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裂者行動
撕裂者行動
撕裂者行動是朝鮮戰爭中聯合國軍展開的一場大規模反攻。馬修·李奇威將軍為了挽回接連實施了屠夫行動及撕裂者行動。這兩場作戰行動緊密相連:屠夫行動於51年二月二十日展開,三月六日結束;一日後撕裂者行動於三月七日展開,四月四日結束。撕裂者行動的結束同時為聯合國軍的大反攻畫上了句點。
屠夫行動的目的是儘可能摧毀亞利桑那線以南的中朝軍隊,而撕裂者行動的目地則是儘可能摧毀在漢城、漢城以東50英里(80千米)的洪川郡及再往南15英里(24千米)春川市之中朝軍隊。另外,該行動也期望能使聯合國部隊推進至三八線以北。
由於中朝軍隊的成功撤退,兩場行動中都無法達成殲滅中朝軍隊的目標。然而撕裂者行動因為成功達成拿下漢城,令聯合國軍推進至三八度線的目標,成績較為顯著。
第四次戰役發起時,我志願軍已經深入朝鮮半島中部地區,那裡東西狹窄、三面環海,利於“聯合國軍”海、空軍優勢的發揮。西部平原地帶更是利於敵機械化、摩托化部隊機動、作戰。“聯合國軍”依據上述地形,以西線平原地帶為重點,憑藉火炮、飛機、坦克等武器裝備優勢,連續發起“屠夫行動”“撕裂者行動”“狂暴行動”,展開全線反撲。
撕裂者行動由韓戰中最大規模的炮轟拉開了序幕。在中路,美軍第25步兵師快速渡過漢江,並建立了一個橋頭堡。再向東,第9軍在3月11日達到其第一階段目標。3天後,提前進行下一階段的行動。在3月14日晚上至15日,韓國第1步兵師和美軍第3步兵師攻佔漢城,標誌著1950年6月以來第4次,也是最後1次該首都之易手。中朝軍隊在聯合國在城市東部威脅並企圖包圍他們時被迫放棄該市。
繼奪回漢城后中朝部隊向北撤退,進行巧妙的拖延行動,利用崎嶇,泥濘的地形以獲取最大的優勢,特別是在美國第10軍負責的山區。儘管有這些障礙,撕裂者行動在整個3月進行。在中部山區,美國第9軍和美國第10軍推進有條不紊,第9軍僅面對輕微的抵抗,但第10軍面對中朝軍隊堅強的防禦。春川市和洪川郡分別在15日和22日被佔領。攻佔春川市是撕裂者行動最後的主要地面目標。
聯合國部隊已從他們開始線向北平均推進30英里(48千米)。然而,當美國第8軍團佔領了其主要的地面目標時,摧毀中國軍隊和其裝備的目標已經再次難以證明。志願軍部隊往往在他們應得到慘重損害前及時撤出。春川市是志願軍部隊1個主要的供應中心,在聯合國軍終於佔領之前已是1座空城。當聯合國部隊在地面前進時,他們不斷走下陡峭的斜坡或走上高地,有時甚至是在雲層之上攻擊敵人。到3月底,美軍到達了三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