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言

法言

法言,漢語詞語,拼音是fǎ yán,意思是合乎禮法的言論;猶格言;指釋﹑道之經論。

釋義與出處


1、合乎禮法的言論。 《孝經·卿大夫》:“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唐楊炯《右將軍魏哲神道碑》:“君升朝翊贊,道先王之法言;公府弼諧,對上天之休命。”宋王安石《答韓求仁書》:“蓋序《詩》者不知何人,然非達先王之法言者,不能為也。”
2、猶格言。《莊子·人間世》:“法言曰:傳其常情,無傳其溢言,則幾乎全。”元劉壎《隱居通議·詩歌》:“杜少陵詩,自與造化同流,孰可擬議?若君子高處廊廟,動成法言,恨終欠風韻。”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十:“法言云:侍坐則聽言,有酒則觀禮,何非學問之道。”
3、指釋、道之經論。南朝宋謝靈運《曇隆法師誄》:“茹芝術而共餌,披法言而同卷者,再歷寒暑。”《雲笈七籤》卷九六:“若不信法言,胡為棲山林。”
4、西漢楊雄仿儒家經典《論語》所寫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