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半徑村的結果 展開
- 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安流鎮半徑村
- 廣東省揭陽普寧市大壩鎮轄下行政村
- 廣東興寧市徑南鎮下轄村
- 廣東普寧市后溪鄉下轄村
- 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湯溪鎮下轄村
半徑村
廣東省揭陽普寧市大壩鎮轄下行政村
半徑村,隸屬廣東省普寧市大壩鎮轄下行政村,位於市區流沙北側偏西7.5公里處。
半徑村東連社前村,西接白坑村,北臨杜香寮,南與燎原鎮果隴相望,背靠獅山寶地,面向銀湖,依山傍水,土地肥沃,民風淳樸。半徑自創村至今已有400餘年歷史,全村聚居黃、陳、廖、郭、劉、賴、蔡七姓村民,總人口0.6萬,。村民以務農為主,盛產的楊桃暢銷省內外。
目錄
簡介:
半徑村
半徑的村聚落依山朝南分佈,整體是一個不規則長方狀,村中的主幹道即半徑大道,又基本把村聚落分成了路上路下老新兩部分。路下除了黃氏萬祖祠、黃氏爛祖祠、黃氏典祖祠、興仁里等有幾處建於民國時期的祠堂、寨圍之外,基本都是幾十年來新建的新厝,且是有規劃的厝局,從西向東大概有五十街,自北向南最多達二十二座落,規模之龐大,格局之整齊,讓登高而觀者感到震撼。此外,厝局的東西兩側,現新規劃有樓房局,有一定的規模。路上的老聚落,依獅山而而朝南,是一個長條狀,自東向西,依次有玄天古廟、大聖古廟、半徑學校;永安圍;半徑老寨;黃氏始祖祠;陳厝寨;獅尾蔡厝。這其中,除了獅尾蔡厝無有寨池、陳厝寨前有兩個池塘之外,餘下四處聚落的南側均有一個池塘。六個池塘現修有石籬圍護,相鄰池塘間或有暗道相通,在六池相鄰南側還有一條東西走向的河溝,大概在古昔時候,六池只是獅山下的大河溝,后被截段開發而成今貌。老聚落前這條河溝在最東側,匯入南北走向的另一條河溪,溪水南下流入白坑湖。
獅山的東面有一座小山包,因其所處地理位置而名東山。東山南麓是半徑廖氏置建的寨圍,寨東有一排竹竿巷厝,另於寨前幾十米外新近還擴建有一個九街七座的厝局。東山的西南麓,有新墟按,俗稱東山庵,庵東相鄰有一座奉祀字祖的倉沮
神廟。
半徑老寨1963年的《半徑村史》中有一段不太好讀又比較模糊的文字記載: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一戶姓劉的和一戶姓廖的已經在此居住。1644年(清順治元年)由福建莆田曹厝內一戶姓黃的和一戶姓陳的等七姓(黃、陳、廖、丘、張、杜、蔡)由金帶圍等地陸續遷入。此時半徑村約有200人。
以上文段雖然有些難讀,不過大概也可知在清初的時候,半徑有七姓,而這七姓中,至少陳、廖、黃,是居於如今的半徑老寨內。
老寨,坐北朝南偏東,寨內大概有不規則的五街六座,四面均有圍厝,東西各開一門,稱東門、西門,其中西門是舊時游神十六子時忌平安的門,即在忌平安的子時,此處不可通行!因忌平安,怕有急事,所以另於寨北辟有一小門,稱水門,作急需之用。如今村裡的游神沒有恢復,忌平安亦然。在西門外,有兩副現代重建的官旗墩,一副為舉人黃大卿豎,一副為舉人廖亞祿豎。寨內有祠堂公室多座,這些建築大多為三間一落式,或開中門,或走龍虎門。東街首座為黃氏八世恩祖家塾。據載,半徑於1928年因鄉里械鬥而致破寨,這座家塾就遭火毀,后隔年重建。恩祖家塾后,是二世三房的瑞林祖祠熾昌堂,堂內懸有熾昌堂、狀元、文魁、太史第等匾額,其中太史第為清御史黃仲容贈。瑞祖祠是四世舉人黃大卿籌建,傳祠初時建有阻力,后御史黃仲容送來太史第相助,遂息。瑞祖祠,又稱官房祠。瑞祖祠門前巷邊放置有兩塊乾隆年間的古墓碑,一是端木黃公墓碑,落乾隆十八年重修;一是鄉進士君楊黃公墓,落乾隆癸酉年重修,葬李仔山。瑞祖祠的西北側,有福祖祠紹德堂,該祠建於1882年,其龍虎門兩座門樓的石作石雕甚為精美!兩門額回照,鐫刻有清翰林院南海進士馮儀清贈題的“鴻圖增式廓、燕翼善貽謀”對聯。福祖祠曾作私塾用,於1979年因辦棉袋廠發生火災而毀,僅剩如今所見四面牆壁門樓。西一街中座是黃氏九房祠,建於清末,祠內奉祀四世茂吉公、五世萬長公等。萬長公因有九子,故稱九房。該祠於1928年毀,1932年重修,曾做成德學校辦學之用,附近鄉村學子多來此就讀。九房祠同街最後座,是三間二進式的陳氏基祖祠,不知建於何時,據說同樣於1928年毀於破寨,祠的原后三間、拜亭、兩廡廊屋頂塌毀,剩下三面牆及門樓,門樓上匾額字甚好,另還未完全褪去的麒麟朝日尤為精工。老寨內的大多數房屋,由於年久失修,塌毀嚴重。
關於半徑徠於1928年的破寨一事,鄉間大概有這樣的說法:民國初年,普寧政府在半徑周邊四鄉設有官方辦事處,半徑即為駐地。大革命時期,常有農軍在半徑周邊一帶活動,有多次農軍前往果某村騷擾,一次果某村人尾隨發現這一支農軍隊伍在騷擾完了之後,往半徑方向去,以為即是半徑村人所為!實則農軍正好繞過半徑後山往英歌山一帶去,但一件無可避免的事情就這樣發生了。在果某村確定農軍是半徑所為,不久后便組織隊伍前來報復。據傳,當時半徑村並沒有做好準備,被對方沖入寨內,后寨中多處房屋遭焚毀,且人丁亦損。
此外,關於1928年破寨的事情,具體情況又有這樣的說法:1927年大革命時期,半徑村民陳德榮、黃碟仔、黃奇現成立農會,農會會址就在陳氏基祖祠,後來到1928年時,被白派代表的果某村帶隊來襲放火燒了。隨後,陳德榮逃至新加坡,黃碟仔被捕並在烏石被用釘子釘在牆上,黃奇現去處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