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圖
平江圖
平江圖,南宋紹定二年(1229)李壽明刻繪,民國年間拓印。一幅,圖縱274厘米,橫142厘米。
平江圖為宋代平江(今蘇州城)城市地圖。系南宋紹定二年(1229)郡守李壽明
刻制於石碑上的《平江圖》
圖上繪出水體有十種:運河、護城河、城河、湖、盪、江、塘、灣、池。其中以城河最多。城河分佈在城內,密集排列,相互垂直。河網交錯,是江南水城--蘇州的一大特色。蘇州古典園林馳名中外,如滄浪亭、拙政園、網師園、獅子林等。有些園林在《平江圖》上已有反映,如圖上稱滄浪亭為“韓園”。在整個城市交通網路中,道路與河道有著密切的關係,基本上與河道對應。水陸交通十分便利,由城河、街道、橋樑組成的一個水陸交通系統對於城市生活、城鄉貨運、貿易往來、排水防災、調節氣候、美化環境等方面發揮了多種作用。
洪亮主編《璇璣辭》中載:《平江圖》上繪有宗教建築計80餘處,大部分分佈在樂橋以北,少量分佈在城外。有單體建築,也有建築群;有院也有塔,如報恩寺塔(今北寺塔),定慧寺塔(今雙塔),以及虎丘雲岩寺塔等。這些寺觀的位置都在城市中的主要街道,佔地面積很大,反映了宗教建築在城市中的重要地位。
此圖是在繼承中國古代城市地圖的傳統畫法的基礎上加以創新,採取了平面與立面相結合的形式,兼顧了地圖的平面精度和建築物的立體效果。城內水道表示得十分詳細,大小河道縱橫交錯,河道與街道相伴而行,突出反映了唐代詩人描繪的“緣波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港水橋多”的水鄉風貌。
宋平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