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得未曾有的結果 展開

得未曾有

名詞解釋

得未曾有,漢語成語,拼音是dé wèi céng yǒu,意思是指前所未有,今始得之。出自《楞嚴經》。

用法:作謂語;指前所未有

出處


《楞嚴經》卷一:“法筵清眾,得未曾有。”

典故


從來未有過;空前的。《楞嚴經》卷一:“法筵清眾,得未曾有。”唐.萬齊融《阿育王寺常住田碑》:“何寶塔之莊嚴,得未曾有。”清.吳偉業《張南垣傳》:“而君獨規模大勢,使人於數日之內,尋丈之間,落落難合,及其既就,則天墮地出,得未曾有。”魯迅《兩地書》七:“承先生每封都給我回信,於‘小鬼’實在是好像在盂蘭節,食飽袋足,得未曾有了。”亦作“得未嘗有”。宋.蘇軾《與郭功甫書》之一:“昨辱寵臨,久不聞語,殊出意表,蓋所謂得未嘗有也。”

用法搭配


例句

這樣熱烈的歡迎場面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在我市確實是得未曾有。

用法

作謂語;指前所未有
示例:承先生封都給我回信,於“小鬼”實在好像在盂蘭節,食飽袋足,得未曾有了。魯迅《兩地書·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