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觀

武漢長春觀

長春觀位於武昌大東門東北角雙峰山南坡,黃鵠山(蛇山)中部,觀內崇奉道教全真派,以其創始人重陽祖師弟子丘處機道號“長春子”命名。著名道教宮觀。

歷史沿革


長春觀建於元代,為丘處機門徒所建,以紀念其在元軍南下時“一言止殺”濟世救民之勸德。
長春觀在明世宗年間就“仙真代出,為湖北叢林特著,屋宇間,道友萬數,香火輝煌”。觀內珍藏之全套明版《正統道藏》,新中國成立前是全國僅存四部之一。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著名音韻學者錢大昕慕名來長春觀閱查《道藏》,在來成樓寫下了《三洞旋華序》。當時的長春觀被譽為“江楚名區,道子云集之處,黃冠皈依之所”。
同治二年(1863),龍門派十六代傳人何合春自武當山來此,發願重修長春觀。他得到官員和士紳的贊助,募得款項,仿明代建築模式,以斗拱鉚榫純木結構重修三皇殿、紫微殿、玉皇閣、來成樓及殿後登山石級,使殿堂煥然一新。
同治四年(1865)在北京白雲觀主持傳戒的大律師張耕雲,應長春觀監院之邀,不辭千里來觀開壇說戒。1925年,天門縣龍鎮出家的 22 代龍門正宗傳戒律師高嗣授與監院侯永德攜手開壇說戒,度弟子 454 人。黎元洪贈匾“大願圓滿”,蕭躍南贈匾“道岸同登”。
民國14年(1925),侯永德任監院期間,得到督軍蕭耀南、士族項竹坪的捐資而修藏經閣。
1926年北伐戰爭中,北伐軍葉挺獨立團駐紮在長春觀,這裡成為前線指揮所。藏經閣、來成樓、三皇殿均遭炮彈擊損,後來對道觀進行兩次大規模的修繕。
長春觀歷史悠久,風景清幽,山勢峻美,福地洞天,就連遠在江西的廬山歷史上也曾設有長春觀的下院。

長春觀“三絕”


長春觀有聞名於世的“三絕”,那就是全國僅留一塊的“天文圖”、帶有藏族風格及歐式風格的建築和乾隆帝御賜“甘棠”石刻。
新中國成立初國內有三塊“天文圖”碑,為道教天文學家所留,上刻有“諭旨”二字。一塊在杭州玉皇山,一塊在陝西某觀,一塊即在長春觀。現前二塊皆毀於文革,僅留長春觀一塊全圖碑,鑲嵌在七真殿旁功德祠的牆壁上,為著名道士立理安在20世紀30年代完成,是極珍貴的天文學文物,對研究古代天文學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長春觀是我國唯一的一個帶有藏族風格及歐式風格的道教建築群。形成的原因有二,一是清末助建長春觀的欽差大臣、官員乃滿族人,崇信藏傳佛教,所用工匠受其影響,將藏族吉祥物大象及藏紅花圖案裝飾於殿堂。二是清末長春觀住持侯永德原本是左宗棠手下的一員將官,后出家為道人,住持長春觀時受西方思潮影響,以歐式風格和中式風格相結合,修建了全國唯一的歐式建築為主體的道教建築——道藏閣,其屋檐上用水泥“堆塑”成傳統花飾,這種工藝現已失傳,堪為一絕。
最後是位於道藏閣前的乾隆親書石刻“甘棠”二字,這也是在道教建築中為數不多的帝王題詞,亦為一絕。

廟會


每年農曆正月十九為長春真人聖誕,長春觀要舉行隆重盛大的丘祖會,武漢民俗稱之為“迎春會”,也稱“燕九節”。

交通信息


在市區乘坐8、15、25、59、66、401路公交車,在“武珞路大東門”站下車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