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梘村
樟梘村
樟梘村隸屬江西省吉安市永新縣石橋鎮,位於距鎮政府1公里,距縣城10公里。東鄰坳南鄉,南接曲白鄉、才豐鄉,西毗縣城,北連高橋樓。樟梘村是一個劉姓聚族而居的明清古村落,全村國土面積1.5平方公里,12個村組,270戶,1183人。
2018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擬將樟梘村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永新縣石橋鎮樟梘村歷史悠久,始建於宋朝,距今有千多年的歷史,方圓一萬多平方米,二百七十多戶人家,近一千三百人口,耕地面積1300畝(水田1000畝),公路橫貫村北,南靠義山,西依長嶺,山嶺頂上有一口約八十平方米的天然池塘,塘邊古松、草樹繁茂而青翠。村內有千年的古銀杏、古黃檀,幾十棵古樟樹和幾十棵古柏樹相互映襯,環境優美、寧靜和平。村內水源豐富,素有"六水(瑞)歸一"之稱,源於義山碧波崖的水源經流村莊而奔入村北禾水。村內水渠縱橫,池塘星綴,流水淵源不斷,清澈甘甜。自明朝發展魚苗產業以來流傳至今。村莊東、北、南三面農田成片而平整,土質肥沃,灌溉便利。
樟梘村
美麗的油菜田
這就是蕩漾古風詩韻的樟梘村——位於永新縣石橋鎮的千年文化古村,方圓1萬多平方米,270多戶人家,近1300人口。
樟梘村
樟梘村
古井
這就是樟梘村,一座水做的村莊,一座聯結古代與現代文明的橋樑,一座讓人迷醉讓人沉思讓人驚嘆的文化殿堂。
永新縣石橋鎮樟梘村歷史悠久,始建於宋朝,距今有千多年的歷史,方圓一萬多平方米,二百七十多戶人家,近一千三百人口,耕地面積1300畝(水田1000畝),公路橫貫村北,南靠義山,西依長嶺,山嶺頂上有一口約八十平方米的天然池塘,塘邊古松、草樹繁茂而青翠。村內有千年的古銀杏、古黃檀,幾十棵古樟樹和幾十棵古柏樹相互映襯,環境優美、寧靜和平。村內水源豐富,素有“六水(瑞)歸一”之稱,源於義山碧波崖的水源經流村莊而奔入村北禾水。村內水渠縱橫,池塘星綴,流水淵源不斷,清澈甘甜。自明朝發展魚苗產業以來流傳至今。村莊東、北、南三面農田成片而平整,土質肥沃,灌溉便利。
樟梘村以文風鼎盛而名聞四鄉。明朝三世二品右都御史劉敷,字叔榮,號揚休軒,剛正不阿,威震朝野。明嘉靖年劉孔愚,字可明,號雙泉,著有古今名著《衡訂集》,至今中學課本還保留。近年來該村的大學生、留學生、博士生層出不窮。
明朝是該村文化建設的鼎盛時期,劉敷等先賢帶領村民挖井、修道、建祠、修廟,興辦公益事業。建了九口水井,現尚保留三口古井,架了兩座磚砌拱橋即青龍橋、清源橋。為傳說中的五位壇神,建了五座壇神廟供村民祭祀。
劉氏家廟是劉氏(姓)統一的大祠堂,始建於明朝,改建於清朝,建築結構宏偉,該祠堂原來有四塊石碑記載著樟梘劉氏在明朝時期的輝煌歷史,現尚保留兩塊。大祠堂內幾十座明朝柱石現仍保留作頂樑柱座。蘇區革命期間,紅軍曾在該祠堂內辦有紅軍醫院、紅軍被服廠、造幣廠,至今尚保留紅軍標語和紅軍畫。
2004年以來,樟梘村在上級領導關懷下,相繼成立了老年體育協會,村落社區建設、科技文化中心。組建了巾幗鼓樂隊和農民文化劇團,農民自編、自導、自演宣傳黨的政策、歌頌新村形勢的節目,於2006年縣第一屆農村文藝調演中,《咕啦永新好》、《歡樂農家》分獲全縣第一名、第二名。2007年縣第二屆農村文藝調演中,《城鄉緣》獲得創作二等獎、表演三等獎和組織獎。農民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民俗活動異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