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林匹克運動會足球比賽
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競技比賽
奧林匹克運動會足球比賽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競技比賽,四年一次,1896年在希臘舉行的第1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直至1908年第4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是表演賽項目,1912年第5屆奧運會起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1992年,國際奧委會向國際足聯妥協,奧運會的足球比賽變成了23歲以下球員的比賽。1993年,國際奧委會和國際足聯達成妥協:國際足聯對於23歲的年齡限制得到國際奧委會的尊重,國際足聯允許每支球隊有三位超齡球員。
賽照
對奧林匹克運動會足球比賽,國際足聯與國際奧委會之間存在很大的分歧。國際足聯一直反對職業足球運動員參加奧運會足球比賽。經過雙方不斷磋商,對參加者的要求也一直在改變。
20世紀初,足球運動在歐洲國家迅速推廣,各國相繼成立了足球俱樂部,足球運動與商品社會的聯繫日益加深,產生了一批以踢球為生計的人。自此,職業足球開始風靡歐洲大陸。經過長期訓練、比賽的職業運動員,在奧運會足球比賽場上的技術水平明顯高於業餘運動員。這種水平之間的巨大差距使奧運會足球比賽失去了競技性、精彩性,影響了許多地區參與奧運會的積極性。特別是在1908年和1912年的奧運會上,英格蘭職業足球運動員連奪兩次冠軍后,有關是否允許職業運動員參加奧運會的爭議更加激烈。後來,國際足聯開始對職業足球運動員參加奧運會進行了一些限制。但在如何區分職業運動員與業餘運動員上,國際足聯也沒有一個很明確的概念與界定。 1977年,國際足聯決定不允許參加過上屆世界盃足球賽的運動員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足球比賽。幾經變革,1984年國際足聯做出了歐洲和南美洲參加過世界盃決賽的球員不得參加奧運會足球賽的決定;1988年國際足聯在此基礎上又做了如下規定:奧運會足球運動員年齡限制在23歲以下,每隊允許有3名超齡球員。 199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加入女子足球項目,由於當時女子足球運動發展仍未成熟,因此國際足聯沒有對女子足球作出限制。
北京奧運會
第29屆北京奧運會男子足球決賽階段共有16支隊伍:亞洲4支(含東道主中國隊)、歐洲4支、非洲3支、南美洲2支、中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區2支、大洋洲1支。第29屆北京奧運會女子足球決賽階段共有12支隊伍:亞洲3支(包括東道主中國隊)、歐洲3支、非洲1.5支、中北美及加勒比海2支、南美洲1.5支、大洋洲1支(南美排名第二與非洲排名第二共爭取一個名額)。
倫敦奧運會
倫敦奧運會男足16個席位具體分配方案是:亞洲3.5個名額,非洲3.5個名額,中北美及加勒比地區2個名額,南美洲2個名額,大洋洲1個名額,歐洲4個名額(包括東道主)。亞洲男足的0.5個名額將與非洲的0.5個名額打附加賽,爭奪一張入場券。也就是說,亞非兩洲奧運會資格賽的第四名要進行一場附加賽,爭奪一張倫敦奧運的門票。北京奧運會時,包括東道主中國隊在內的亞洲得到了4個名額。相比本屆南非世界盃,32支球隊參賽,其中亞洲的名額為4.5個。
倫敦奧運會女足的12個席位分別是:亞足聯2個名額,非洲2個名額,中北美及加勒比地區2個,南美洲2個,大洋洲1個,歐洲3個(包括東道主)。北京奧運會上,亞洲女足一共獲得3個名額。
奇怪現象
雖然在1900年巴黎奧運會和1904年聖路易斯奧運會上,足球就已經是奧運會比賽項目,但當時的賽事結構卻與當今大為不同。那時,參加奧運會比賽的都是俱樂部隊,有的球隊甚至是由不同代表團球員組成的“多國部隊”。直到1908年倫敦奧運會才結束了這一現象。
參賽屆數最多的球員
自1908年至今,瑞典隊的卡爾因參加了1908年、1912年、1920年、1924年四屆奧運會足球比賽而成為迄今參加屆數最多的球員。
參賽次數最多的球員
參加比賽場次最多的球員共有4人,他們是匈牙利的拉甲斯、麥克羅斯、安塔爾、達斯佐,他們在1968年和1972年共參加了13場奧運會足球賽事。
進球最多的球員
歷屆奧運會進球數最多的球員共有兩名,他們分別是丹麥的索菲斯和安塔爾,索菲斯在1908年奧運會和1912年奧運會共打進13球,安塔爾在1968年奧運會和1972年奧運會共打進13球。在一屆奧運會中進球最多的是匈牙利的弗蘭克,他在1964年奧運會打進了12個進球。單場比賽進球數最多的是丹麥球員索菲斯,他在1908年奧運會丹麥隊對法國隊的比賽中共打入10個進球,德國人哥特弗雷德1912年奧運會在德國隊對俄羅斯隊的比賽中平了索菲斯的記錄。
男足比賽
屆次 | 時間 | 冠軍 | 亞軍 | 季軍 | 殿軍 | 主辦城市 |
1 | 1896 | 丹麥 | 希臘(1) | 希臘(2) | 雅典* | |
2 | 1900 | 英國 | 法國 | 比利時 | 巴黎* | |
3 | 1904 | 加拿大 | 美國(2) | 美國(1) | 聖路易斯* | |
4 | 1908 | 英國 | 丹麥 查爾斯·威廉斯(英格蘭) | 荷蘭 查德威克(英格蘭) | 瑞典 | 倫敦 |
5 | 1912 | 英國 | 丹麥 路易斯·奧斯普 | 荷蘭 查德威克(英格蘭) | 芬蘭 | 斯德哥爾摩 |
6 | 1916 | 一戰未舉行奧運會 | ||||
7 | 1920 | 比利時 威廉·馬克斯韋爾(蘇格蘭) | 西班牙 弗朗西斯科·布魯 | 荷蘭 弗雷德里克·沃伯頓(英格蘭) | 法國 弗雷德里克·彭特蘭(英格蘭) | 安特衛普 |
8 | 1924 | 烏拉圭 埃內斯托·費科里 | 瑞士 愛德華·達克沃斯(英格蘭) | 瑞典 尤瑟夫·納吉(匈牙利) | 荷蘭 威廉·湯利(英格蘭) | 巴黎 |
9 | 1928 | 烏拉圭 普里莫·賈諾蒂 | 阿根廷 何塞·拉戈 | 義大利 奧古斯托·蘭戈內 | 埃及 | 阿姆斯特丹 |
10 | 1932 | 未舉行足球比賽 | ||||
11 | 1936 | 義大利 維托里奧·波佐 | 奧地利 詹姆斯·霍根(英格蘭) | 挪威 哈爾沃森 | 波蘭 尤澤夫·卡魯扎 | 柏林 |
12 | 1940 | 二戰未舉行奧運會 | ||||
13 | 1944 | 二戰未舉行奧運會 | ||||
14 | 1948 | 瑞典 魯道夫·庫克 | 南斯拉夫 阿爾塞尼耶維奇 | 丹麥 羅伯特·芒福德(英格蘭) | 英國 馬特·巴斯比 | 倫敦 |
15 | 1952 | 匈牙利 謝拜什 | 南斯拉夫 阿爾塞尼耶維奇 | 瑞典 魯道夫·庫克 | 聯邦德國 赫爾貝格 | 赫爾辛基 |
16 | 1956 | 蘇聯 卡恰林 | 南斯拉夫 米洛萬·西里奇 | 保加利亞 奧馬杜耶夫 | 印度 阿卜杜爾·拉希姆·賽義德 | 墨爾本 |
17 | 1960 | 南斯拉夫 洛夫里奇 | 丹麥 阿尼·索倫森 | 匈牙利 巴羅蒂 | 義大利 朱塞佩·維亞尼 | 羅馬 |
18 | 1964 | 匈牙利 巴羅蒂 | 捷克斯洛伐克 維特拉奇爾 | 民主德國 卡洛里(匈牙利) | 埃及 約瑟夫·文德爾 | 東京 |
19 | 1968 | 匈牙利 卡洛里 | 保加利亞 別爾科夫 | 日本 岡野俊一郎 | 墨西哥 特雷列斯 | 墨西哥城 |
20 | 1972 | 波蘭 古爾斯基 | 匈牙利 伊洛夫斯基 | 蘇聯 博諾馬利諾夫 | 民主德國 喬治·畢希納 | 慕尼黑 |
21 | 1976 | 民主德國 喬治·畢希納 | 波蘭 古爾斯基 | 蘇聯 洛巴諾夫斯基 | 巴西 克勞迪奧·庫蒂尼奧 | 蒙特利爾 |
22 | 1980 | 捷克斯洛伐克 赫弗拉尼克 | 民主德國 魯道夫·克勞斯 | 蘇聯 康斯坦丁·別斯科夫 | 南斯拉夫 伊萬·托普拉克 | 莫斯科 |
23 | 1984 | 法國 亨利·米切爾 | 巴西 皮切爾尼 | 南斯拉夫 伊萬·托普拉克 | 義大利 貝阿爾佐特 | 洛杉磯 |
24 | 1988 | 蘇聯 比紹夫韋茨 | 巴西 卡洛斯·阿爾貝托·席爾瓦 | 聯邦德國 赫內斯·勒爾 | 義大利 弗朗西斯科·羅卡 | 漢城 |
25 | 1992 | 西班牙 維森特·梅亞拉 | 波蘭 賈努斯·沃伊奇克 | 迦納 塞繆爾·阿迪 | 澳大利亞 愛德華·湯姆森 | 巴塞羅那 |
26 | 1996 | 奈及利亞 邦弗雷雷(荷蘭) | 阿根廷 帕薩雷拉 | 巴西 扎加洛 | 葡萄牙 溫加達 | 亞特蘭大 |
27 | 2000 | 喀麥隆 讓·保羅·阿庫諾 | 西班牙 賽斯 | 智利 內爾森·洛佩斯(烏拉圭) | 美國 克利夫·查爾斯 | 悉尼 |
28 | 2004 | 阿根廷 貝爾薩 | 巴拉圭 卡洛斯·加拉·薩尼耶 | 義大利 詹蒂萊 | 伊拉克 阿德南·哈馬德 | 雅典 |
29 | 2008 | 阿根廷 巴蒂斯塔 | 奈及利亞 西阿西阿 | 巴西 鄧加 | 比利時 讓·德薩爾 | 北京 |
30 | 2012 | 墨西哥 路易斯·費爾南多·特納 | 巴西 梅內塞斯 | 韓國 洪明甫 | 日本 關冢隆 | 倫敦 |
31 | 2016 | 巴西 羅熱里奧·米卡勒 | 德國 霍斯特·赫魯貝施 | 奈及利亞 薩姆森·希亞希亞 | 宏都拉斯 豪爾赫·路易斯·平托(哥倫比亞) | 里約熱內盧 |
註:國家下方為時任主教練
*:第一、二、三屆奧運會參加足球比賽的球隊不是國家隊而是俱樂部隊,實際的名字是:
1896年雅典奧運會:
1 丹麥隊
2 希臘土麥尼隊
3 希臘薩洛尼卡隊
1900年巴黎奧運會:
1 英國阿普頓公園俱樂部隊
2 法國社區聯盟俱樂部隊
3 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聯隊
1904年聖路易斯奧運會:
1 加拿大加爾特足球俱樂部隊
2 美國聖路易斯基督教兄弟學院隊
3 美國聖路易斯玫瑰教區學校隊
女足比賽
屆次 | 時間 | 冠軍 | 亞軍 | 季軍 | 第四名 | 主辦城市 |
26 | 1996 | 美國 安東尼·迪西科 | 中國 馬元安 | 挪威 伊文·皮勒魯德 | 巴西 何塞·杜阿爾特 | 美國亞特蘭大 |
27 | 2000 | 挪威 馬蒂亞斯·赫格莫 | 美國 艾普爾·海因克里斯 | 德國 克里斯蒂娜·梅耶爾 | 巴西 何塞·杜阿爾特 | 澳大利亞悉尼 |
28 | 2004 | 美國 艾普爾·海因克里斯 | 巴西 萊尼·西蒙斯 | 德國 克里斯蒂娜·梅耶爾 | 瑞典 馬里卡·呂福什 | 希臘雅典 |
29 | 2008 | 美國 皮婭·桑德海吉(瑞典) | 巴西 巴瑟羅斯 | 德國 西維亞·內德 | 日本 佐佐木則夫 | 中國北京 |
30 | 2012 | 美國 皮婭·桑德海吉(瑞典) | 日本 佐佐木則夫 | 加拿大 約翰·哈德曼(英格蘭) | 法國 布魯諾·比尼 | 英國倫敦 |
31 | 2016 | 德國 西維亞·內德 | 瑞典 皮婭·桑德海吉 | 加拿大 約翰·哈德曼(英格蘭) | 巴西 瓦道 | 巴西里約熱內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