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竹峽

湖北景點

棉竹峽因棉竹生長繁茂故名。源於神農架余脈,海拔2400米的仙女山,全長17公里,沿途接納了四條溪澗,在余家寨匯入神農溪主流,可航行河段5公里。

基本簡介


(圖)棉竹峽
(圖)棉竹峽
棉竹峽景觀奇特,以險著稱。峽谷蓊鬱幽深,為罕見的遠古地質構造運動遺跡、標本。兩岸峰岩夾峙,層次分明,絕壁千仞。山巔岩壁且多洞穴,相傳為土家先民居住過的洞穴遺址,洞穴外大多有頹垣斷壁或小石干壘遺跡可考。岩壁間的石筍、石幔有的似從天而降,千奇百怪;有的寬達二、三百米,兩岸山峰依偎,溪流最窄處不及5米,天開一線,5公里深邃大峽谷,溪流坡降度達5%。兩岸植被蔥蘢,猴群嬉戲,鳥語花香。“豌豆角”扁舟依山而過,這“一里十三灣,灣灣灘連潭”。船尾出灘,船頭又進灘,航行其間,彷彿置身於“世外桃園”的意境之中。“半邊街”、“將軍把門”,“鯤鵬展翅”、“石筍集會”、“藤幔峰岩”等玲瓏小景,更是栩栩如生,棉竹峽漂流,為古老的神農溪增添了異彩。兩岸風光奇美,峽谷中少有開闊地,最狹處兩岸相距僅7米。船行峽中,如穿幽巷重門。一座座高達數百米的山峰劈面壓來,幾乎望不見前面的水道。在以險見長的棉竹峽中,難以攀登的峭壁上溶洞遍布,巨大的石鐘乳凌空倒懸,河床窄而落差大,4公里航道就有大小險灘30多處。乘舟漂流,全憑船工技巧,令人心跳砰然,卻是有驚無險。

景點起源


(圖)棉竹峽
(圖)棉竹峽
它發源於神農架余脈仙女山,全長10餘公里,沿途接納四條溪澗,在余家寨匯入神農溪主流。峽內景觀獨特,以險著稱。綿竹峽的峽谷蓊鬱幽深,峰岩夾峙,迂迴曲折,絕壁千仞。峽谷兩岸,奇峰聳立,千姿百態,密披的植被鬱鬱蔥蔥,青翠欲滴,兼有鳥語不絕,花香頻襲,令人心曠神怡。“豌豆角”扁舟依山而過,船夫號子峽谷回蕩,叫人望峰息心、窺谷忘返。“野人伸掌”、“蟒蛇出山”、“鯤鵬展翅”、“一線天”、“半邊街”等玲瓏美景,更是栩栩如生,彷彿世外桃源,禪意全出。“一線天”是這裡險秀的代表,俗稱“夾巷子”。三峽大壩蓄水之前,這裡最窄處不過5米,水流湍急,兩壁森然特立,苔蘚叢生,藤蔓相交,水風生寒。如今水漲船高,其險其秀不減當年!在綿竹峽的盡頭,依岩而建的古代商貿集市的廢墟依稀可辨,俗稱“半邊街”。這裡原屬夔東十三家劉體純墾戰神農溪時,被清軍擊敗,安營紮寨的地方,雖經數百年的風雨駁蝕,仍然依稀可辨。透過斷牆殘垣,踩踏磚石瓦礫,可以想見這山高水深之間早已飄散的市井繁華。

景點簡介


(圖)棉竹峽
(圖)棉竹峽

野人伸掌

綿竹峽山勢險峻,石壁陡峭,溪水洶湧,沿途自然景觀天造地設,奇中見奇。位於綿竹峽中段,靠北邊一處陡峭的石壁上,生一怪石,一眼望去,酷似伸出來的手掌,黑黝黝,毛茸茸,手掌朝上,掌心向下,一根根指頭撒得開開的,與傳說中的“野人”手掌非常相似,人們叫它“野人伸掌”。

蟒蛇出山

“野人伸掌”要抓什麼呢?原來緊靠“野人伸掌”的下方不遠的岩壁上,又生一怪石,怪石呈圓柱形,長約六米,有頭有頸,酷似一條欲躍出山的蟒蛇。尤其是船過景點后回頭一望,形象更加逼真,三尖角頭,細長的脖頸,那張開的嘴巴似乎還在一伸一伸地吐著信子,於是給它取名“蟒蛇出山”。“野人伸掌”要抓的就是“蟒蛇”。傳說蟒蛇出山,要禍害人民,毀掉十對童男童女。野人見義勇為,伸出手掌來,準備一把抓住蟒蛇,為民除害;蟒蛇起心出山害人,剛剛探出頭,瞅見野人伸出手掌正等著,它便一動不動了。但蟒蛇死要面子,頭既然探出來了,就不好縮回去,於是就這麼伸著。你不縮頭,我就不收手。野人的巨掌老伸著,時刻警惕著蟒蛇,蟒蛇也就不敢輕舉妄動了。就這樣,兩相對峙,竟僵持了數千年。

一線天奇觀

乘舟漂流綿竹峽,人們一路觀看怪石奇峰,藤簾線泉。不經意中,突然隨船一道鑽進窄窄的山岩之間。頓時,感覺天窄了,水急了,人和船像是掉進了深不見底的地縫,隨時要被擠攏來的山岩夾住似的。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一線天”。“一線天”全長約三百米,兩岩高度分別在五百米和六百米,而兩岩之間的距離,最窄處不及5米。窄窄一線天,水急灘險,落差大。船行此段,烈馬般難以駕馭。一篙一艄,必須準確無誤地撐得恰到好處,扳得恰到好處。有些地方還需人下船,半截身子沒入水中拉著船慢慢往下放。險灘處,則要倒拔楊柳拉倒纖,捉住纖繩一尺尺放吊。神農溪上的船夫,個個都是駕馭水上“烈馬”的好手。憑著一根篙子,一根纖繩,一把艄,把“烈馬”擺弄得服服帖帖,規規矩矩。坐在船上的遊客,先是被一線天的奇觀刺激得站立起來,於緊張中領略一種難得的快感;緊接著,視線便投向了駕馭“烈馬”的船夫。那一根根暴起的肉筋,那一團團拱動的肌肉,都寫滿了智慧的較量和力量的抗爭,篙上的招數,艄上的功夫是那般嫻熟,那般地富有神奇魅力。眼看船就要碰到礁石,只見篙子一點,傾刻間化險為夷。漂出一線天,天地倏地亮了。遊人卻戀戀不捨那一線天,船兒遠去,還時不時地回頭張望。

洞穴遺址


(圖)棉竹峽
(圖)棉竹峽
棉竹峽中的洞穴,古為土家先民居住過的洞穴遺址。現大多成為牧羊人的天然畜牧欄圈。有民彥一首廣為傳揚:“放羊不用收,釣魚不用鉤,美酒待來客,賓朋遍全球”。它的寓意是:牧羊人10隻8隻羊撒放在山林不收,羊群吃飽后自然回歸山洞、岩穴中,一年後,羊群自然繁殖到30至40隻不等;古有姜太公釣魚尚且用鉤,而今神農溪釣魚卻不用鉤,老少婦孺皆能,只需一根竹桿系一條長繩,拴上誘餌,拋入溪中,傻瓜魚就會爭而食之,往往一小時可釣二、三斤不等。用自製的玉米酒、魚、羊肉款待來客,早已成為熱情好客的土家山民習俗,體現出土家民族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