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重度
單位體積土受的重力
一般土體由三相(氣、液、固)組成:空氣、水及土粒,土重度分為天然重度、乾重度、飽和重度以及有效重度。
天然重度是天然含水率條件下土體的重度,等於土總重量(=空氣+水+土粒)除以土總體積;飽和重度是當土孔隙全部充滿水(或從地下水位以下取土)時,對應的天然重度即為飽和重度(此時土總重量=水+土粒);乾重度是土的固相(土粒)重量與土總體積的比值;有效重度是當土浸沒在水中時,土粒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土體重量需扣除浮力,即等於扣除浮力后的土粒重量除以土總體積。
大小關係:飽和重度>天然重度>乾重度>有效重度(或浮重度)。
一般地質勘查報告給出的是天然重度,未給出飽和重度,此時如何計算有效重度呢?可根據報告里的土三相指標(含水量、相對密度和天然密度)求出飽和重度,然後計算有效重度。土的天然重度一般為17~20kN/m3(含水量對應從低到高),由於飽和重度大於等於天然重度,所以浮重度保守取為11kN/m3。
土重度γ
unit weight of soil
土重度曾稱土容重,是單位體積土受的重力。按土孔隙中充水程度和土所處的位置,又可分為天然重度、乾重度、飽和重度以及有效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