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灶鳥

棕灶鳥

棕灶鳥(學名:Furnarius rufus)體型較大,頸椎15枚。鳴肌不發達,離趾型足,趾三前一后,后趾與中趾等長;腿細弱,跗跖后緣鱗片常癒合為整塊鱗板;雀齶型頭骨。雛鳥晚成性。築巢精巧,建圓拱形泥巢,故名。棲息於次生叢林、草坪及農地,多集群生活及繁殖。是阿根廷的國鳥。阿根廷人對棕灶鳥極為偏愛。認為棕灶鳥築巢獨俱特色,形似“麵包烤爐”,人們讚賞其“建築技藝”高超,並喻其為麵包師,贏得人民的普遍寵愛。分佈於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巴拉圭和烏拉圭。

外形特徵


棕灶鳥
棕灶鳥
棕灶鳥體長16~23厘米,體重31~65克。尾巴方形,喙很直。冠褐色,喉嚨白色,上體羽毛呈紅褐色,飛羽略灰暗,尾巴紅褐色,下體是一種略帶蒼白的棕黃褐色,雄鳥及雌鳥相似,幼鳥下身稍為淡色。它們的體形隨北部至南部已逐漸有所變化。腿細長,適合在開闊的草原上生活。

棲息環境


常見於熱帶稀樹草原,次生叢林、草坪、牧場和耕地,也常探訪人類居住區。

生活習性


主要吃昆蟲及其他節肢動物,偶爾也吃植物性物質,如種子和果實。在地面上步行覓食,鳴叫的聲音是快速的顫音,通常聽到雌雄對唱,雄鳥節奏快而雌鳥略慢。若同為兩個雄鳥,它們會一邊鳴叫一邊拍打翅膀擊敗對方,拍擊翅膀的速度和它們發出的顫音同步。
絕大多數鳥類的巢穴都使用嫩枝搭建,四面通風,相比之下,南美洲的棕灶鳥則是一個另類,會在樹上建造土窩。它們收集泥土和糞便,在高枝上建造一個碗狀巢穴。在陽光的烘烤下,巢穴逐漸變硬,允許棕灶鳥在裡面產卵。它們的巢穴建在背風處,防止被大風吹跨,同時也能經受住其他惡劣天氣考驗,是一個理想的避難所。

分佈範圍


棕灶鳥分布圖
棕灶鳥分布圖
分佈於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巴拉圭和烏拉圭。

繁殖方式


棕灶鳥營半球型的巢,看上去像烤箱,其營造的烤箱形巢最為典型,是眾所周知的。它們精心製作的爐形的泥巢,常見的建築於樹叉上和電線桿上。一年四季均可繁殖,但主要的繁殖期在8月至12月期間,在產卵前幾個月就開始築巢的艱巨任務。每窩大約產3至4卵,孵化期約16日至17日天,雙親一同孵化和喂雛,幼鳥離巢期約24至26天。

亞種分化


棕灶鳥(4亞種)
中文名稱拉丁學名
1.棕灶鳥巴西亞種Furnarius rufus albogularis
2.棕灶鳥普通亞種Furnarius rufus commersoni
3.棕灶鳥巴拉圭亞種Furnarius rufus paraguayae
4.棕灶鳥指名亞種Furnarius rufus rufus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很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註:棕灶鳥圖冊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