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榕

蕁麻目桑科植物

北碚榕,學名Ficus beipeiensis,產四川重慶(北碚,北溫泉,模式標本產地)。生於海拔300-500米石灰岩陡壁上或岩下較陰濕的地方。為桑科榕屬這種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北碚榕為高大常綠喬木,高約15米,胸徑15-20厘米,小枝無毛。葉紙質,橢圓形或長圓形,長約12-22厘米,寬5-9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在2/3以上疏生不規則鋸齒,表面深綠色,無毛,背面綠白色,密被微點狀的鐘乳體,側脈4-5對,基生葉脈延伸至葉片2/3處;葉柄長2-3厘米,散生微柔毛;托葉披針形,長約1厘米。

簡介


北碚榕(學名:Ficus beipeiensis)為桑科榕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佈於中國大陸的重慶等地,生長於海拔300米至50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石灰岩陡壁上及岩下較陰濕的地方,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特徵


喬木,高約15米,胸徑15-20厘米,小枝無毛。葉紙質,長圓狀橢圓形,長約12-22厘米,寬5-9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在2/3以上疏生不規則鋸齒,表面深綠色,無毛,背面綠白色,密被微點狀的鐘乳體,側脈4-5對,基生葉脈延伸至葉片2/3處;葉柄長2-3厘米,散生微柔毛;托葉披針形,長約1厘米,紅色。
榕果生於老莖發出的無枝葉上,果枝長15-30厘米,下垂;榕果梨形,直徑1-2厘米,密被綉色短柔毛和散生球形瘤體,頂生苞片排為蓮座狀,基生苞片3,寬卵形,總梗長1-2.5厘米。雌花具柄,花被片4,帶狀,紅色,子房近球形。
柱頭棒狀;雄花近無柄,花被片3-4,倒卵形,紅色,雄蕊2;癭花,子房近球形,花柱短。

國內分佈


產四川重慶(北碚,北溫泉,模式標本產地)。生於海拔300-500米石灰岩陡壁上或岩下較陰濕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