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不識
漢武帝時大將
程不識是漢武帝時的大將,別稱“不敗將軍”。擔任山西太守,長樂衛尉。
其主要成就為鎮守邊疆,抗擊匈奴,治軍有方,軍紀嚴明,生平未嘗敗績。
原文:左右以為廣名將也,於是廣以上郡太守為未央衛尉,而程不識亦為長樂衛尉,程不識故與李廣俱以邊太守將軍屯。及出擊胡,而廣行無部伍行陳,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擊刀斗以自衛,莫府省約文書籍事,然亦遠斥侯,未嘗遇害。程不識正部曲行伍營陳,擊刀斗,士吏治軍簿至明,軍不得休息,然亦未嘗遇害。不識曰:“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樂,咸樂為之死。我軍雖煩擾,然虜亦不得犯我。”是時漢邊郡李廣、程不識皆為名將,然匈奴畏李廣之略,士卒亦多樂從李廣而苦程不識。程不識孝景時以數直諫為太中大夫。為人廉,謹於文法。
李廣和程不識都是漢武帝時的大將,但兩個人治軍的風格迥異。在這裡舉他們兩個人做例子,是想談一談領導的方式與風格對事業的影響。
李廣是有名的飛將軍;程不識,可能除了專門研究秦漢史的人之外,很少有人聽說過他。其實在漢朝前期,特別是漢武帝時代,兩個人是齊名的。他們一個是現在河北省的太守,一個是今天山西省北部的太守。當時的太守大多是邊境上的守將。李廣是名聲很大的人物。李廣訓練部隊以恩義相結,不重紀律,因此每位將領都與他交情好。作戰時,他的行軍布陣採用自由的作風,不拘一格,他所帶領的騎兵非常精良,以機動性代替當時中國傳統的行軍布陣,所以李廣的部隊常常獲勝,有時即使士兵比較少,也能以少制眾,反敗為勝。李廣時常帶領少量精銳突擊隊突襲匈奴,有時成功,有時失敗。其實,李廣的做法不是帶領大兵團作戰的方式。打匈奴時,大軍五道出擊,武帝不讓他領導正面的軍隊,只讓他率領輔助部隊,未嘗沒有道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李廣的悲劇,造成他的英雄事迹的傳誦。
程不識和李廣相比,有鮮明的特點。他是非常嚴謹的將領,將部隊按照最嚴格的紀律訓練,分成部伍,有職責明確的層級指揮系統。部隊出戰時,總是處在人不解甲、馬不卸鞍的戒備狀態。他的軍隊以步兵為主,行軍很慢,但很堅實。凡是他率軍作戰,前面一定有斥候,左右一定有掩護,一隊一隊互相呼應,互相照管,安營紮寨很有章法。行動起來,全軍一起行動;紮下營來,敵人沖不動。他從未讓匈奴人得逞,但自己也沒有取得過重大的勝利。程不識應當算是極為穩重的將領。在西漢,人們都知道程不識是名將,因為他戰不敗。而李廣呢,不是大勝,就是大敗,就好比在賭場賭錢,不是大贏,就是大輸。程不識則能夠不斷地積累勝利。
李廣、程不識代表了兩種指揮管理的典型,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這兩個人之間難作必然的好壞評斷。就親和力與團結力來說,李廣軍隊的五千人可以頂五萬人來用,而程不識的一萬人則永遠是一萬人,但也是不至於輕易被打垮的。程不識指揮軍隊的風格在漢朝延續了很長的時期,所以漢朝時“軍中只聞將軍令,不聞天子詔”。換句話說,指揮的命令只能下達到第二級,無法下達到第三級以下。這樣的部隊非常堅實,但擴張性與活動性都受到相當大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