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龍南的結果 展開

龍南

江西省直轄縣級市

龍南,江西省直轄縣級市,由贛州市代管,位於江西省最南端,總面積164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下轄9個鎮、5個鄉、107個村(居)委會。

龍南建縣於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因縣治在龍頭山(一說百丈龍潭,又一說百丈龍灘)之南,取名龍南。龍南是世界圍屋之都,境內分佈著376座各具特色的圍屋,占贛南客家圍屋的70%以上;已探明稀土、鎢、煤、石灰石、大理石、膨潤土和鐵礦等礦產資源40多種,其中離子型重稀土儲量佔世界已探明儲量的70%;擁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森林公園九連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關西新圍、燕翼圍和太平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南武當山,國家3A級景區栗園圍和客家酒堡。

2019年,龍南地區生產總值164.07億元,財政總收入23.18億元。

歷史沿革


春秋時期,龍南地屬吳。
周元王三年(前473年)冬十月,越滅吳,龍南地屬越。
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滅越,龍南地屬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全國為36郡,龍南地屬南縣,隸九江郡。
西漢高帝四年(前203年),改九江郡為淮南國。六年,析淮南國置豫章郡,領18縣。龍南地屬南縣,隸屬章郡。
新莽改豫章群名九江郡。龍南地屬南縣,隸九江郡。
東漢建武元年(25年),復改九江郡名豫章郡。龍南地屬南縣,隸豫章郡。
東漢興平二年(195年),析豫章地置廬陵郡。龍南地屬南縣,隸廬陵郡。
三國吳嘉禾五年(236年),分廬陵郡地置廬陵南部都尉,析南縣置南安縣,縣治在今南康。龍南地屬南安縣,隸廬陵南部都尉。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改廬陵南部都尉名南康郡,改南安縣名南康縣。龍南地屬地康縣,隸南康郡。
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改南康郡為南康國。龍南地屬南康縣,隸南康國。
南朝齊永明元年(483年),南康國複名南康郡。龍南地屬南康縣,隸南康郡。
隋開皇九年(589年)改南康郡為虔州。龍南地屬南康縣,隸虔州。
隋大業元年(605年),虔州複名南康郡。龍南地屬南康縣,錄南康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復改南康郡為虔州。龍南地屬南康縣,隸虔州。
唐永淳元年(682年),析南康東南地置南安縣。龍南地屬南安縣,隸虔州。
唐天寶元年(742年),復改虔州為南康郡,改南安縣為信豐縣,析信豐縣地置百丈,不久升百丈名丈鎮,不久又改百丈鎮稱虔南鎮。時龍南即虔南鎮,地屬信豐縣,隸南康郡。
唐乾元元年(758年),南康郡複名虔州。時龍南即虔南鎮,地屬信豐縣,隸虔州。
後梁貞明四年(918年),吳楊隆演改虔南鎮為虔南場。時龍南即虔南場,地屬信豐縣,隸虔州。
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以信豐虔南場置龍南縣,隸虔州。因縣治在龍頭山(一說百丈龍潭),又一說“百丈龍灘”之南,取名龍南。
北宋大觀元年(1107年),升龍南為中縣。
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龍南縣名虔南縣。
南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改虔州為贛州;又改虔南縣為龍南縣,隸贛州。
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並龍南入信豐縣,隸贛州。
元元貞二年(1296年),改贛州為路。時龍南地屬信豐縣,隸贛州路。
元至大二年(1309年),復置龍南為縣,隸贛州路。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常遇春攻贛州,改贛州路為府。龍南縣隸贛州府。
明隆慶三年(1569年),割龍南縣高砂、下歷、橫江3堡地並安遠、信豐縣割地共建定南縣。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割龍南大龍、新興2堡地並信豐縣割地建虔南廳。
民國元年(1912年)冬,廢府及直州,龍南縣錄江西省政府。
民國三年(1914年),划全省為4道,龍南縣屬贛南道。
民國十五年(1926年),廢道,龍南縣復隸江西省政府。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划全省為13個行政區。第十三行政區轄龍南、虔南、定南、安遠、尋鄔5縣,駐龍南。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第十三行政區與第十一行政區合併,改名贛南政務專區,專員公署先設大庾后遷贛州,龍南縣屬之。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春,改贛南政務專區為第九行政區,龍南縣屬之。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縮改全省為8個行政區;第四行政區轄11個縣,治所贛州。龍南縣屬第四行政區直至1949年解放前夕。
1949年8月19日,龍南解放,隸贛州分區督察專員公署。9月,改屬贛西南行政公署贛州分區。
1950年9月,撤銷贛西南行政公署,龍南縣改屬贛西南人民行政公署。
1951年6月,撤銷贛西南人民行政公署,龍南縣改屬贛南行政公署。
1954年6月,撤銷贛州專員公署,龍南縣改屬贛南行政公署。
1964年5月,撤銷贛南行政公署,龍南縣改屬贛州專員公署。
1968年2月,撤銷贛州專員公署,龍南縣改屬贛州專區革命委員會。
1971年2月,撤銷贛州專區革命委員會,龍南縣改屬贛州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8年7月,撤銷贛州地區革命委員會,龍南縣改屬贛州地區行政公署。 
1999年7月,撤銷贛州地區設立贛州市,龍南縣改屬贛州市。
2020年6月,國務院批複江西省調整贛州市部分行政區劃,同意撤銷龍南縣,設立縣級龍南市,以原龍南縣的行政區域為龍南市行政區域,龍南市人民政府駐龍南鎮龍翔大道1號。龍南市由省直轄,贛州市代管。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龍南地處江西省最南端,東鄰定南縣,南接廣東省和平縣、連平縣,西連全南縣,北毗信豐縣,位於北緯24°29′~25°1′,東經114°23′1~14°59′之間,東西境長60千米,南北境寬55.50千米,總面積1641平方千米,佔全省面積的1%。距贛州市140千米,距省會南昌市520千米,距廣州市290千米。

地質

龍南地層自上元古生震旦系至新生界第四系,中間除缺奧陶系、志留系地層外,其餘各系均有露布。縣內露布地層的岩性大致可分為四種。
沉積岩:有碎屑岩、黏士岩、化學沉積岩,分佈面積約佔龍南土地面積的50%,是縣內地殼表層的主要岩石。除東坑管委會、關西鎮沒有分佈和安基山營林林場極少分佈外,其他地方均有分佈火山岩分佈面積約佔龍南土地面積的14%,主要分佈在東坑管委會,其次為臨塘鄉、汶龍鎮、南亨鄉、武當鎮、楊村鎮、程龍鎮和九連山營林林場。
變質岩:分佈面積約佔龍南土地面積的15%,主要分佈在夾湖鄉和安基山營林林場,其次是東坑管委會、程龍鎮、汶龍鎮、楊村鎮,臨塘鄉和九連山營林林場,渡江鎮和桃江鄉也有少量分佈。
侵入岩:以花崗石為主,分佈面積約佔龍南土地面積的16%,主要分佈在關西鎮、楊村鎮,武當鎮、桃江鄉、龍南鎮、臨塘鄉、南亨鄉、東江鄉、九連山營林林場、安基山營林林場也有少量分佈。
第四紀沖積層:以鬆散的陸相沉積,如礫石、砂、粘土等為主,主要分佈在桃江鄉、龍南鎮、渡江鎮,武當鎮、臨塘鄉、里仁鎮也有分佈。分佈面積約佔龍南土地面積的5%。 

地形地貌

龍南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按海拔高度可分為4個地貌類型。
中山:海拔1000米以上,相對高度500米以上的山為中山。龍南中山面積約15平方千米,主要分佈在九連山營林林場和楊村鎮的南部,構成九連山主脈的中段。
低山:海拔500米~1000米,相對高度200米~500米的山為低山。龍南低山面積約442平方千米,主要分佈於縣四周邊界之地,少數分佈在境內。境內低山主要分佈在武當鎮、夾湖鄉、程龍鎮、臨塘鄉等鄉鎮。
高丘:海拔300米~500米,相對高度200米~300米的丘陵為高丘。龍南高丘面積約826平方千米。九連山營林林場、安基山營林林場和楊村鎮、武當鎮、南亨鄉、東坑管委會、汶龍鎮等鄉鎮除中低山外,全部為高丘,其他區域除龍南鎮外均有高丘分佈於中低外圍。
中丘:海拔100米~300米,相對高度50米~200米的丘陵為中丘。龍南中丘面積約358平方千米,分佈面積較大的有龍南鎮、桃江鄉、東江鄉、渡江鎮,其次是黃沙管委會、里仁鎮、關西鎮、夾湖鄉、臨塘鄉、程龍鎮等鄉鎮。桃江鄉龍村壩海拔190米,為龍南最低點。 

氣候

龍南氣候為中亞熱帶季風濕潤型。主要特徵是生長季節長,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為19.2℃,比多年平均值高0.3℃。年平均氣溫變幅為29℃,1月份平均氣溫變輻為4.8℃,7月份平均氣溫變幅為3.4℃。
龍南降水年平均降水量為1506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51.30毫米。蒸發年蒸發量為1021.40毫米。日照以縣氣象局所在地為代表,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623.60小時,日照百分率為37%,比多年平均值偏少1140小時。最多月份為7月,平均為21620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2%;最少月份為3月,平均為72.40小時,日照百分率20%。風年平均風速1.60米/秒,且四季變化不大。瞬時風速超過8級。濕度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9%,歷年最小平均相對濕度6%。 

水文

龍南地屬長江流域,河流屬贛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桃江、渥江、濂江、灑江、太平江。 

土壤

龍南共劃分為7個土類、13個亞類48個土屬、100個土種。7個土類即水稻士、潮土、紫色土、石灰(岩)土、紅壤、山地黃壤、山地草甸土。
水稻土:廣泛分佈在龍南各地,面積9498.13公頃,有4個亞類22個土屬55個土種。4個亞類即:瀦育型水稻土,面積80033公頃,占水稻土面積的84%,是種植糧食、經濟作物的主要土壤,遍布龍南各地的塅田、壠田;淹育型水稻土,面積271.06公頃,占水稻士面積的3%,零星分佈在水源缺少的丘陵山地、高排田;潛育型水稻土,面積867.73公頃,占水稻土面積的9%,主要分佈在山丘坑田壠田的低注地、長年積水地段及平坦地區的低洼地段;側滲型水稻土,面積356公頃,占水稻土面積的4%,零星分佈在陡坡和傾斜度較大的排田或梯田。
潮土:由河流沖積發育而成,分佈在河流兩岸,面積473.93公頃。有1個亞類(即灰潮土)1個土屬(即壤質灰潮土)3個土種。
紫色土:呈片狀零星分佈在龍南盆地邊緣及東坑管委會、汶龍鎮、夾湖鄉、武當鎮等有紫色砂岩和紫色泥頁岩類的丘陵地段;面積13538.66公頃,有2個亞類5個土屬8個土種。2個亞類,即:酸性紫色土,面積12799.06公頃,占紫色土面積的94%;石灰性紫色土,面積740.13公頃,占紫色土面積的6%。
石灰(岩)土:零星分佈在龍南鎮、渡江鎮、武當鎮、南亨鄉等鄉鎮的石灰岩地區;面積717.80公頃,有1個亞類(即棕色石灰土)2個土屬4個土種。
紅壤:縣內土壤的主要類型,面積137627.60公頃,有紅壤、紅壤性土、山地黃紅壤3個亞類13個土屬25個土種。分佈於丘陵和900米以下的山地,與紫色土、石灰土交錯存在。3個亞類即紅壤(亞類)面積118334.46公頃,占紅壤(土類)總面積的86%;紅壤性土1508.06公頃,占紅壤(土類)總面積的1%,分佈在丘陵地段,與紫色土、石灰(岩)土交錯存在;山地黃紅壤17784.86公頃,占紅壤土類總面積的13%,分佈在龍南海拔600米~800米的山地。
山地黃壤:面積2811.60公頃,主要分佈在海拔800米~1200米的山地,如九連山、金盆山等地,有1個亞類(即山地黃壤)3個土屬3個土種。
山地草甸土:面積100026公頃,有1個亞類(即山地草甸土)2個土屬2個土種。主要分佈在中山頂部平緩窪地。 

植被

根據第五次森林資源調查,龍南森林覆蓋率達80.30%。按主要樹種和林種結構劃分,可分為5個森林植被類型。
常綠闊葉林:分佈在縣內海拔300米~800米的丘陵和低山地。主要建群樹種有殼斗科的青剛櫟、簏角栲、閩粵栲、南嶺栲、甜珠、大葉錐栗,山茶科的木荷、厚皮香,樟科的黃樟、黑殼楠、大葉楠等。由於人為因素,原生植被不斷受到破壞,僅存於九連山自然保護區和安基山營林林場、夾湖鄉、楊村鎮邊緣深山區內的常綠闊葉林中,具有明顯的溝谷季雨林板根現象和層外植物繁多及葉型較大的特色。
針闊葉混交林:占龍南山地植被面積的40%以上。其中,以殼斗科為建群樹種的闊馬(尾松)混交林,分佈於夾湖、程龍、九連山、臨塘、東坑、關西、南亨、安基山等鄉(鎮、場)的產林區;以油茶為建群樹種的闊馬混交林,大部分為塊狀混交,分散於龍南油茶產區;以茅竹為建群樹種的竹闊馬混交林,間有楓香、木荷及殼斗科喬木,在海拔350米500米的丘陵區呈片狀分佈。
針葉樹林:分佈於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此類植被有3種情況:以馬尾松為優勢樹種間生不良杉木的次生天然林,見於龍南各地;杉木人工純林,主要分佈於九連山、安基山、棋棠山、夾湖、臨塘塘口、人一九等林場;柳杉林,為九連山營林林場營造。
不穩定的灌叢類型:分佈在丘陵和人為破壞較大的地區,以胡枝子、榧木、鳥飯、烏葯、黃端木、杜鵑、黃杞子、小山竹、鹽膚子、擬赤楊等為主。
山地草甸類型:分佈於海拔800米以上的山頂,以野古草、五節芒、野香茅、黃背草、金茅、芒、一枝黃花、雞兒腸等組成。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龍南除桃江幹流外,龍南集雨面積1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總長76.45千米。大小河流組成龐大的灌溉網,河網密度38.42千米/平方千米。年平均天然徑流量23.82億立方米,其中縣內流域產水量為1541億立方米,縣外流入的過境水量841億立方米。 

土地資源

根據2005年土地利用變更調查,龍南土地總面積164236.31公頃,按土地利用類型分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3類。農用地155724.85公頃,佔94.82%;建設用地5871.46公頃,佔3.57%;未利用地2640公頃,佔1.61%。 

生物資源

● 動物資源
野生動物,有陸生脊椎動物81科25屬300多種。其中,哺乳動物7目18科57種;鳥類16目5科257種;爬行類2目13科44種;魚類6目14科36種;貝類27種;昆蟲類19目202科987屬1524種。屬國家一級保護的野生動物有黃腹角雉、蟒蛇、豹、雲豹、白頸長尾雉、金斑喙鳳蝶;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金貓、小靈貓、大靈貓、穿山甲、豺、水鹿、鬣羚、白鷳、海南虎斑鳽、蛇雕、斑林狸、黑冠鵑隼、黑耳鳶、赤腹鷹、松雀鷹、普通灰臉鷹、鷹、白腹隼雕、白尾鸛、蛇雕、白腿小隼、紅隼、勺雞、褐翅鴉鵑、小鴉鵑、草領角、雕、領鵂鶹、斑頭鵂鶥、鷹等。 
● 植物資源
已查明高等植物有297科112屬2796種。其中,苔蘚植物66科137屬287種;蕨類植物41科86屬188種;裸子植物8科11屬31種;被子植物180科866屬2290種;真菌24科139種。中國特有植物分佈有19屬42種,珍稀植物種類21種。江西省重點保護植物有80種,蘭科植物有60餘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有伯樂樹、水松水杉、香果樹南方紅豆杉和銀杏;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有粗齒桫欏、半楓柯、觀光木等。 

礦產資源

截至2007年底,龍南已發現礦種有稀土(輕稀土、重稀土)、煤、石灰岩、鎢、錫、鉍、銅、鉛、鋅、鎳、鈮、鉭、金、銀、鐵、鈦、鋯、鉿、鈷、螢石、大理岩、白雲岩、飾面石材,鉀長石、膨潤土、高嶺土、磷礦、地熱、磚瓦用粘土、建築用砂、建築石料等33種,礦產地93處。其中查明礦產資源儲量礦種19種,礦產地48處。
查明礦產資源儲量的礦區中,以稀土礦和煤礦最多,次為水泥用石灰岩、建材礦區。其中大型礦床1處(足洞重稀土礦),中型礦床3處(關西輕稀土礦、玉石岩水泥用石灰岩礦、半坑螢石礦),小型及小型規模以下礦床(點)44處。達到勘探程度的礦區3處(足洞重稀土礦、富坑重稀土礦和湯湖地熱),詳查礦區9處(煤礦6處、鎢礦1處、螢石礦1處、礦泉水1處),普查礦區24處。查明資源儲量中基礎儲量所佔比例較高的有:水泥用石灰岩礦70%、地熱65%、輕稀土礦62%、煤礦59%、重稀土礦35%。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6年1月1日,程龍鄉盤石村分為盤石、大橋2村。
1988年6月1日,楊村鄉新陂村分為新陂、劉屋2村。
1989年8月8日,黃沙鄉中村分為中村畲族2村;楊村鄉立新村分為仙人、小溪2村;同年12月8日,武當撤鄉設鎮。
1990年2月10日,武當鎮設立新街居委會。
1992年7月28日,楊村程龍、汶龍、玉岩撤鄉設鎮,玉岩更名為馬牯塘。
1994年3月27日,新都、大坑兩村划屬龍南鎮管轄。
1996年5月8日,東坑、里仁、關西撤鄉設鎮。
1998年4月13日,設立金水、金塘、金都居委會;同年11月19日,黃沙鄉的黃沙、中村、田租並為黃沙村,新嶺、自力、上塘並為新嶺村,下逕、歐都並為新華村,保留畲族村。
2000年6月,渡江撤鄉設鎮;同年12月8日,撤銷馬牯塘鎮併入龍南鎮。
2001年7月4日,撤銷水東、金鉤2村,分別併入金水、金都居委會;10月,楊村鎮成立太平居委會。
2003年8月,撤銷龍南鎮會龍村委會,設立龍騰居委會;10月21日,經省政府批准,撤銷黃沙鄉、東坑鎮;10月27日,調整縣城居(村)委會,撤銷民主街居委會和龍洲新生2個村委會,設立龍洲新生、五里山居委會。
2004年7月12日,設立東坑管理委員會和黃沙管理委員會,為臨時過渡工作機構。

區劃詳情

龍南市轄9鎮5鄉,龍南市人民政府駐龍南鎮龍翔大道1號。 
龍南市行政區劃
地名區劃代碼居(村)民委員會政府駐地
龍南鎮360783100·紅楊村·紅岩村·井崗村·新楊村·石人村·金虎村·黃沙村·新嶺村·新華村·畲族村民主街16號
武當鎮360783101·新街社區·崗上村·石下村·橫崗村·大壩村新街社區
楊村鎮360783102·太平社區·楊村村·紫霞村·車田村·坪湖村·垇下村·楊太村·五星村·蕉陂村·烏石村·坪上村·蔡屋村·員布村·橋頭村·新陂村·黃坑村太平社區
汶龍鎮360783103·下連社區·江夏村·里陂村·羅壩村·新圩村·石蓮村·上庄村江夏村
程龍鎮360783104·程龍村·五一村·楊梅村·龍秀村·八一九村·盤石村圩鎮1號
關西鎮360783105·關東村·翰崗村·關西村關東村
里仁鎮360783106·新圩社區·馮塆村·上游村·中興村·新園村·新里村·正桂村·圳背村·金蓮村·張古塅村·均興村新圩社區
渡江鎮360783107·新埠村·果龍村·蓮塘村·象塘村·竹梓村·嶺下村·新大村新埠村
九連山鎮360783108·古坑村·潤洞村·墩頭村古坑村
桃江鄉360783200·水西壩村·灑口村·中源村·清源村·窯頭村水西壩村
東江鄉360783201·大穩村·新圳村·中和村·曉坑村柑坑安置區
臨塘鄉360783202·臨江村·西坑村·水口村·塘口村·大屋村·東坑村臨江村
南亨鄉360783203·東村村·圭湖村·石門村·西村村·助水村·三星村東村村
夾湖鄉360783204·花樹村·三門村·新城村·松湖村·楊嶺村花樹村
安基山林場·林中村林中村
城市社區*·中山社區·文化社區·金都社區·新生社區··五里山社區·新都社區文化街1號
龍南經濟技術開發區
(金塘新區)*
·金水社區·大羅社區·金塘社區·龍騰社區·龍陂社區·龍洲社區金水大道127號

人口民族


據公安人口統計年報,2019年,龍南總人口338236人,出生人口4102人,死亡人口1828人。全縣城鎮化率達53.73%,比上年提高1.62個百分點。據計生部門統計口徑,2019年全縣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08‰。
2021年,贛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龍南常住人口為319166人。

政治


現任領導

市委書記:鍾旭輝
龍南市委委員、常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候選人:彭江閩

經濟


綜述

據初步核算,2019年龍南生產總值1640711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8.2%。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8.8:52.6:38.6調整為8.7:52.6:38.7。 
2019年,龍南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5%。三大產業投資中,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79.7%,佔全縣固定資產投資額的比重為0.3%;第二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1%,佔全縣固定資產投資額的比重為57.7%;第三產業固定資產增長0.1%,佔全縣固定資產投資額的比重為42%。房地產投資增長9.2%,房地產銷售面積42.2萬平方米。 
2019年,龍南財政總收入231853萬元,比2018年增長8.05%,人均財政收入7441元。其中: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51400萬元,比上年增長7.99%。龍南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為14.13%,比上年提高1.84個百分點。全年財政支出365900萬元,增長5.75%。 
2019年,龍南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2555元,增長8.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760元,增長10.1%。
2019年,龍南引進2000萬元以上省外資金項目18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4個,實際利用內資79.74億元,增長10%;實際使用外資13785萬美元,增長9.37%。 

第一產業

2019年,龍南第一產業增加值141742萬元,增長3.3%,對全縣經濟總量的貢獻率為3.7%,拉動經濟增長0.3個百分點。
2019年,龍南農業總產值229368萬元,增長3.17%。全年主要農產品產量:糧食作物總產量59262噸,增長0.16%;油料總產量2854噸,增長1.10%;蔬菜總產量201509噸,下降20.43%。主要林產品產量:油茶籽2456噸,板栗775噸。
牧業生產情況:全年生豬出欄227608頭,下降2.98%;家禽出籠584萬隻,增長3.01%;肉類總產量28008噸,下降0.87%;家禽產蛋量12811噸,增長4.79%。
2019年,龍南水產品產量9309噸,增長2.87%。當年機耕面積12140公頃,農村用電量4128萬度,增長0.27%;化肥施用量19878噸,下降1.22%;農藥用量245噸,下降1.21%;農用柴油使用量462噸,增長0.43%。

第二產業

2019年,龍南第二產業增加值863627萬元,增長8.4%,對全縣經濟總量的貢獻率為54.7%,拉動經濟增長4.5個百分點。
2019年,龍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2%,完成工業營業收入1878323萬元,其中稀土精深加工、電子信息、現代輕工、食品藥品四大主導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401161萬元。
2019年,龍南建築業增加值92989萬元,比上年增長2.4%。龍南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產值158658萬元,增長10.1%。房屋建築施工面積50.3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2019年,龍南第三產業增加值635342萬元,增長9.0%,對全縣經濟總量的貢獻率為41.6%,拉動經濟增長3.4個百分點。
截至2019年末,龍南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863196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62%,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107142萬元,增長12.35%;各項貸款餘額1511170萬元,比上年增長9.36%。
2019年,龍南保險費總收入16336.16萬元。其中財產保險費收入7499.08萬元,人壽保險費收入8837.08萬元。財產保險賠付支出金額4352.71萬元,人壽保險賠付支出金額1546.99萬元。 
2019年,龍南進出口總值558565億元,增長4.3%。其中:出口471787億元,下降1.64%。 
2019年,龍南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5006萬元,增長11.4%。按城鄉市場分:城鎮市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28444萬元,增長12.8%;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6562萬元,增長5.2%。按行業分:龍南批發業實現零售額21397萬元,增長5.3%;零售業實現零售額307454萬元,增長12.9%;住宿業實現零售額13248萬元,增長8.8%;餐飲業實現零售額52907萬元,增長6.5%。其中實現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098萬元,增長16.2%。
2019年,龍南共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6448萬元,下降0.23%。其中移動業務總量15895萬元,郵政業務總量4549萬元、電信業務總量4581萬元,聯通業務總量1423萬元;全縣擁有行動電話總數達332579部,增長10.69%。其中移動公司達235238部,電信公司74150部,聯通公司23209部;寬頻用戶94429戶,增長15.63%。其中移動寬頻55976戶,電信寬頻35253戶,聯通寬頻3200戶。
2019年,龍南共接待遊客596.48萬人次,增長33.6%,旅遊總收入48.22億元,增長40.2%,其中旅遊外匯收入3220.5萬美元,增長7.6%,國內旅遊收入46.02億元,增長43.6%。 

交通


京九鐵路、105國道、贛粵高速、大慶—廣州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通用機場列入全省規劃,贛深高速鐵路建成后將全面融入珠三角1小時經濟圈。 
京九鐵路境內全長28.30千米。大廣高速公路龍南段全長59千米,設里仁、東江、楊村3個互通口。水路交通受水量和河道限制,走勢衰退。 
2019年,龍南貨物周轉量110009萬噸公里,客運周轉量18376萬人公里;年末全縣擁有汽車1473輛,其中:貨車1401輛,客車72輛。

文化


非遺項目

● 綜述
龍南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贛南客家圍屋建築技術,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太平堡龍船會、客家香火龍、龍南客家山歌,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楊村過山溜、客家婚俗、客家織帶手工藝術、鳳眼珍珠製作藝術。 
● 客家民居營造技藝(贛南客家圍屋營造技藝)
龍南境內保存的客家圍屋,基本涵蓋了客家圍屋的所有建築樣式。其中客家方型圍屋數量之多、風格之全、保存之完好,屬全國之最。2012年,以龍南圍屋為典型代表的贛南客家圍屋,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2014年,客家民居營造技藝經國務院批准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民俗風情

● 太平堡龍船會
明清時期,龍船會是贛南客家人喜慶端午的重要活動,它起源於明朝弘治年間,傳承至今。明清時期,太平堡屬定南廳管轄,據清道光《定南廳志》卷六《風俗》記載:“端午懸蒲艾,划龍船,食角黍。”
龍南縣太平堡賴氏家族一直延續著主持太平堡龍船會傳統。太平堡龍船會是在楊村鎮楊村村面積僅15畝的池塘里舉行。
太平堡龍船會為期5天,每年農曆五月初一至初五舉行,至今保留著祀奉龍神、請龍神、龍船會、掃邪、決賽、遊船、龍神歸位、送遊船鴨等傳統民俗活動事項。節日期間,江西龍南縣、廣東連平、和平縣客家人紛紛前來參與,龍船會高潮時遊人達數萬人,五月初三和初五是龍船會的高潮。 
● 龍南香火龍
 龍南香火龍興於明末清初,為元宵節傳統民俗活動。點燃的香火插在龍身上,點點火光組成了一條光閃閃的龍在夜空邀游,蟲螢追逐龍身的點點火光飛來。香火龍表演時,火龍勁舞,香火成線。 
● 客家千人宴
千百年來客家人性格純樸、熱情好客,親朋好友來訪定以好酒好菜招待,每逢重大節慶活動,便會擺下千人宴。每年端午節,在太平堡龍船盛會上,客家千人宴已經成為招待四方賓朋的重要方式。

特產美食

龍南坳背梨是龍南地方優良品種,產於坳背村。該果大(200~650克)汁多、香脆的特點,且早熟、豐產,小暑至大暑即成熟,株產高達340多公斤。 
龍南板栗主產於渡江鄉的紅星、下壩、上圳、下圳、蓮塘、黃花、陂坑,里仁鄉的栗園,桃江鄉的窯頭,臨塘鄉的大田、臨塘,程龍鎮的八一九、豆頭,東江鄉的大穩、江頭,馬牯塘鎮的會龍、龍陂等地。品其特點是:個大,飽滿,肉脆嫩,味香甜,營養價值高。具有補肝益脾、健胃生津的功能。栗花可治腹瀉,根皮能治痔瘡。樹材質地堅實,紋理清晰,耐濕抗腐,是優良的建築、傢具用材。該縣已把板栗生產列入基地建設之列。 
龍南大蒜,又稱紫皮大蒜,是江西省龍南縣歷史悠久的名優特產。蒜頭(鱗莖)呈淡紫紅色或紫白色,瓣肉細嫩緻密,每個蒜包一般有10-20瓣。蒜包緊實,耐貯藏。品質優良,生食香脆辛辣,熟食香味濃郁,營養豐富。既是佐餐之佳品,又具藥用之功效。
美味美食
楊村烏粉——具有色、香、味、形俱佳,味鮮爽口,色澤晶瑩,營養豐富,柔韌清香和耐儲存等特點。
鳳眼珍珠——採用優質薯粉加工而成,煮成珍珠湯,潤滑爽口如咽珠璣,淡而清甜,厚而不膩,既宜喜宴佳肴,又適家常便餐,主食菜佐兼用。珍珠湯有滋補、清熱、降壓、醒腦、明目的作用。
捶魚——採用鮮魚和薯粉加工而成,色、香、味、形俱佳,有舒心醒腦、明目利尿和促進睡眠的功效。
金鉤腌菜——採用芥菜(水菜)腌制而成,具有色黃亮略帶青色和味香爽口的特點,存放期長且越存越香。

社會


文化事業

2019年,龍南對94個農家書屋更新點的圖書進行了補充、上架。開展“龍翔風”廣場文藝活動,舉辦大型群眾文藝演出21場,大型文化藝術作品展覽11次。舉辦各類免費文化培訓班28次,培訓3600餘人次。開展送戲下鄉145場,觀眾5.1萬人次;送電影下鄉1558場,觀眾13萬人次;各鄉鎮舉辦文體活動41場,觀眾7萬人次。

教育事業

截至2019年末,龍南擁有73所學校,100所幼兒園。教職工人員4262人。該學年在校在園各類學生63591人。其中:小學生29170人,普通初中學生13634人,普通高中學生6582人,職業中專學生901人,特教學校112人,縣公辦幼兒園學生5371人;2019年全縣畢業生11231人。其中:小學畢業生4924人,普通初中畢業生4035人,普通高中畢業生1985人,職業中專287人。 

醫療衛生

截至2019年末,龍南共有醫療編製床位1901張;衛生系統工作人員1821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610人,護理人員1040人;門診總人數達1563272人次,出院總人數達37565人。 

社會保障

2019年,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共完成參保15370人,其中參保繳費人數為82025人,領取養老金人數為36441人。

旅遊


綜述

龍南有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南武當旅遊景區、關西圍景區、虔心小鎮,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栗園圍、客家酒堡;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九連山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南武當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關西新圍、燕翼圍、太平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關西村、楊村村、烏石村、新園村;有省AAAAA級鄉村旅遊點、省級旅遊風情小鎮、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虔心小鎮,省級AAAA級鄉村旅遊點正桂美麗鄉村,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玉石仙岩;有悅龍灣水上樂園、綠天泉溫泉等旅遊休閑度假區,有夢裡桃鄉、詩蔬蓮塘、寶貝田園等鄉村旅遊點。 

主要景點

● 南武當旅遊景區
南武當旅遊景區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森林公園。其核心景點——南武當山,矗立在江西最南端的龍南縣武當鎮境內,景區東接廣東省和平縣,南鄰廣東省連平縣,西鄰九連山亞熱帶原始森林。總規劃面積13.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864米。
● 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贛粵邊界、南嶺東部的核心部位,總面積1341160公頃。護區內保存有較大面積的原生性亞熱帶常綠闊葉,森林覆蓋率94.70%,其中核心區森林覆蓋率達98.20%,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素有“生物基因庫”、“動植物避難所”、“贛江源”之稱,是南嶺東部一座綠色寶庫。
● 關西圍景區
關西圍景區是國家4A級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核心景點——關西新圍,坐西南朝東北,平面呈“國”字形,面闊92.2米,進深83.5米,佔地面積7426平方米,建築面積11477平方米。關西新圍集“家、祠、堡”為一體,前後三進,五組並列,是客家地區傳頌的九幢十八廳的典型建築。
● 栗園圍景區
栗園圍景區位於龍南里仁鎮栗園村,佔地面積45288平方米。栗園圍始建於弘治辛酉年(1501年),為明代五品大員李清公所建,是龍南最大的客家圍。
● 燕翼圍
燕翼圍位於楊村鎮楊村村高水圍組。燕翼圍俗稱“高守圍”,系楊村名士賴福之於清朝順治七年(1650年)始建。平面略呈長方形,圍高四層14.30米,長41.50米,寬31.80米,佔地面積1367平方米。全圍以廳堂為中軸線,四面對稱建房共136間,建築面積3741平方米。2001年6月,燕翼圍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虔心小鎮
虔心小鎮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地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江西九連山東北麓。小鎮總體規劃面積10萬畝,包括6萬畝的竹林和1萬畝的茶園。平均海拔600米,年平均氣溫18.9℃,負氧離子高達每立方厘米110000個,高出城市15倍以上。擁有紅豆杉等40多種不同的珍稀植物,被譽為贛南粵北地區的“天然氧吧”。景區有豐富的山水茶竹資源,配套的野奢風格林間別墅。
● 玉石仙岩風景區
玉石仙岩風景區位於縣城北3千米的桃江東岸。岩中有個天然溶洞,稱“玉虛洞”。洞內懸吊石鍾、石乳、石筍等,有的似花鳥蟲魚,有的像飛禽走獸。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都御史王陽明曾到此遊覽。其後,不少文人墨客在此聯袂和韻,鐫刻抒懷,保存至今的石刻仍有43方。1959年,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太平橋
太平橋位於龍南縣楊村鎮車田村,始建於明朝正德年間,系南贛巡撫王守仁(陽明)為紀念平定“三浰”而建,以示天下太平,后損毀。現橋於清朝嘉慶元年(1796)由賴氏宗親選址重建。太平橋造型優美奇特,橋樑與房屋珠聯璧合。橋體全長44.8米,橋面寬4米,通高約15.2米。下層三墩兩孔,磚石結構,上游中間橋墩凸出,形如船頭,消弱了水流對橋墩的衝擊。上層橋中央為客家府第式磚木結構四通廊屋,兩側“五嶽朝天”馬頭牆樣式,開有廊拱,上層廊拱落於下層兩橋拱圈之上成“品”字形結構。太平橋融科學性、實用性、藝術性於一體,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建築研究價值,榮獲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百大新發現”稱號,收錄《世界橋樑大觀》。2013年3月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南市風貌
龍南市風貌

代表人物


鷗洋,女,1937年生於湖北武昌,原籍江西龍南,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油畫學會理事。 
張建忠(1969.09.16—1989.05.22),曾用名張建雄,在抗洪搶險中為搶救集體財產而英勇獻身。 
賴遠明(1962.08—),寒區工程、土木工程專家。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鮑洪星(1964—),“改革開放30年推動飼料工業發展的十大開拓人物”。 

獲得榮譽


2017年05月31日,龍南榮獲江西省開放型經濟發展綜合獎。 
2018年09月21日,龍南榮獲2017年科學發展綜合考核評價先進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