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絲子

中藥

徠菟絲子是旋花科植物南方菟絲子或菟絲子的乾燥成熟種子。菟絲子味甘、辛,藥性平和。歸脾、腎、肝經。菟絲子的化學成分包括黃酮、木脂素、氨基酸、甾醇、揮髮油、多糖、有機酸、生物鹼、萜及鉀、磷、鈣等微量元素。其中,黃酮是主要發揮作用的成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版規定,乾燥的菟絲子藥材及飲片中,金絲桃苷的含量不得少於0.10%。

簡介


● 正名:菟絲子
● 英文名:Tusizi
● 拉丁名:Cuscutae Semen
● 別稱:黃絲子、吐絲子、蘿絲子、黃藤子、纏龍子、龍鬚子、黃蘿子、豆須子、無娘藤米米、黃網子、菟絲實

功效與作用


● 菟絲子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安胎、明目、止瀉、消風祛斑的功效。
● 現代研究表明,菟絲子具有保胎、抗腫瘤、抗衰老、保護肝臟等作用。
● 菟絲子可用於治療肝腎不足、目昏耳鳴、腰膝酸軟、遺尿尿頻、陽痿遺精、脾腎虛瀉、腎虛胎漏、胎動不安、白癜風等。
● 有臨床報道顯示,菟絲子還可用於治療帶狀皰疹、隱匿性腎炎等。

用藥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如果您有菟絲子過敏史,那麼禁止使用菟絲子。
● 陰虛火旺、大便燥結、小便短赤者,禁止服用菟絲子。
●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藥物,請務必提前告知醫生。
● 孕婦以及哺乳期女性使用菟絲子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如何使用菟絲子


● 菟絲子可以煎汁內服,也可以入丸散劑服用。服用時要遵循醫囑,不要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 煎汁內服時,每日常規用量為6~12克。
● 外用時,取適量菟絲子搗汁后,塗於患處,可以治療粉刺。
● 菟絲子還可以泡酒使用。
● ● 菟絲杜仲酒(內服):與牛膝、炒杜仲配伍泡酒,具有補肝腎、壯腰膝的功效,用於治療肝腎虛損、神疲乏力、腰膝酸痛等症。
● ● 菟絲子酒(內服):與山萸肉、芡實配伍泡酒,具有補腎、養肝、固精的功效,用於治療腰膝酸痛、消渴、遺精等。

服藥期間我應該避免什麼


● 生冷、油膩、腥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類,可能會影響菟絲子的藥效,食用前請諮詢醫生。
● 如果菟絲子出現變質跡象,請不要繼續服用。

藥物毒性與不良反應


● 傳統醫學認為菟絲子無毒。
● 部分資料顯示,服用菟絲子,可能會引起腹痛腹脹、便秘等不良反應,這時需要立即停用。停葯后,如果癥狀沒有緩解,請及時就醫治療。
● 如果需要長期服用菟絲子,請諮詢醫生或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我該如何選購菟絲子


● 菟絲子主產于山西、河南、江蘇、山東、河北、遼寧等地。
● 菟絲子及其加工品具有如下特徵:
● ● 菟絲子:為灰棕色至棕褐色類球形,表面粗糙,種臍為線形或扁圓形。質地堅實不容易壓碎。菟絲子氣味輕微,味道淡。品質好的菟絲子為灰黃色,顆粒飽滿。
● ● 鹽菟絲子:外形類似菟絲子,表面為棕黃色,裂開,有淡淡的的香氣。加沸水浸泡以後,表面有黏性,煎煮以後可露出黃色至棕褐色旋卷狀的胚。品質好的鹽菟絲子為棕黃色,裂開,表面有黏性,有淡淡的香氣。
● 存放於通風乾燥的地方。

含菟絲子的中成藥有哪些


● 茯菟丸:具有固腎、澀精、止帶的功效,用於治療婦女白帶、遺精尿濁等。
● 補腎強身膠囊:具有補腎強身的功效,用於治療陽痿遺精、眼花心悸、頭暈耳鳴、腰酸足軟等。
● 左歸丸:具有滋腎補陰的功效,用於治療真陰不足、神疲口燥、腰酸膝軟、盜汗遺精等。
● 龜鹿補腎丸:具有補腎壯陽、益氣血、壯筋骨的功效,用於治療腎陽虛引起的腰腿酸軟、失眠、頭暈目眩、小便夜多、精神疲乏、精冷、健忘、性慾減退、身體虛弱等。
● 右歸丸:具有溫補腎陽、填精止遺的功效,用於治療陽痿遺精、命門火衰、精神不振、腎陽不足、怯寒畏冷、尿頻而清、腰膝酸冷、大便溏薄等。

菟絲子和萊菔子功效一樣嗎


● 菟絲子是旋花科植物南方菟絲子或菟絲子的乾燥成熟種子,萊菔子是十字花科植物蘿蔔的乾燥成熟種子。兩者功效不同。
● ● 菟絲子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安胎、明目、止瀉、消風祛斑的功效,用於治療肝腎不足、腰膝酸軟、陽痿遺精、遺尿尿頻、腎虛胎漏、胎動不安、目昏耳鳴、脾腎虛瀉等;外用還可治療白癜風。
● ● 萊菔子具有消食除脹、降氣化痰的功效,用於治療飲食停滯、脘腹脹痛、大便秘結、積滯瀉痢、痰壅喘咳等。

用藥誤區


● 誤區:菟絲子只能內服
● ● 菟絲子不僅可以內服,還可外用。外用時,取適量菟絲子搗汁后,塗於患處,可以治療粉刺。

其他注意事項


● 請記住:
● ●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

參考文獻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中藥飲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3]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飲片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4]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下冊。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 [5] 羅興洪,趙霞,蔡寶昌。古今藥酒大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6] 歐陽榮,周新蓓,李順祥。臨床常用中藥飲片原色圖譜。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