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黑桫欏

大黑桫欏

大黑桫欏(學名:Alsophila gigantea Wall.ex Hook.)是桫欏科黑桫欏屬蕨類植物

形態特徵


大黑桫欏植株高2-5米,有主幹,直徑達20厘米;葉型大,長達3米,葉柄長1米多,烏木色,粗糙,疏被頭垢狀的暗棕色短毛,基部、腹面密被棕黑色鱗片;鱗片條形,長達2厘米,基部寬1.5-3毫米,中部寬1毫米,光亮,平展;葉片三回羽裂,葉軸下部烏木色,粗糙,向疣漸呈棕色而光滑;羽片平展,有短柄,長圓形,長50-60厘米或更多,中部寬約20厘米,頂端漸尖並有淺鋸齒,羽軸下面近光滑,疣面疏被褐色毛;小羽片約25對,互生,平展,柄長約2毫米,小羽軸相距2-2.5厘米,條狀披針形,長約10厘米,寬約1.5-2厘米,頂端漸尖並有淺齒,基部截形,羽裂達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小羽軸上面被毛,下面疏被小鱗片,裂片12-15對,略斜展,主脈相距4.5-6毫米,闊三角形,長5-6毫米,基部寬4-5毫米,向頂端稍變窄,鈍頭,邊緣有淺鈍齒;葉脈下面可見,小脈約6-7對,有時多達8-10對,單一,基部下側葉脈多出自小羽軸;葉為厚紙質,干后疣面深褐色,下麵灰褐色,兩面均無毛。孢子囊群位於主脈與葉緣之間,排列成V字形,無囊群蓋,隔絲與孢子囊等長。

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600-1000米溪溝邊的密林下。喜歡陰濕的生長環境,移植后存活率很低。

分佈範圍


• 中國分佈
雲南(金平、屏邊、西雙版納、景洪、馬關、勐臘、勐海、瀾滄、河口、廣南、元陽、綠春、江城、滄源、孟連)、廣西(金秀、百色、龍州、蒼梧、武鳴)、廣東(信宜、懷集、茂名、英德、高州)、海南(瓊中、陵水、保亭、白沙、樂東、昌江、安定)。
徠• 國外產地
日本南部、爪哇、蘇門達臘、馬來半島、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錫金、尼泊爾及印度東北部、中部和南部。
• 標本產地
模式標本采自尼泊爾。

繁殖方法


將大葉黑桫欏的孢子經消毒后,接種於1/4-1/12MS固體培養基上進行培養,獲得孢子體苗,再經移栽得到大葉黑桫欏。此方式可以用少量的孢子,快速繁育出大量孢子體,90-100天可成苗,成苗率60-80%。

物種現狀


大葉黑桫欏,屬於恐龍時代的物種,是當時恐龍的食物之一,也是現存的唯一的木本蕨植物。

保護級別


國家二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