恥骨直腸肌綜合征

恥骨直腸肌綜合征

恥骨直腸肌綜合征是一種盆底出口處梗阻性疾病。是由於恥骨直腸肌痙攣和(或)肥大導致肛管緊縮狹窄導致的。表現為漸進性加重的排便困難、排便過度用力,糞條細小,便次頻繁,排便時間明顯延長,排便不盡感,排便時肛門或骶部疼痛等。治療主要依靠一般治療、手術治療。可出現排便困難、排便時肛門或骶部疼痛。積極治療可改善癥狀。

就診科室


● 普通外科或外科

病因


● 恥骨直腸肌綜合征病因不明,可能與先天異常、局部炎症、局部損傷、長期服用瀉藥、神經失調、環繞直腸遠端的恥骨直腸肌環肥厚及痙攣有關。

癥狀


● 恥骨直腸肌綜合征的表現為:
● 漸進性加重的排便困難。
● 排便過度用力。
● 糞條細小。
● 便次頻繁。
● 排便時間明顯延長。
● 排便不盡感。
● 排便時肛門或骶部疼痛。

檢查


● 確診恥骨直腸肌綜合征主要依靠直腸指檢、肛管壓力測定、球囊逼出試驗、肌電圖、排糞造影、CT檢查、磁共振成像、內鏡檢查等檢查。
● 直腸指檢
● ● 查看肌張力、肛管長度、恥骨直腸肌有無肥大、觸痛等情況,有助於診斷。
● 肛管壓力測定
● ● 利用壓力測定裝置置入直腸內,令肛門收縮與放鬆,檢查內外括約肌、盆底、直腸功能與協調情況,對分辨出口型便秘的類型提供幫助的一種檢查方法。
● 球囊逼出試驗
● ● 檢查可用來判斷直腸的感覺是否正常,又可判斷肛門括約肌的功能,有助於診斷。
● 肌電圖
● ● 用肌電儀記錄下來的肌肉生物電圖形,查看恥骨直腸肌有無反常肌電活動,有助於診斷。
● 排糞造影
● ● 通過向病人直腸注入造影劑,對患者“排便”時肛管直腸部位進行動、靜態結合觀察的檢查方法。
● CT檢查、磁共振成像
● ● 檢查可查看恥骨直腸肌有無增厚等情況,有助於診斷。
● 內鏡檢查
● ● 檢查可了解直腸管腔內有無病變,有助於鑒別。
以上檢查不一定都做,醫生會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適合患者檢查,當然還有可能做一些其他的檢查,患者一定要積極配合醫生。

診斷


● 醫生診斷恥骨直腸肌綜合征,主要依據癥狀、直腸指檢、肛管壓力測定、球囊逼出試驗、肌電圖、排糞造影、CT檢查、磁共振成像、內鏡檢查等進行診斷。具體診斷依據如下:
● 癥狀:排便困難、糞塊細小、便次頻繁,排便不適、不盡感,排便疼痛等。
● 直腸指檢:指檢可發現肛管上端有一收縮性肌肉環,並有觸痛。
● 肛管壓力測定:檢查可見靜息及收縮壓均增高。
● 球囊逼出試驗:試驗為陽性。
● 肌電圖:檢查顯示恥骨直腸肌異常肌電活動,且在靜息、收縮和排便時肌電無明顯變化。
● 排糞造影:檢查可見肛直角變小、肛管變長、有恥骨直腸肌壓跡,形成“擱架征”,合併直腸前壁膨出或形成“鵝征”。
● CT檢查、磁共振成像:檢查表現為恥骨直腸肌厚度明顯增加。
● 內鏡檢查:檢查可了解直腸管腔內有無病變。

鑒別診斷


● 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排便困難、糞塊細小等癥狀,容易與恥骨直腸肌綜合征混淆,這些疾病有盆底肌痙攣綜合征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直腸指檢、肛管壓力測定、球囊逼出試驗、肌電圖、排糞造影、CT檢查、磁共振成像、內鏡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對於恥骨直腸肌綜合征的治療主要依靠一般治療、手術治療。

一般治療

● 生理反饋治療,即訓練患者排糞時鬆弛恥骨直腸肌,正確用力排便。
● 擴肛術對於輕度、中度的恥骨直腸肌綜合征進行局部麻醉擴肛治療,結合排便反饋訓練能得到更好效果。

手術治療

● 一般主張行恥骨直腸肌松解術和恥骨直腸肌部分切除術。
● 手術治療可擴大緊縮的肛直環,解除出口阻塞癥狀。

危害


● 恥骨直腸肌綜合征可出現排便困難,排便時肛門或骶部疼痛。

預后


● 恥骨直腸肌綜合征積極治療,可改善癥狀。

預防


● 恥骨直腸肌綜合征尚無有效預防措施,可通過以下改善:
● 避免進食過少或食品過於精細、缺乏殘渣,對結腸運動的刺激減少。
● 避免濫用瀉藥:濫用瀉藥會使腸道的敏感性減弱,形成對某些瀉藥的依賴性,造成便秘。
● 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做到勞逸結合,避免久坐。
● 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每日定時排便,形成條件反射,建立良好的排便規律。
● 及時治療肛裂、肛周感染、子宮附件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