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大頭瘟的結果 展開

大頭瘟

大頭瘟

大頭瘟是因感受天行邪毒侵犯三陽經絡而引起的以頭面焮紅腫痛、發熱為主要特徵的溫疫病。又稱大頭病、大頭風、蝦蟆瘟、大頭天行等。多發於冬春兩季。由於人體正氣不足,感受時行風熱邪毒而形成。初起邪毒在於衛分,可見發熱微惡寒等表證,旋即熱毒燔灼肺胃膽經,上攻顏面咽喉。大頭瘟主要涉及肺、胃、膽三經。該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屬於瘟疫範圍。

簡介


● 英文名稱:Erysipelas Facialis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內科

古籍摘選


● 大頭瘟,天行疫毒邪犯高巔,分別三陽經而施治。(《傷寒括要》)

名詞解釋


● 感受風熱時毒,以頭面焮赤腫痛為主要表現的急性外感熱病。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大頭瘟是指以頭面部的紅腫熱痛為特徵的傳染病。又名大頭風、大頭痛、大頭傷寒、大頭天行等。根據病患部位及病情重危的不同,還有瓜瓤瘟、鸕鶿瘟、蝦蟆瘟、捻頭瘟等不同名稱,均根據古人意象思維進行命名。

臨床表現

● 該病表現為惡寒發熱,頭面紅腫焮痛,目不能開,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紅苔白兼黃,脈浮數有力。

現代醫學範疇西醫病名

● 臨床中最常見的臨床上兒童常見的大頭瘟,俗稱“是痄腮”,也就是現代醫學常見的“流行性腮腺炎”和“化膿性腮腺炎”。

病因病機

● 其該病發生的病機多因瘟毒侵及經絡所致,主要為三陽經絡。外受風熱疫毒之邪,邪氣壅於上,發於頭面。頭面紅腫焮痛,甚則目不能開是因為風熱疫毒上攻頭面,氣血壅滯,氣機不通,血行不暢;咽喉紅腫而痛是因為溫毒壅滯咽喉;口渴因里熱熾盛,津液被灼;惡寒發熱概因正邪相爭與表;舌苔黃燥,脈數有力均為里熱熾盛之象。

治法方葯

● 治療的大法為解毒、散邪、清熱。解毒一法因清解疫毒,散邪一法所散為風熱之邪,又熱毒攻於頭面,故應清熱。內服可用普濟消毒飲、通聖消毒散、合防風通聖散、升降散等。外用可用醋調敷三黃二香散,馬齒莧,麥面於患處。

生活經驗

● 生活中若頭面部紅腫疼痛,除了內服藥物外,還可以外敷一些清熱解毒消腫的藥物,比如青黛粉用醋調成糊狀,可以外敷。還可以採用刺絡放血的方法,對耳尖、指尖、曲池等穴位,進行放血治療,以清熱解毒“痄腮”主要發於兒童與青少年,一般預后良好,但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應積極治療,密切關注病情,及時就醫。本病具有傳染性,患者及家屬應當注意隔離,避免傳染他人。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馬健。溫病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3] 鄧中甲。方劑學.2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