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跳菜的結果 展開
- 圖書名稱
- 民俗文化
跳菜
民俗文化
跳菜,顧名思義就是“跳著舞上菜”,雅稱“奉盤舞”,俗稱“抬菜舞”。起源於原始母系社會,盛行於唐朝民間,是古時候彝族人敬奉帝王在宮中表演的一種舞蹈藝術,后慢慢流傳於民間。“跳菜”是南澗彝族舉行喜慶、婚禮、喪事等活動之時必不可少的一種習俗,彝族村寨,逢喜事以“跳菜”助興,遇喪事以“跳菜”化悲。
跳菜
“跳菜”雅稱“捧盤舞”俗稱“抬菜舞”,表演過程分為“宴席跳菜”和“表演跳菜”兩種形式。“宴席跳菜”也叫“實地跳菜”,是南澗民間在生活中的一種重大慶典,為喜慶或喜悅增添了一種歡樂祥和的氣氛;“表演跳菜”即舞台上表演的跳菜,根據場地大小增減演員,可從幾十人到幾百人,舞蹈動作粗獷豪放、剛健有力,聲音高亢嘹亮。
跳菜
跳菜
“跳菜”者多為男人一般兩人一對,一對跟著一對跳,姿勢各異,變化多端,剛柔相濟,旋轉自如,不斷地把裝滿菜肴的托盤在他們手中花樣翻新。有的用頭頂,有的用手托;更有的用肩抬,有的一人騎在一人身上。伴隨著激越的嗩吶聲,他們時而“蒼蠅搓腳”,時而“鷺鷥伸腿”,時而“金鹿望月”,時而“野雞吃水”,翻轉跺腳,大步舞盤,競獻絕技。
其中最精彩的要數“口功送菜”和“空手疊塔跳”。“口功送菜”是“跳菜”者的口中緊銜著兩柄大銅勺,勺上各置一碗菜,頭頂托盤,托盤裝滿了菜,面帶笑容,滿懷激情,邊跳邊上菜。“空手疊塔跳”是“跳菜”頂級高手頭頂托盤,盤裝八大碗,雙手十指分開,每隻手分別托起重疊在一起的四大碗菜,踏著節拍,甩開矯健而優美的舞姿,邊跳邊舞,穿梭席間,還有一前一後,一左一右的搭檔們,手舞毛巾,一張一弛,一招一式,以合拍的舞步,迎接“跳菜”的到來,“跳菜”者從容自如,那重疊在一起的菜碗在他們手臂上,隨著舞姿,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忽前忽後,忽左忽右,不斷變化著位置,始終穩穩噹噹,一點菜也不撒出來。
在不知不覺中,“跳菜”者已把菜陸續擺到桌上。“跳菜”要有功夫,擺菜也有講研,常見的擺法有“回宮八陣”、“四方形”、“梅花形”、“一條街”等。
上了四大碗菜后,賓客才能動筷,一邊欣賞“跳菜”者變換無窮的舞姿和歡快詼諧的表演,一邊品嘗彝家山寨的風味。
“跳菜”是南澗彝族特有的飲食文化,他把粗獷豪爽、古樸生動的民間藝術亮點融匯其中,堪稱“東方飲食文化之一絕”。“跳菜”更表達了彝家人對遠道而來的客人的一片深情厚意和火一樣的熱情。時過境遷,中原地區的“跳菜舞”早已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唯有南澗無量山地區的彝族人將它傳承和發展。千百年來,南澗的彝族人生活中重大的儀式都少不了“跳菜”的身影。不論婚喪嫁娶還是年節慶典,都用“跳菜”的方式來進行慶祝、祭拜。“跳菜”已然成為南澗彝族人民心中不滅的火把,跳菜到家將帶你領略最原始的跳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