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鱘

日本鱘

日本鱘產自日本也稱為赤甲紅、花蓋蟹。日本鱘廣泛分佈在中國沿海,目前,沿海各地已對日本鱘進行育肥暫養。生產者在秋季將體瘦的日本鱘收購入池,進行人工飼養,在短時間內使其卵巢充分成熟,充滿甲殼,育成膏蟹或將雄蟹育成肉蟹或肥蟹,其經濟效益顯著。

日本鱘又叫海鱘、石蟹,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人們喜愛的食用蟹,也是出口水產品之一。

生物特性


日本鱘性凶好鬥,常發生互相殘殺,特別是在脫殼和交配期間。日本鱘較耐低溫,寒冬季節水溫低時,基本處於休眠狀態,新陳代謝低下,營養消耗少,有利於暫養和適時出售,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分佈範圍


日本鱘
日本鱘
生活於潮間帶至水深10~15m有水草、泥沙的水底或潛伏於石塊下,屬沿岸定居性種類,廣泛分佈於中國四海及日本、朝鮮、東南亞等沿海島礁區及淺海水域。從2005年以來,由於資源量下降,對日本鱘的資源增殖工作引起人們的重視。

培養技術


日本鱘廣泛分佈在中國沿海,2005年以來,沿海各地已對日本鱘進行育肥暫養。生產者在秋季將體瘦的日本鱘收購入池,進行人工飼養,在短時間內使其卵巢充分成熟,充滿甲殼,育成膏蟹或將雄蟹育成肉蟹或肥蟹,其經濟效益顯著。現將日本鱘池塘育肥暫養技術介紹如下:

池塘條件

日本鱘育肥暫養池塘的面積以0.02--0.5公頃為宜,泥砂底、沙底為好,淤泥不能超過20厘米,池塘堤高1.5米以上,應能保持水位1米以上,進排水方便,最好有閘門,能將池水排干,便於乾池起捕。進出水口處,設有密網,防止敵害生物進入池內及日本鱘逃走。放養前需清塘消毒,一般採用濃度為3.0×10(的負4次方)的生石灰或2.0×10(的負4次方)的漂白粉溶液全池潑灑,待藥性消失后即可進行暫養。

來源與選擇

每年中秋前後為日本鱘的捕獲旺季,是育肥暫養的好時節。可選擇在淺海灘塗、石灘邊手工捕捉,或用蟹籠、建網、張網等漁具捕獲,挑選體色鮮艷、體肢完整、無損傷、活力強、脫水時間短的日本鱘,最好在海上直接收購,用活水船運輸,以減少其干露時間,提高暫養的成活率。

放養

日本鱘池塘育肥暫養,視池塘條件、水質和養殖技術等具體情況,每0.067公頃放養120--250公斤。放養時,應盡量將不同規格的日本鱘分池暫養,最好能一次性放足。另外還需注意放養時池水的溫差及鹽度變化,溫差不超過4℃,鹽度差不超過5‰。

投飼

日本鱘肉食性,餌料一般以藍蛤、短齒蛤等小型低值鮮活貝類為好,也可投喂低值小雜魚、小蝦,大型魚類或厚殼的貝類需預先將其切小或破殼。投餌時,須將餌料清洗乾淨,均勻投於池塘的四周。投餌量應視水溫、餌料種類及攝食情況而定,在水溫較適宜時,日投餌量為體重的10%--15%,日投餌2次,早晚各1次,晚上投餌量占日投餌量的60%--80%,早上為20%--40%。入冬水溫降至15--l2℃時,投餌量逐漸減少至3%--5%,每日晚上投餌1次,直至寒冬,水溫降至7℃以下,少投或基本上不投食。

日常管理

1.水質控制。日本鱘喜歡比較清潔的水環境,因此,應根據池塘的進排水能力,每日換水1/2--1/5,保持池水清新及充足的溶氧,透明度應保持在40厘米以上。每隔半個月,用1×10(的負6次方)--2×10(的負6次方)生石灰水全池潑灑,改善水質,既有利於脫殼,又能防病。
2.巡塘。育肥期間必須堅持每日巡塘,每天分早晚2次進行,觀察池塘水質、水位及日本鱘活動情況,注意殘餌的多少及有無缺氧現象,檢查防逃設施是否完好。注意天氣變化,尤其是在暴雨前,應提高池塘水位,防止鹽度突變,造成死亡。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暫養池塘條件差,小潮汛期間換水困難,故應在小潮汛到來之前加大換水量,並將池塘水位提高。每日早晚巡塘觀察、記錄,做好日誌,便於分析、研究,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防止自相殘食。日本鱘性凶好鬥,常發生互相殘殺,特別是在脫殼和交配期間。秋後交配,都是在雌體剛脫殼之後,雌鱘身體極為軟弱,兩雄爭雌損傷較大,甚至造成死亡,影響暫養的成活率。另外投餌不足或餌料質量差,也是造成其互相殘食的主要原因。解決的方法,一是在池中放些破壇、瓦片、竹筒、塑料管等隱蔽物;二是在處理好水質的條件下,投足質量好的餌料;三是將雌雄分池暫養育肥。秋後日本鱘雌雄明顯不同,雌體腹臍呈半圓形,俗稱“團臍”,雄體腹臍呈三角形,俗稱“長臍”或“尖臍”。雌雄分池暫養育肥,有利於提高成活率。

適時起捕收穫

秋季暫養的日本鱘,到冬季時,多已生膏或肥壯,即可適時起捕出售。日本鱘起捕,可用蟹籠、地籠網,也可水中摸撈。成批起捕,或需徹底捕盡,則需干塘以後,用木齒耙、抄網或用手捕捉。捕捉到的日本鱘應立即用線或細繩綁好,防止相互鉗咬受傷,影響商品質量,然後放入蘿筐或網袋,一起浸入清新的海水中,讓其將鰓腔內的泥漿吐出,以防窒息死亡。日本鱘較耐低溫,寒冬季節水溫低時,基本處於休眠狀態,新陳代謝低下,營養消耗少,有利於暫養和適時高價出售,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