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草
唇形科黃芩屬植物
韓信草(學名:Scutellar iaindicaL.)是唇形科,黃芩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短,莖上升直立,四棱形,通常帶暗紫色,葉片草質至近堅紙質,心狀卵圓形或圓狀卵圓形至橢圓形,先端鈍或圓,邊緣密生整齊圓齒,兩面被微柔毛或糙伏毛,葉柄腹平背凸,密被微柔毛。總狀花序;花對生,花梗與序軸均被微柔毛;卵圓形,邊緣具圓齒,全緣,無柄,花萼被硬毛及微柔毛,盾片果時豎起,花冠藍紫色,冠檐唇形,上唇盔狀,下唇中裂片圓狀卵圓形,花盤肥厚,子房柄短,光滑;花柱細長。成熟小堅果栗色或暗褐色,2-6月開花結果。
分佈於中國,朝鮮,日本,印度,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等地。生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地或丘陵地、疏林下,路旁空地及草地上。
多用播種繁殖,發芽適溫為18-22℃,因種子較小,覆土要薄,一周左右發芽。生長前期可少量施用氮肥,開花前多施磷鉀肥,以促進發棵及開花。因韓信草生長強健,少有病蟲危害。
韓信草全草入葯,苦、寒、無毒,有平肝消熱之功。
多年生草本;根莖短,向下生出多數簇生的纖維狀根,向上生出1至多數莖。莖高12-28厘米,上升直立,四棱形,粗約1-1.2毫米,通常帶暗紫色,被微柔毛,尤以莖上部及沿稜角為密集,不分枝或多分枝。
韓信草
花對生,在莖或分枝頂上排列成長4-8(12)厘米的總狀花序;花梗長2.5-3毫米,與序軸均被微柔毛;最下一對苞片葉狀,卵圓形,長達1.7厘米,邊緣具圓齒,其餘苞片均細小,卵圓形至橢圓形,長3-6毫米,寬1-2.5毫米,全緣,無柄,被微柔毛。花萼開花時長約2.5毫米,被硬毛及微柔毛,果時十分增大,盾片花時高約1.5毫米,果時豎起,增大一倍。花冠藍紫色,長1.4-1.8厘米,外疏被微柔毛,內面僅唇片被短柔毛;冠筒前方基部膝曲,其後直伸,向上逐漸增大,至喉部寬約4.5毫米;冠檐2唇形,上唇盔狀,內凹,先端微缺,下唇中裂片圓狀卵圓形,兩側中部微內縊,先端微缺,具深紫色斑點,兩側裂片卵圓形。雄蕊4,二強;花絲扁平,中部以下具小纖毛。花盤肥厚,前方隆起;子房柄短。花柱細長。子房光滑,4裂。
成熟小堅果栗色或暗褐色,卵形,長約1毫米,徑不到1毫米,具瘤,腹面近基部具一果臍。花果期2-6月。
小葉變種
這一變種與原變種不同在於植株通常矮小,高8-16(20)厘米,多分枝;葉通常心狀卵圓形或卵圓形,長0.8-1.5厘米,寬0.8-1厘米;花冠長1-1.5厘米。
分佈於中國安徽,台灣,湖南,廣東,廣西及雲南等地;日本也有。生於路旁、疏林下、山坡或荒坡草地上。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縮莖變種金耳挖(福建福安),天田盞(福建南靖)
這一變種與原變種不同在於節間十分縮短;葉通常聚生於莖頂,圓卵圓形或三角狀卵圓形,長1.6-4(5.2)厘米,寬1.2-4(4.4)厘米;花序密集,短,長2-3.5(6)厘米。
分佈於中國河南,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及雲南等地;日本亦有分佈。生於海拔(800)1500米以下地方的石縫或石上陰處。模式標本采自廣東英德龍頭山。
長毛變種
這一變種與原變種不同在於莖、葉柄、葉兩面密被白色平展具節疏柔毛。
分佈於中國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及四川;生於海拔900米以下地方的山坡、路旁及草地上。模式標本采自貴州桐梓。
分佈於中國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湖南,河南,陝西,貴州,四川及雲南等地;朝鮮,日本,印度,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等地也有。模式標本采自我國。生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地或丘陵地、疏林下,路旁空地及草地上。
韓信草
韓信草多用於盆花及花壇栽培,也可用於風景園林及地栽。
韓信草用種子繁殖,在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種。一般在3月下旬至7月上旬播種。播種量3.25-4.5千克松頃。播種分育苗移栽和大田直播兩種方法。
韓信草
整地:韓信草適應性強,各地均可播種。播種前將土地耕翻一次,施足基肥,施肥量:農家腐熟肥15000千克/公頃,複合肥或餅肥375千克/公頃。開畦120厘米寬,耙平,整細,噴灑一次除草劑,備種植。
育苗移栽:準備的苗床寬120厘米,施足底肥,整細摟平。播種量0.0125千克/米的平方。播種前,每0.025千克可拌2.5千克細濕土,反覆拌勻,再均勻地播入苗床,勿覆土,然後覆蓋草或薄膜,每天或隔天燒水一次,保持土壤濕潤,7-14天即可出苗。如見大部分出苗,就要揭去覆蓋物,並應繼續噴水,待苗出齊為止。小苗長到5厘米高時,即可向大田移栽,每穴1株,株、行距各20厘米。栽后需多次澆水保墒。
在整好的大田裡,實行條播,行距30厘米。播種時把種子均勻地撒播條穴內,微蓋疏鬆的細肥土或草木炭,厚度不得超過0.5厘米。播種下去的種子,在半個月內要絕對保持土壤濕潤。為了保證大田直播的種子全部萌發,一般宜在陰雨連綿的溫暖天氣播種。
田間管理:直播的在苗高5-8厘米時,進行勻苗、補苗。無論穴播或條播的均將弱苗和過密的幼苗拔除掉;於此同時,發現有缺苗的,要隨即進行補苗,宜帶土移栽。
中耕除草及追肥:採用種子繁殖的,在間苗後進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和追肥,每公頃用清淡人畜糞水15000千克。第二年起,相繼進行3-4次,於3月上旬分枝期與5、7、9月收穫后各進行一次,中耕以後每次每公頃施人畜糞水22500-30000千克,尚可適當施些硫酸銨。一般連續栽培3-4年後,由於根蔸老化,萌發力減弱,須進行根蔸更新或重新播種。
《嶺南草藥》載:“味辛,性平,治跌打傷,祛風,壯筋骨,治蚊傷,散血消腫,以之浸酒妙”。又《貴陽民間藥草》載:“全草入葯,苦、寒、無毒,有平肝消熱之功”。
全草(向天盞):辛、微苦,平。清熱解毒,活血散瘀,疏肝。用於胸脅疼痛,肺癰,痢疾,泄瀉,帶下病;外用於疔瘡癰腫,毒蛇咬傷,蜂螫傷,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苗葯】虎耳草,扭威當覓:全草治跌打,咳嗽,蛇傷,瘡癤腫痛,外傷出血《湘藍考》。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止血消腫。主癰腫疔毒;肺癰;腸癰;瘰癧;毒蛇咬傷;肺熱咳喘;牙痛;喉痹;咽痛;筋骨疼痛;吐血;咯血;便血;跌打損傷;創傷出血;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搗汁,鮮品30-60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使用注意】:《廣西中草藥》孕婦慎服。
【各家論述】
《生草藥性備要》:治跌打,蛇傷,祛風散血,壯筋骨,消腫,浸酒妙。《南寧市藥物志》:消腫止痛,祛風散瘀。治跌打,蛇傷,瘡瘍。
《貴陽民間藥草》:平肝清熱。治肝火旺,煩躁。
《湖南藥物志》:清火解毒。
《陝甘寧青中草藥選》:清熱解毒、抗癌。
民間傳說韓信在集市賣魚時,被幾個無賴毒打一頓,卧床不起。鄰居大媽見症就從田裡弄來一種草藥給其煎湯療傷,沒過幾天,他的傷就好了起來,韓信入伍從軍,官至將軍。當時,戰鬥激烈,傷員很多,他就派人到田野採集鄰居大媽給他治傷的那種草藥,用大鍋熬湯讓傷兵服用,結果,傷者很快痊癒。有人問如此神奇的草藥叫什麼名字?韓信也不知道。有人說:“那就叫‘元帥草’吧!”可有人反對說:“幾百年後,誰知道是哪個元帥,乾脆就叫‘韓信草’吧!”從此,韓信草的名字就這樣流傳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