中的放射性核素所發射出來的具有殺傷力的射線,僅能殺死2~3mm內的病變組織,因而射線破壞或抑制病變組織的同時對正常組織可不發生或僅發生輕微的影響,就像導彈定向摧毀目標一樣。而放射治療需要藉助各种放射源,從體外定位,對腫瘤進行照射,達到治療目的。顯然,射線要穿過一些正常的組織,對它們造成一些傷害。

適應證


● 目前,放射性核素治療的疾病已達數十種,放射性核素治療具有方法簡便、輻射劑量小、療效好的特點。在腫瘤靶向治療、骨轉移瘤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治療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 1.甲狀腺功能亢進
● 放射性¹³¹I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是核醫學在治療上應用最早、最廣泛的一種靶向性治療方法。它是利用甲狀腺需要碘的特性,給予放射性¹³¹I后,甲狀腺濾泡能夠攝取¹³¹I,利用¹³¹I發射的射線破壞部分甲狀腺,減少甲狀腺激素的合成,達到控制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目的。一般服用¹³¹I后可在3~4周出現效果,隨後癥狀逐月減輕,3~4個月絕大多數患者可達到正常甲狀腺功能水平。一般一次治療有效率達95%以上,治癒率約79%,複發率僅為1%~4%。尤其適用於抗甲狀腺功能亢進藥物療效差、反覆複發、抗甲狀腺功能亢進藥物過敏、甲狀腺功能亢進合併肝功能受損、白細胞或血小板減低、甲狀腺功能亢進性心臟病等患者。
● 2.骨轉移瘤
● 除利用¹³¹I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外,目前臨床應用比較廣泛的還有用放射性核素對骨轉移瘤進行治療。常用的內照射核素有⁸⁹Sr和¹⁵³Sm。
● (1)⁸⁹Sr 是一種具有高度親骨性的放射性核素,與鈣同族,進入體內后同鈣一樣參加骨礦物質的代謝過程。靜脈注射后,⁸⁹Sr在骨轉移病灶中的數量是正常骨的2~25倍,並滯留在癌灶中,其在骨腫瘤病灶中的滯留時間約為100天,發射射線來殺傷癌細胞,縮小病灶,起到良好的鎮痛作用,而射線在組織中的作用距離僅為2.4mm,不會對周圍正常的組織、器官產生損傷。應用⁸⁹Sr治療,在注射后10天左右藥物在腫瘤部位的聚集量達到一個高峰,因而鎮痛出現的時間相對較慢,但維持時間長,平均維持時間為3~6個月,因此兩次治療時間至少間隔3個月以上。
● (2)¹⁵³Sm 是以磷酸鹽類化合物為載體濃聚在病變骨部位,在注射后3天病變部位攝取比值最高,因而鎮痛出現的時間相對較快,但鎮痛作用維持時間卻相對較短,需要每月注射。
● (3)優點 ⁸⁹Sr與¹⁵³Sm治療骨轉移瘤的有效率為80%~90%,尤其是對於原發腫瘤為前列腺癌、乳腺癌或肺癌的患者,療效更好。當前治療骨轉移瘤引起骨痛的方法,如鎮痛劑、化療、激素治療等均有很大的副作用,對晚期患者效果也不理想,應用外照射治療雖然能有效的治療骨痛,但對單發的骨轉移灶治療效果較好,不適用於廣泛骨轉移。而放射性核素內照射治療是一種靶向治療,治療方法簡便,直接靜脈推注即可,對周圍組織損傷小,副作用少,不僅鎮痛效果好,而且對骨轉移病灶有消除和縮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