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春

蘭州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楊永春,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副院長,蘭州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

研究項目


楊永春主要進行中國西部城市空間結構與可持續發展、區域可持續發展等方向的研究工作。自1999年以來,參加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與英國文化部的合作項目(BC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十五"規劃項目,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多項。

工作經歷


2000年在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和2005年,2008-2009分別在曼徹斯特大學進行合作訪問工作,2010年應埃及科學研究與技術院(ASRT),科學與文化關係部的邀請,隨中國代表團訪問埃及。現任中國地理學會 副秘書長,城市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人文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乾旱半乾旱資源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和黃河分會常務理事;中國區域科學協會 區域創新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自然資源學會 資源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資源型城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項目評審專家、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的評審專家、教育部項目評審專家;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通訊評審專家;《人文地理》等雜誌的編委,以及《Cities》等30餘種中英文雜誌的審稿人。

研究成果


基於我國西部位於國家發展水平和改革開放“底/低端”的基本國情,通過與東部城市的對比,試圖揭示中國西部城市發展、轉型與規劃的基本軌跡和特徵,進一步完善我國城市地理研究的相關理論模式;嘗試建立基於制度等視角的分析框架及其內容體系,定量測度和分析我國(西部)城市轉型過程及其影響因素。現階段,側重於嘗試基於制度、社會、網路、空間、文化等視角,系統性地探討中國(西部)城市的轉型過程和機制。
1、基於轉型期中國大陸制度變遷的特徵與軌跡,分析了城市發展、轉型及空間特徵:制度變遷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和城市轉型的基本動力因素和核心問題。嘗試構建了我國漸進位度轉型的分析框架,如漸進位度轉型的路徑與特徵(楊永春,2013);提出了混合制度模式,歸納了市場化、分權化、全球化、政府化、漸進性、二元性、耦合性七大特徵,認為這是集“制度改革、對外開放、市場培育、社會結構、文化多元、地域空間組織六大系統同步轉型、螺旋遞進”的中國特色制度轉型模式(楊永春,2015)。集成構建了中國空間演變的分析框架,重點分析了漸進位度轉型下的我國大陸的地理空間演化機制(總結了五大驅動原理),城市空間結構及其演變的制度推動機制(楊永春,2013;2015)。
2、基於社會流動性視角,揭示了轉型期中國西部城市的空間重構過程與機制:探討了城市內部的企業遷移模式及其機制,歸納了概念性模型(郭傑,楊永春,冷炳榮,2012)。提出了混合空間結構模式(楊永春,2015;Yongchun Yang et al.,2015;Yongchun Yang et al.,2016),分析了城市社會空間的分化及其制度機制,如城市居民的分/合居行為,老年人住區選擇等(王梅梅,楊永春等,2015;Meimei WANG,Yongchun YANG et al.,2016)。
3、基於網路視角,探討了轉型期中國大陸城市的網路空間及其組織特徵:嘗試構建了一個城市網路的概念性解釋框架,分析了社會分工、技術進步、地方背景三者之間的相互關係,闡述了城市網路結構的動力機制(冷炳榮,楊永春等,2013;2014;楊永春,冷炳榮等,2011)。探討了基於經濟聯繫的中國城市網路體系,以及電子商務對城市空間的影響(史坤博,楊永春等,2016)。結合社會網路和複雜網路兩種分析工具,通過基本部門構造了中國城市網路體系(冷炳榮,楊永春等,2011),包括基於高級生產者服務業視角的成渝地區城市網路體系和基於民營企業視角的中國西北地區城市網路體系(譚一洺,楊永春等,2011;楊佩,楊永春,2014)。
4、基於文化轉型視角,分析了轉型期中國城市文化空間發展與文化規劃:討論了居民的居住選擇與城市居住空間變化,如文化價值觀與城市居居民的住區選擇(楊永春,譚一洺等,2012)。探討了城市文化空間及其驅動機制,如文化空間的類型、驅動模式;闡述了中國城市的文化規劃體系等,集成了八大理論基礎,闡述了中國文化規劃編製和實施的理論框架、方法體系、目標、內容和措施(楊永春,趙四東等,2013)。

代表性成果


1. Yongchun Yang, Qingmin Meng*, etc.. Effects of path dependencies and lock-ins on urban spatial restructuring in China: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n government's role in Lanzhou since 1978, Cities,2016,56,pp.24-34. (SSCI,一區)
2.Yongchun Yang, Deli Zhang, etc..Urban Residential Land Use Reconstruction under Dual-Track Mechanism of Market Socialism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Chengdu, Sustainability,2015,7,16849-16865. (SCI,三區)
3.Meimei WANG,Yongchun YANG*,etc..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Residential Location Choice of Urban Senior Citizens in China--The Case of Chengddu City, 2016,Habitat International,53, pp:55-65. (SSCI,一區)
4.楊永春。中國模式:轉型期混合制度“生產”了城市混合空間結構。地理研究,2015, 34(11):2021-2034.
5.王梅梅,楊永春*等。中國城市居民的家庭代際分/合居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地理學報, 2015,70(8):1296-1312.
6.楊永春,譚一洺等。基於文化價值觀的中國城市居民住房選擇----以成都市為例,地理學報,67(6),2012,841-852,CSSCI/CSCD.
7.楊永春等。世界城市網路研究理論與方法及其對城市體系研究的啟示,地理研究,2011,30(6),1009~1020,CSSCI/CSCD.
8.冷炳榮,楊永春*等。中國城市經濟網路結構空間特徵及其複雜性分析,地理學報, 2011,66(2),199~211,CSSCI/CSCD.
9.郭傑,楊永春*.1949年以來中國西部大城市製造業企業遷移特徵、模式與機制----以蘭州市為例,地理研究,2012,31(10),1872-1886,CSSCI/CSCD.
10.趙四東,楊永春(通訊作者)等。中國西部河谷型城市城鄉統籌模式研究----以蘭州市為例,城市規劃,2012,36 (6),9-16,CSSCI/CSCD.

在研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41571155),中國西部地區的企業遷移、園區發展與城市空間重構的互動模式研究,75萬元,2016.01-2019.12,主持。

獲得榮譽


1.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
2.參與獲得:(1)《石羊河流域及其毗鄰地區環境變化及其影響》獲2002-2003年度甘肅省高校科技進步2等獎;(2)《石羊河流域水環境演化與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獲甘肅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三等獎(自然科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