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樓鄉

花樓鄉

萬源市花樓鄉位於萬源市城南46公里處,距達州市104公里,東接宣漢新華、南連羅文、北鄰趙塘、長壩、宣漢中坪,西抵曾家。幅員面積94.82平方千米。花樓鄉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轄區內河流縱橫,山巒起伏,空氣清新,山川秀美,平均海拔約600米,全年無霜期320天,年均降雨量1800毫米。境內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地上資源豐富,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與養殖業發展,為產業開發和配套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西靠中國煙霞仙山,生物資源豐饒,植被繁茂,其中不乏珍稀名木古樹、鳥禽走獸,有良好的自然生態資源優勢。

全鄉轄6個行政村(馬鞍山村、苟家坡村、桅杆壩村、花樓壩村、董家粱村、三溪堡村)1個社區(紅星社區),現有8100人(2017)。有耕地14466畝,其中:田8807畝。鄉內相關配套設施完善,金融、衛生、交通、場鎮公共服務、教育等基礎服務一應俱全。花樓鄉基礎實施完善,交通便利。210國道及襄渝鐵路一、二線橫穿其境,近鄰包茂高速公路,通村率100%,總里程近180公里;通迅快速發展,全鄉已開通移動、聯通網路和電信網路;農村住戶通電率100%。場鎮已實施“綠化、亮化、硬化”工程;有規範中、小學1所;有設施較為齊備的衛生院1所;敬老院1所;建有500平方米花樓汽車站(未發揮實際作用),有1200平方米中心農貿市場。

2020年6月1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決定撤銷花樓鄉。

歷史沿革


民國時屬萬源縣九區,
1951年置王家鄉,
1958年改紅星公社,
1962年更名王家公社,
1981年再更名花樓公社,
1984年置為花樓鄉。

村社簡介


紅星社區
花樓鄉紅星社區,位於花樓鄉街道,210國道、后河流域貫穿全境。社區於2009年5月成立,轄區面積1.5平方公里,現有3個居民小組,常住人口808戶,常住人口3314人,流動人口1408人,60歲以上老人280人,個體商業網點112個。紅星社區設有黨支部、居民委員會和各類分支管理組織,社區黨員37名。
馬鞍山村
馬鞍村位於萬源市花樓鄉西北部,距鄉6公里,東鄰長壩鄉,南接紅星社區,西 鄰三堡溪村,北傍趙塘鄉,本村有9個村民小組,474戶1755人。面積約1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 2126畝,平均海拔450米至1000米。基礎設施建設良好,有已硬化村道路13.5公里,泥石土路8.5公里,基本連通了全村;人畜飲水問題已基本解決;主要產業有玉米、土豆、生豬、板角山羊等;移動、聯通、電信三網通訊基本覆蓋全村,信息暢通。
苟家坡村
苟家坡村活動中心
苟家坡村活動中心
苟家坡村位於萬源市花樓鄉南部,距鄉 4 公里,東鄰桅杆壩村,南接羅文鎮,西鄰曾 家鄉,北傍三堡溪村,本村有 8 個村民小組,344 戶 1256 人。面積約 13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 1556 畝,平均海拔 600 米至 1200 米。基礎設施建設較差,有已硬化村道路 3.092 公里,泥石土路 13.4 公里,基本連通了全村;人畜飲水問題未解決;主要產業有玉米、土豆、生豬、板角山羊等;移動、聯通、電信三網通訊基本覆蓋全村,信息暢通。
桅杆壩村
桅杆壩村活動中心
桅杆壩村活動中心
桅杆壩村位於萬源市花樓鄉東南部,距鄉2公里,東鄰宣漢縣,南接羅文鎮,西鄰苟 家坡村,北傍花樓壩村,本村有 15個村民小組,652戶2582人。面積約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228.04畝,平均海拔396米至1100米。基礎設施建設良好,有已硬化村道路6.8公里、社道公路3.8公里,泥石土路21公里,基本連通了全村;人畜飲水問題已基本解決;主要產業有水稻、玉米、油菜、土豆、生豬、板角山羊等;移動、聯通、電信三網通訊基本覆蓋全村,信息暢通。
花樓壩村
花樓壩村活動中心
花樓壩村活動中心
花樓壩村位於萬源市花樓鄉東南部,距鄉1公里,花樓壩火車站坐落其中。本村有1 3個村民小組,642戶2216人。面積約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241畝,平均海拔700米至900米。基礎設施建設良好,有已硬化村道路3.8公里,泥石土路23.4公里,基本連通了全村;人畜飲水問題已解決1、2、6社;主要產業有玉米、水稻、土豆、生豬、山羊、牛、雞鴨、蜂蜜等;移動、聯通、電信三網通訊基本覆蓋全村,信息暢通。
董家粱村
董家梁村活動中心
董家梁村活動中心
董家梁村位於萬源市花樓鄉北部,距鄉3公里,東鄰宣漢新華鄉,南接花樓壩村,西鄰 馬鞍山村,北傍長壩鄉豆坪四村,本村有14個村民小組,730戶2704人。面積約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322畝,平均海拔500米至900米。基礎設施建設良好,有已硬化村道路9公里,泥石土路22公里,基本連通了全村;人畜飲水問題已基本解決;主要產業有玉米、水稻、土豆、生豬、板角山羊等;移動、聯通、電信三網通訊基本覆蓋全村,信息暢通。
三溪堡村
三溪堡村活動中心
三溪堡村活動中心
三堡溪村位於萬源市花樓鄉西北部,距鄉7公里,東鄰馬鞍山村,南接苟家坡村,西鄰大 沙鄉十村,北傍趙塘鄉中嶺山村,本村有16個村民小組,732戶2702人。面積約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800畝,平均海拔500米至1100米。基礎設施建設較差,有已硬化村道路10.34公里,泥石土路25公里,基本連通了全村;人畜飲水問題十分困難;主要產業有玉米、水稻、土豆、中藥材、生豬、板角山羊、黃牛等;移動、聯通通訊基本覆蓋全村,信息基本暢通。

設施


鄉內現有中小學校11所,教職工127人,在校學生2740人,敬老院1所,衛生院1所,建有500平方米花樓汽車站,有1200平方米中心農貿市場。執業醫護人員32人,農業服務組織2個(具有中級職稱3人,初級職稱5人),農民技術員251人,農村專業合作組織2個。以糧油加工大戶為代表,帶動全鄉人民大力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
2007年度,全鄉國民生產總值648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63元,糧食總產量8861噸,人均佔有糧食601公斤,出欄肥豬28100頭,出欄肉牛3200頭,出欄家禽13萬隻,畜牧業收入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58%。
2016年度,全鄉以水稻、馬鈴薯、玉米、油料作物、中藥材為主的種植業,以生豬、肉牛、山羊養殖為主的畜牧業為全鄉經濟支柱產業。全鄉糧食總產量9123噸,工農業總產值1.4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348元。

發展


將近10年間(2007-2016)花樓鄉經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由於客觀條件的制約,全鄉萬餘人居住在海拔700-1200米的后河兩岸上,農業與養殖業生產條件艱苦,難以得到飛躍性的提升。雖經花樓鄉歷屆黨委、政府的艱苦努力,從根本上改變了一些鄉村落後面貌。究其原因,2015年底后,制約花樓鄉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有一下四點:
一是農村空巢現象嚴重。隨著農村人口急劇向城市流動,絕大多數青年、壯年選擇在城市務工,村鄉大多都是留守上學的兒童與照看家務與兒童念書的中老年人,鄉村經濟帶動乏力,經濟增長和生活水品維持緩慢步調前進。
二是機械化現代化生產落後。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學的發展,新時期的農業與養殖業應該是更加的機械化和現代化,但傳統方式農業與養殖向現代化轉型匱乏工具支撐和技術支持,制約了花樓鄉的傳統產業向現代化的發展,從而拉低了經濟增長和鄉民的增收。
三是不具有鄉鎮品牌化和特色化。花樓鄉與周圍的幾個鄰鄉鎮都為傳統農業鄉鎮,交通方面比有幾個鄰鄉還較優越,應充分發揮交通優勢,加大扶持種植業與養殖業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扶持農民土地承包規模化、機械化生產;扶持養殖戶規模化、養殖合作社品牌化,打造鄉村品牌,增加競爭力。
四是領導不具有領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