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療法

光照療法

光照治療是一種通過熒光燈照射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的輔助療法。主要作用是使4Z,15Z-膽紅素轉變成4Z,15E-膽紅素異構體(C15處雙鍵旋轉180度)和光紅素異構體(lumirubin),從而易於從膽汁和尿液中排出體外。

簡介


光照治療是一種通過熒光燈照射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的輔助療法。是使4Z,15Z-膽紅素轉變成4Z,15E-膽紅素異構體(C15處雙鍵旋轉180度)和光紅素異構體(lumirubin),從而易於從膽汁和尿液中排出體外。

光療前準備


物品

1、光療箱;一般採用波長420~470nrn的藍色熒光燈最為有效,還可用綠光或白光照射,光亮度約160~320W為宜。分單面和雙面光療箱,單面光療可用20瓦燈管6~8支,平列或排列成弧形,雙面光療時,上下各裝20瓦燈管5~6支,燈管與皮膚距離為33-50cm.
2、遮光眼罩;用不透光的布或紙製成。
3、其它:長條尿布、尿布帶、膠布等。

護士

了解患兒診斷、日齡、體重、黃疸的範圍和程度。膽紅素檢查結果、生命體征、精神反應等資料。估計光療過程患兒常見的護理問題。操作前戴墨鏡,洗手。

病人

患兒入箱前須進行皮膚清潔,禁忌在皮膚上塗粉或油類;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膚;雙眼佩戴遮光眼罩,避免光線損傷視網膜;脫去患兒衣褲,全身裸露,只用長條尿布遮蓋會陰部,男嬰注意保護陰囊。

操作步驟及護理


清潔光療箱

清潔光療箱,特別注意清除燈管及反射板的灰塵。箱內濕化器水箱加水至2/3滿,接通電源,檢查線路及光管亮度。並使箱溫升至患兒適中溫度,相對濕度55%~65%。

入箱

將患兒裸體放入已預熱好的光療箱中(圖56),記錄開始照射時間。

光療範圍

光療應使患兒皮膚均勻受光,並盡量使身體廣泛照射,禁止在箱上放置雜物以免遮擋光線。若使用單面光療箱一般每2小時更換體位1次,可以仰卧、側卧、俯卧交替更換。俯卧照射時要有專人巡視,以免口鼻受壓而影響呼吸。

監測體溫和箱溫

監測體溫和箱溫變化光療時應每2~4小時測體溫1次或根據病情、體溫情況隨時測量,使體溫保持在36~37oC為宜,根據體溫調節箱溫。光療最好在空調病室中進行。冬天要特別注意保暖,夏天則要防止過熱,若光療時體溫上升超過38.5℃時,要暫停光療,經處理體溫恢復正常后再繼續治療。

保證水分及營養

光療過程中,應按醫囑靜脈輸液,按需餵奶,因光療時患兒不顯性失水比正常小兒高2~3倍,故應在奶間喂水,觀察出入量。

觀察病情

光療前後及期間要監測血清膽紅素變化,以判斷療效。光療過程要觀察患兒精神反應及生命體征;注意黃疸的部位、程度及其變化;大小便顏色與性狀;皮膚有無發紅、乾燥、皮疹;有無呼吸暫停、煩躁、嗜睡、發熱、腹脹、嘔吐、驚厥等;注意吸吮能力、哭聲變化。若有異常須及時與醫師聯繫,以便檢查原因,及時進行處理。

清潔燈管

如有灰塵會影響照射效果,每天應清潔燈箱及反射板,燈管使用300小時后其燈光能量輸出減弱20%,900小時后減弱35%,因此燈管使用1000小時必須更換。

出箱

一般採用光照12~24小時才能使血清膽紅素下降,光療總時間按醫囑執行,一般情況下,血清膽紅素<171umol/L(10mg/dl)時可停止光療。出箱時給患兒穿好衣服,除去眼罩,抱回病床,並做好各項記錄。

維護與保養

光療結束后,關好電源,拔出電源插座,將濕化器水箱內水倒盡,做好整機的清洗、消毒工作,有機玻璃製品忌用乙醇擦洗。光療箱應放置在乾淨、溫、濕度變化較小,無陽光直射的場所。

操作要點


1.物品準備迅速、齊全、有序、合理。
2.光療箱清潔,性能良好,溫濕度符合要求。
3.病人準備符合要求。
4.操作者了解病情、掌握光療的目的、副作用,能準確估計和處理患兒在光療中常見的護理問題。
5.操作熟練、敏捷、準確、安全,能掌握相關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