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拓寬的街道

永不拓寬的街道

書中描述了作者陳丹燕以其獨特的個人化視角,精選了上海永不拓寬的街道中的18條,著力於描寫在這些街道上的帶有標誌性的人和事。該書已經在國外許多國家發行。

內容簡介


上海有64條“一類風貌保護道路”將保持原有道路的寬度和相關尺度,並嚴格控制沿線開發地塊的建築高度、體量、風格、間距等,這64條街道因而被稱作“永不拓寬的街道”。這些被條例保護的街道有幸保留了原始的風貌,保留了人們認識、回味上海歷史風貌的可能,而陳丹燕則用文字、用故事保留了這些街道更耐人尋味的一面。在書中,陳丹燕娓娓道來“街區風貌是一個整體,所以在保護建築的同時,還必須保護住與那些建築相連的街道,不得拓寬,甚至也不得隨意修改人行道和行道樹。這樣,這個城市的記憶和歷史就成為城市生活中可觸摸的、可感受的一部分,而不再會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陳丹燕可以說是“上海記憶的追尋者”,在深處,陳丹燕視野寬廣,心思深厚,她的文字透著精巧細緻的韻味。本書是她再次記錄上海故事。這些街道,這些人,這些事都將成為上海的記憶。陳丹燕認為,上海從來就是一個敢在街道上無所顧忌地呈現各種建築的城市,不管怎樣的建築,都能以它看來合理的角度和可以同情的理由並肩站在同一個街區里。
中山東一路、南京西路、華亭路、武康路……在這本書中,陳丹燕以其獨特的個人化視角,精選了上海64條永不拓寬的街道中的18條,著力於描寫在這些街道上的帶有標誌性的人和事。這些人是上海人中的少數,卻標誌著上海進入現代化社會的進程;這些街道都是上海歷史街區的保護地標;這些故事具有真憑實據,力求表現歷史最真實的印記。在這些街道中,標誌性的紅房子西餐館、和平飯店等都化成了她承載故事的容器。故事中的人與家庭,穿越了上海的多個時代,與大量的史料編織在一起,而它們的共同個性則是租界遺留下來的意識形態,這也正是陳丹燕眼中上海區別於其他城市的最大特質。
“一個城市有特殊的歷史,這個歷史裡面可能有愉快的,有美好的,也有辛酸的,痛苦的,你都不能否認。應該說,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對歷史的保護也是應該從這個角度去理解它。上海是一個需要歷史的城市,因為有了歷史為借鑒,才有了今天發展的動力。”這是《永不拓寬的街道》一書中陳丹燕引用城市規劃局副局長伍江的話,這也是她寫這本書的初衷吧。

作者簡介


陳丹燕,作家,寫作的形式主要是長篇小說和非虛構文學作品。關註上海城市變遷,並致力於旅行文學的創作。二十年來的創作在如何將虛構和非虛構熔治一爐上多有探索,也對圖文書的創作形式多有建樹。
寫作的上海城市變遷和人物命運的非虛構作品數度登上暢銷書排行榜。
作品已在德國、法國、美國、日本、奧地利、瑞士、越南、印度以及俄國等國家出版發行。

編輯推薦


《永不拓寬的街道》的作者陳丹燕以其獨特的個人化視角,精選了上海永不拓寬的街道中的18條,著力於描寫在這些街道上的帶有標誌性的人和事。這些人是上海人中的少數,卻標誌著上海進入現代化社會的進程;這些街道都是上海歷史街區的保護地標;這些故事具有真憑實據,力求表現歷史最真實的印記。
我從小就住在華亭路,幼兒園也是在華亭路幼兒園上的。現在還常常故意要去經過,看看加上回想,好像也有小排加羅卜湯的許多事體。
今天我們看到的華亭路是恢復到它始建最初模樣的那條路,而不是伴隨我小時候的那條華亭路。那時的華亭是專門賣外國古玩、火爐、廢舊物品的一條街,充斥著舊生活的味道,還有大躍進時代留下的一息尚存的見證。
《華亭路:雪》(畫者畫后閑聊)
鄭玲站在街口,往華亭路深處望去,杳無人跡的街道上留著處女雪,沒有腳印。二十年代的老窗檯和屋頂上,因為有了雪的點綴而變得新鮮。
《華亭路:雪》

圖書目錄


1 中山東一路:外灘漫遊者
2 圓明園路:舊影斑駁
3 虎丘路:四品官與電機教授
4 復興中路:花園
5 長樂路:紅房子西餐館的晚餐
6 滇池路:和平飯店
7 烏魯木齊南路:街心花園的舞者
8 虹橋路:萬國公墓墓地
9 南京西路:摩登與物質
10 湖南路:戴西一生中最長的一天
11 華亭路:雪
12 興國路:尼可
13 香山路:大窗,王元化先生的人生地圖
14 五原路:亡者遺痕
15 淮海中路:倖存者
16 東湖路:我的手風琴夥伴
17 南京東路:裘小龍
18 武康路:永不拓寬的街道
附錄:上海64條永不拓寬的街道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