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村

廣東徐聞縣前山圩下轄村

徐聞縣東南沿海,有一條海南人村莊,村民雖已旅居海北數百年,但仍保持講海南話和海南相同的生活飲食習慣,這條村莊就是徐聞縣前山鎮的南安村。南安村位於徐聞縣東南沿海,在徐聞縣前山圩南約6公裏海濱處。佔地約0.26平方公里,216戶約1000人。

據村中族譜和有關地方史料記載:南安村的原稱為海南村,其村的歷史比較悠久,明成化二十二年,關姓由海南島文昌縣遷此始居,因懷念故里而取名海南村,清代符姓也由海南文昌村遷入,此後又有多姓從海南文昌縣遷此定居。

基本介紹


此後至民國初期,村名一直為海南村不變。但其實眾人不知南安村這一獨特村名的來由飽含著一段辛酸血淚史:民國時期,徐聞山匪作亂,生靈塗炭,海南村也多次慘被山匪攻擊和焚毀,面對現實,海南村人不堪忍辱,奮起反抗。民國15年(1926年),徐聞各地民眾開始奮起自衛,紛紛成立民團抗匪,海南村則在全縣率先開創了按人丁、田畝和牛數派捐,規定每人捐毫銀五毫,作為抗匪傷亡者的醫療和埋葬費用的先例。
所以從那時開始,海南村幾乎被各路悍匪視為眼中釘,民國21年(1932年),雷州著名匪首蔡阿蘭等人誓要蕩平海南村,當年的3月初開始聚集匪眾4000多人前往海南村,3月21日匪從在烏輝塘與徐聞森林警察大隊相遇,森警隊一排排長中彈身亡,匪幫也被擊斃十多人,由於匪眾太多,森警撤退,匪眾於22日進入海南村,但遭海南村民的頑強抵抗。
村民們一邊抵禦,一邊派人通知當地政府和駐軍。22日駐愚公樓的國軍剿匪主力梁國武團得悉后,派出數百名荷槍實彈、裝備精良的官兵於23日凌晨會同撤退的森警隊開進海南村圍攻蔡阿蘭匪幫,在村民們的協助下,戰鬥相當激烈一直戰至第二天,雙方傷亡慘重,幸好梁國武團增援部隊趕上,才把這數千人的匪徒壓服。至第二天下午土匪突圍進入龍塘深山密林,梁國武團和村民在極度疲憊的情況下也鳴金收兵休戰。是役,雙方單單死亡就達200多人,傷500多人。這場戰役被稱為雷州半島有名抗匪的“海南村之戰”!幾經浩劫,海南村幾成廢墟:村民被迫離鄉別井,或遷往別處,或過南洋謀生,或回海南祖籍暫時避禍!匪亂結束后,重新回歸的海南村人重建家園,為祈求長久安寧而改村名為南安村。
村名雖改,但徐聞當地人一般還是習慣稱其為海南村,南安村只是地名志上的名稱。現村中有耕地約1000畝,主產稻穀、菠蘿、北調瓜菜和甘蔗等,近海漁業盛產白鯧、黃花魚、馬鮫。由於村民勤勞,南安村中副業比較豐富,有打石和做泥水匠、竹編、磚窯。由於祖先來自海南文昌,南安村中廣植椰子,其中有的椰子樹已有上百年歷史。村中有完全小學,商店和露天的瓊劇表演劇場。
時光飛逝,進入二十一世紀后,昔日的革命老區村莊南安村逐漸落伍。針對這一情況,從2003年開始,該村領導班子經過深思熟慮后,決定以建設生態文明村為載體,徹底改變老區村莊群眾精神面貌,重煥老區文明。
首先,他們組織村中大佬、村長及群眾代表等到海南文昌、海南儋州及縣內愚公樓、仙安、后寮、廣安、新民等生態文明村示範點參觀學習,轉變群眾觀念,於2006年通過“四個一點”的方法籌集資金25萬元修通長2.5公里的環村路和中心路,安裝起路燈。並在村中實現改水改廁,建起文明公廁。目前,該村硬底化道路、辦公樓、文化劇場一應俱全,形成了“三位一體”的文明新格局。真是,經過村人的一番努力,發揚革命的艱苦奮鬥精神,革命老區村莊換新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