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濁

尿濁

正常尿液是淡黃色透明的,隨尿量的增減,尿的顏色可以發生變化,出汗或飲酒後,尿也會暫時性的變濃,但當尿液呈現混濁狀態時,有可能是一種病態表現。尿液渾濁(cloudy urine)常見原因是尿液鹼性過高,引起尿中磷酸鹽類結晶沉澱使尿液變濁。腎盂腎炎的患者可出現尿液混濁,尿液嚴重感染也可見尿液混濁,罕見的乳糜尿則是由於淋巴管被寄生的絲蟲阻塞導致。

簡介


● 英文名稱:Turbid Urine(Disease)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內科

古籍摘選


● 一論小兒尿濁,澄之如米泔水也。(《壽世保元》)

名詞解釋


● 以小便混濁,白如泔漿,排尿時並無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尿濁是指以小便渾濁,白如泔漿,尿時無澀痛不利之感為主要癥狀的疾患。

臨床特徵

● 小便渾濁色白,可伴有尿濁帶血。
● 無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
● 可伴有小腹、睾丸、會陰部不適等癥狀。
● 多食肥膩食物,或勞欲過度等因素可使本病加重或複發。

病因病機

● 本病多由過食肥甘厚味,導致脾失健運,釀濕生熱,或某些疾病(如血絲蟲病)愈后,濕熱余邪未清,蘊結下焦,清濁相混;或久延不愈,脾虛中氣下陷,腎虛固攝無權,封藏失職,精微下泄過多,而成尿濁。
● 若熱盛灼傷血絡,絡損血溢;或脾不統血;或腎陰虧損,虛火灼傷血絡,都可出現尿濁伴血的癥狀。

現代醫學範疇

● 現代醫學中的乳糜尿等疾病,多屬本病範疇,可參照本病辨證論治。乳糜尿為乳糜液逆流進入尿中所引起,其尿液的外觀可呈不同程度的乳白色,與本病的臨床癥狀較為相似。

病證鑒別

● 膏淋:尿濁與膏淋均可出現小便渾濁,色白如泔漿的癥狀表現。但膏淋患者伴有尿時澀痛等癥狀,而尿濁患者則尿時澀痛之感不明顯。兩病可依此進行鑒別。

治則治法

● 本病初起多以濕熱為主,屬實證,治宜清熱利濕之法。
● 病久則以脾腎虧虛為主,治宜健脾補腎,固攝下元之法。
● 虛實夾雜者,則應標本兼顧。

預防調護

● 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少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久坐、憋尿等行為。
● 避免勞欲過度。
● 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避免受不良情緒影響。
● 應盡量避免感冒、淋雨、受涼、負重、疲勞等疾病誘發因素。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張伯禮。中醫內科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