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府學文廟
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濟南府學文廟坐落于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明湖路248號,濟南府學文廟南接芙蓉街,北臨大明湖。
濟南府學文廟創徠建於宋熙寧(1068-1077年)年間。元末傾塌。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到了清代,也多次對文廟進行修整,但基本保持了明朝文廟的規模和建築布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濟南府學文廟被小學、工廠等佔用,許多建築被毀。
1992年,濟南府學文廟成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開始進行大修,殘存的古建築被修復,被拆除的部分也得到復建。修復后的文廟,恢復了祭孔的功能,並成為濟南歷史文化保護區的核心部分。
濟南府學文廟創建於宋熙寧年間(1068-1077年),位於大明湖畔。歷史上曾數次被毀又數次重修。金代時,府學文廟曾因戰爭而遭到嚴重破壞,元末傾圮。
明洪武二年(1369年),濟南府學文廟重建,成化十九年(1483年)拓建,后又經數代重修,到明朝末年,建築布局已臻於完善。
清代對濟南府學文廟的修葺不斷,但基本保持了明朝文廟的規模和建築布局,使得府學文廟佔地面積往北可到明湖路,往西至貢院牆根街,往南至南門,往東至曲水亭街。
濟南府學文廟到了廢除科舉后,便逐漸敗落。由於連年戰爭,解放前濟南府學文廟已經遭到破壞。解放后,大成殿曾被闢為禮堂,後來府學文廟成為大明湖路小學校舍。
濟南府學文廟的現存建築依照從南到北的順序分成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南門、中規中距亭、欞星門、大小泮池和泮橋、屏門、鍾英坊、毓秀坊、更衣所、犧牲所等;第二部分包括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廊廡、鄉賢祠、名宦祠等;最後是崇聖祠、明倫堂和尊經閣等。同時,依照大成殿和明倫堂的位置關係可以確定出濟南府學文廟的空間布局是前廟後學,也即大成殿位於明倫堂的前面。
濟南府學文廟
南門內側的兩個分列東西的“中規中矩亭”,造型一方―圓,寓意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告誡儒家學子做學問要有―種嚴謹的態度。但整個濟南府學文廟卻不像其他地方的文廟那樣,呈正南正北的朝向,而是呈曲線狀。
濟南文廟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它的泮池,不但有大泮池,還有小泮池。另外,這裡的泮池不但有水,還是能流動的泉水。泮池的泉水是由南面的芙蓉街流過來的,經明渠暗道流入大小泮池,然後經玉帶河流到曲水亭,再匯入大明湖。
影壁
影壁又稱照壁,濟南府學文廟的影壁是從清朝流傳下來的,因為它在清末之後的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被用作文廟的圍牆,所以免遭拆除。濟南府學文廟影壁是經過了當代的復修重建,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還原。濟南府學文廟的影壁長達9.85米,高約5米,厚0.95米,用磚砌而成,呈“一”字形,頂部是琉璃瓦覆蓋,它的背面正中有圓形磚雕裝飾的圖案。影壁是用於對濟南府學文廟內情況進行遮擋,從而更好的保護濟南府學文廟內活動的隱私。
大門
大門是進入濟南府學文廟的第一道門。大門面闊三間,進深也是三間,房頂覆蓋了黃色的琉璃瓦,木門被紅漆刷過上面還裝飾著金色的門釘。
欞星門
欞星門的起源可追溯到宋代,其移於孔廟始於南宋,清代余兆曾在《聖廟通記》中認為“凡有壇,而無宮室則設欞星門,以為宏義取乎疏通也,聖廟亦設是者,所以尊夫子同天地也”。濟南府學文廟的欞星門始建於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原來的欞星門已毀壞,在古時的地基也無處尋覓,欞星門是山東省文物部門根據史料重建的。
中矩亭、中規亭
濟南府學文廟之中的中規亭和中距亭在明萬曆年間始建,濟南府學文廟中規亭和中距亭都是經過後世的重修復建。中規亭呈圓形,中矩亭呈方形,分列於欞星門東、西兩側。規矩亭也寓意著提醒學子做人求學要規規矩矩,不要想著旁門左道,正所謂“不成規矩,無以成方圓”。
徠泮池、泮橋
濟南府學文廟的泮池位於欞星門北面,周圍環繞著百石望板、望柱。泮橋在泮池正中部跨越南北,為青石拱橋,長19米,寬2.88米,共五孔,正中橋孔最大,兩邊孔徑對稱遞減。濟南府學文廟泮池是當代文物工作人員根據文廟現存建築情況進行重修的,同時在對文廟的整體建築進行修建的過程中,考古工作人員發現了古泮池的遺跡,經過考證,證明這個泮池遺跡是建於明代的。
鍾英坊、毓秀坊
鍾英坊、毓秀坊東西相對遙相呼應。這兩座牌坊形制相同,都是四根柱子三間三樓的廡殿頂式木製牌坊,頂部覆蓋著黃色琉璃瓦。這兩座牌坊始建於明成化年間,由濟南知府蔡晟率人在文廟內修建。“鍾”是集中的意思,“毓”是孕育的意思,鍾英毓秀意味著濟南府學文廟所孕育的深厚的文化內涵,以此來凸顯濟南府學文廟人傑地靈。濟南府學文廟的鐘英、毓秀牌坊是2005年之後根據史料記載重建的。2007年底文物修復人員在維修過程中,發現了鍾英坊和毓秀坊這兩座牌坊的遺址,而且其局部延伸至原來大明湖路小學的圍牆範圍之外。
屏門
屏門是濟南府學文廟的第三道門,是一座五間六柱的牌坊。坊柱前後各用一根斜柱支撐,柱基由石鼓夾抱。濟南府學文廟屏門是工作人員參照有關歷史資料在原址上重建的,其規格式樣參照大明湖公園南門而建。
更衣所、犧牲所
更衣所和犧牲所在屏門東西兩側。濟南府學文廟的更衣所是從古代留存下來的建築,於2006年進行落架維修。犧牲所是用於祭孔大典上準備祭祀用品的地方,它的建築形制跟更衣所是一致的,犧牲所的原建築已經被拆除,犧牲所是在2006年工作人員根據史料記載在原址上復建重修的。“更衣所”是更換衣服的地方,以示對聖賢的尊崇之意。“犧牲”在古代指用於祭祀的物品,“犧牲所”的用途是用於存放祭祀用品的地方。
濟南府學文廟
大成門
濟南府學文廟的的大成門是通往大成殿的正門,跟東西廊廡相連與大成殿一起組成了一個封閉的院落。《道光濟南府志》中曾有記載:“廟門舊名戟門,宋太祖建隆年間詔用正一品禮,立十六戟於文宣王之廟內,徽宗大觀四年詔用王者制,廟門增二十四戟,此戟門之名所由昉也。”大成門又稱為“儀門”,“儀”是禮儀、儀錶之意,這意味著進入這道門的人,為了表達對孔子及歷代聖賢的敬意,應該講究禮儀、規制,行為舉止穿著要端莊得體。
東西廊廡
東西廊廡是大成殿前東西兩側的廂房,廊廡內供奉著歷代先賢先儒。兩廡從祀的先儒先賢會隨著朝代的更替有所增減,他們所處的位置也有變化。濟南府學文廟經過復建重修以後,東西廊廡一共有34間,放了孔子弟子的塑像68座。
月台
月台又稱“佾台”,是濟南府學文廟大成殿前的露台。在古代月台是祭孔典禮上舉行樂舞儀式的地方。濟南府學文廟的月台就是單層的,自清代至民國時期,每年的舊曆八月和二月,大成殿前都要舉行隆重的祭奠儀式。
大成殿
濟南府學文廟大成殿面闊九間,因為濟南府學文廟在孔子故里的首府,殿堂被批准可以獨具皇家規格,九開間、黃琉璃瓦蓋頂。濟南府學文廟的大成殿跟其他地方文廟的大成殿一樣,都是舉行祭祀儀式的地方。
尊經閣
尊經閣是文廟存儲經典之地。府學文廟尊經閣為重檐歇山頂建築,曾藏有多通石碑,現已不存。1950年代,原尊經閣僅剩遺址。由於缺乏詳細建築規格資料,府學文廟維修工程指揮部於2008年起根據明代建築的形制在原址稍偏南處進行了重建。建成之後的尊經閣是文廟內最高的建築,並成為文廟以北的大明湖路上重要的景觀。
20世紀50年代,濟南府學文廟內尚存明、清碑碣27通,包括大成殿內匾額七塊,明倫堂匾額一塊及其它石刻數種。文化大革命期間,這些文物大部分被毀。到1982年普查時,僅剩清同治間“重修濟南府學文廟碑”和道光間“濟南府學教授訓導為禁約事碑”等寥寥幾塊倖存。
1991年大明湖路小學維修校舍,出土了一塊重要的石刻,即“宣聖遺像”碑。此碑原立於大成殿附近。碑額題小篆“宣聖遺像”四字,碑題記為“吳維岳摹吳道子筆宣聖像”,正中陰刻孔子行教像,右側中部下刻隸書“吳道子筆”四字。現存濟南市博物館。
濟南府學文廟西牆的“太和元氣”石碑,長約3米,高約1.5米,與曲阜孔廟內同名石碑均為明嘉靖二十四年巡撫副都御史曾銑書,應是從同一件作品上拓下鐫刻的。從落款時間來看,前者比後者早一個月問世,顯示在當時,各地祭孔場所之間的密切關係。
在考古發掘中,濟南府學文廟出土一塊濟南迄今為止體積最大的古代“龍頭碑首”,高逾兩米。據此推斷,碑身將十分碩大。這座石碑的碑身、碑座在哪,已經無從得知,或已遭人砸碎毀棄,或就藏在文廟地下的某個地方。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李銘所長認為可能為元代遺物。
濟南府學文廟大成殿原坐落在寬闊的月台上,隨著歲月變遷,建築已破損不堪,脊獸在文革中被砸毀,殿基也早與地面齊平,不復從前氣勢。重修時,工程人員採用了“落架抬升”的方式,即將大殿全部拆除並仔細標記構件,抬高地基,然後在原地盡量使用原物重建。重建后的大成殿,整體抬升了1.5米。
自2005年9月10日正式開工,歷經5年精心維修的濟南府學文廟已於2010年09月28日全面竣工。據史料記載,濟南府學文廟原為一組龐大的建築群,總長247米,寬64—66米。整個建築群在一條中軸線上對稱展開。
在修繕保護工程中,專業人員按照文物保護的辦法進行修葺;需恢復歷史上存在的古建時,依託歷史資料以及考古發掘,並按照傳統建築的構建辦法施工。但有時候,專業技術人員也必須根據實際情況,拿出更科學的保護方案。如在維修大成殿時,由於多年來大成殿外的地面升高,一旦降雨,大成殿內地面將被淹沒,不利於文物的保護。針對這種情況,專業技術人員將原建築編號拆解,整體抬高1.55米后,按照原樣重新構建起來,這就解決了雨水浸泡的問題。
在恢復古建環節,專業人員搜羅大量與濟南府學文廟有關的圖文資料,對濟南府學文廟的歷史面貌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通過圖片和發掘,確定了揀門、東西廊廡、東西御碑亭以及鍾英坊、毓秀坊等歷史古建的原貌。進一步探究發現,早在20世紀50年代,尊經閣就已經只剩下遺址,埋藏在明湖路的路面下,而明倫堂還在。為此,技術人員赴山西等地,參照當地孔廟內的尊經閣樣式,恢復了這座古香古色的古建築。
自2010年試開放以來,濟南府學文廟先後成功舉辦了“新年祈福會”、“和諧中華-海峽兩岸中華經典文化誦讀”、“文廟講堂”、“朝鮮著名油畫家精品展”和“成人禮”、“開筆禮”等公益文化活動。濟南府學文廟已逐漸成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陣地和社會廣泛認可的儒家文化傳播中心。
濟南府學文廟位於濟南市歷下區明湖路248號。
2010年9月28日上午,濟南府學文廟舉行開放儀式,票價為每人10元,為讓市民近距離體驗中國傳統文化,將執行半價優惠政策。60歲以上老人免票,中小學生持有學生證免票。每年教師節對教師免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