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中心鄉的結果 展開

中心鄉

四川南部縣中心鄉

徠中心鄉,位於南部縣城東北。駐地蓮花寺村,距南部縣城27公里。東與長坪鎮接壤,西與碑院鎮相鄰,北與水觀鎮相倚,南與楠木鎮相望。2019年,撤銷中心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楠木鎮管轄,楠木鎮人民政府駐正大街101號。

自然地理


中心鄉地形地貌屬淺丘寬谷地域,海拔在400—1200米之間,最高的山是三清溝村的愚赤山,高1200米,丘間谷地寬在20—130米。岩石有黃色砂石岩、白色砂石岩和紫色粘土岩。部分地方地下有鹽。氣候屬四川盆地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平均降雨量在800毫米左右,常有夏旱、秋澇發生,但無歷史性的自然災害發生。全面了開展了水土保持工程、防林護林工程,全鄉森林覆蓋率在45%以上。

經濟發展


中心鄉圖片
中心鄉圖片
中心鄉歷史上是傳統的農業鄉。全鄉以蠶桑、生豬、家禽為主要養殖業,並有市、縣分別授予的蠶桑、生豬基地之稱,糧食、油菜、花生、水果等為全鄉的主要種植業,民營經濟和勞務輸出是該鄉經濟發展的重頭戲。全鄉共有民營企業56家,主要以釀酒、加工、磚廠、預製板廠、加油站、農副產品販運為主,年創稅收110萬元,就地轉移勞動力560人,年勞務輸出5000人,收入達3000萬元,務工人員遍及海內外。到2006年底,全鄉農業總產值達350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2836元。

社會事業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社會各項事業也得到相應的發展。中心鄉有鄉小學1所,村基點校6所,在校學生1900餘人,各所學校教學設備先進,師資隊伍素質高。鄉有衛生院1所,村級醫療站15個。截止2006年底,全鄉14個村全面完成了農電網改造。全鄉安裝有程式控制電話1400多門,行動電話650多部,家有電腦30多台,建有移動通訊站1座。場鎮建設面積0.5方公里,居民350多人,場鎮上組建有清潔隊伍,規範了垃圾場所,全鄉有線廣播電視村通率達100%。

產業結構調整


中心鄉圖片
中心鄉圖片
鄉黨委政府在增收項目上,重點抓了花生豐收工程和蠶桑生產。全鄉種植花生面積5280畝,其中地膜花生1500畝,總產1320噸,產值396萬元。僅此一項,人均增收302元。在蠶桑生產上,重點抓好現有桑樹的管護和新栽桑的嫁接,改善養蠶設施,發展小蠶共育。全鄉2004年發種5470張,單產達33公斤,產繭179噸,人均增收26元。除此之外,鄉政府把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在漏米岩村和紅苕店村城南公路沿線一帶種植黃花梨和五星枇杷1000餘畝,退耕還林300畝,目前,已初見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

招商引資工作


鄉政府把徠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來抓,層層分解落實目標任務,強化宣傳引導,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鄉政府出台政策:凡投資在30萬元以上的業主,由鄉政府確保其“五通”:即路通、水通、電通、閉路通、電話通,對投資者實行掛牌保護,由於做好了“築巢引風”工作,湧現出大批業主。原中鐵二局職工郭啟龍同志承包三村一社土地165畝,投資32萬元搞生豬飼養,年出欄生豬700餘頭,年收入45萬餘元;原閬中氮肥廠職工楊榮仕承包8村河道面積300餘畝進行魚類養殖,投入資金15萬元,年收入10萬餘元;縣電力公司職工楊燕投入30萬元綜合開發龍灘河面積110畝,年收入8萬元。全鄉2004年招商引進項目5個,共計投資150萬元。2004年獲縣委縣政府招商引資工作考核二等獎。

精神文明建設


中心鄉圖片
中心鄉圖片
全鄉在鄉村兩級深入開展了四項活動。一是“學習雍宗滿,我該怎麼辦”大討論活動二是“深入學習雍宗滿,開展爭滿回頭看活動;三是幹部“崗位承諾”活動;四是繼續開展的“百千萬”助農增收活動。通過活動的紮實開展,進一步轉變了幹部作風,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提高了幹部的綜合素質,增強了執政能力,受到了人民群眾的廣泛好評。在文明單位創建上,也取得明顯成效。2004年,除3個縣級文明單位外,紅苕店村被評為楠木區唯一的市級文明單位。鄉黨委書記王鵬同志被縣委評為“宣傳思想工作”先進個人。

轄村


中心鄉轄村:
蓮花寺村獅子咀村牌坊村漏米岩村雍家店村紅苕店村秧草溝村水埡河村佛兒岩村長鹽井村三清溝村茶坪村杏兒埡村四面山村

人口數據


中心鄉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3891
7290
6601
家庭戶戶數3615
家庭戶總人口(總)13891
家庭戶男7290
家庭戶女6601
0-14歲(總)3534
0-14歲男2040
0-14歲女1494
15-64歲(總)9328
15-64歲男4750
15-64歲女4578
65歲及以上(總)1029
65歲及以上男500
65歲及以上女529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3698
中心鄉[四川南部縣中心鄉]
中心鄉[四川南部縣中心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