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史

湖南教育史

內容簡介


《湖南教育史(套裝共2冊)》是由嶽麓書社出版的。

圖書目錄


《湖南教育史》(一)目錄:
導論
第一章 先秦時期湖南的文化教育
第一節 遠古時期湖南的文化教育
一、從神話傳說搜尋遠古湖南先民文化教育的蹤跡
二、從考古發掘材料窺探遠古時期湖南先民的文化教育狀況
第二節 商周時期湖南的文化教育
一、商周時期湖南的社會發展概況
二、商周時期湖南的科技知識與技術教育
三、商周時期湖南的宗教、習俗與藝術教育
四、鬻熊的教育實踐與教育思想
第三節 楚國時期湖南的文化教育
一、社會經濟發展促進了文化教育的進步
二、楚國時期湖南的教育制度
三、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教育人物及其教育思想
第二章 兩漢至隋唐五代時期湖南的文化教育
第一節 兩漢時期的湖南教育
一、學校教育的興起和發展
二、賈誼的教育思想及其影響
三、蔡倫的文化教育活動及其深遠影響
第二節 三國兩晉南朝時期的湖南教育
一、三國時期的湖南教育
二、兩晉時期的湖南教育
三、南朝時期的湖南教育
第三節 隋唐五代時期的湖南教育
一、學校教育狀況
二、宗教教育狀況
三、書院的萌芽
四、科舉狀況
五、歐陽詢的文化教育活動及其影響
六、柳宗元在永州的文化教育活動及其教育思想
第三章 兩宋時期的湖南教育
第一節 宋代湖南地方學校的昌盛
一、學校制度
二、學校教學
三、學校管理
第二節 宋代湖南書院的興起和繁榮
一、北宋湖南書院的興起、分佈及特點
二、北宋官學改革對湖南書院的影響
三、南宋湖南書院的繁榮、分佈及特點
四、南宋理學發展對湖南書院的推動
五、嶽麓書院與石鼓書院
第三節 宋代湖南的科舉考試狀況
……
第三章 兩宋時期的湖南教育
第四章 元代的湖南教育
第五章 明代的湖南教育
第六章 清代的湖南教育
附:清代湖南部分鼎甲殿席捲
《湖南教育史》(二)目錄:
導論
第一章 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時期的湖南教育(1840-1894年)
第一節 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時期湖南的傳統教育
一、傳統教育的發達
二、舉業教育及其教學內容
第二節 湖湘經世學派對傳統教育流弊的批判
一、湖湘大地的經世學風
二、賀長齡、魏源、湯鵬對傳統教育流弊的批判
三、曾國藩、左宗棠、羅澤南對傳統教育流弊的批判
四、王閭運的教育思想
第三節 傳統教育的改革與新式教育的萌芽
一、湘水校經堂的實學教育
二、朱其懿與沅水校經堂
三、湘人對新式教育的探索
四、其他新式教育
第二章 維新變法時期及政變后的湖南教育
(1895-1900年)
第一節 近代教育的開端
一、學政江標提倡新學
二、譚嗣同與瀏陽算學社
三、湘鄉東山精舍的創辦
第二節 湖南時務學堂
一、時務學堂創立的經過及其原委
二、時務學堂的管理體制及教學內容與方法
三、圍繞時務學堂展開的鬥爭
四、時務學堂的結局與影響
第三節 各地新式學堂與學科的湧現
一、陳寶箴改求賢書院為武備學堂
二、全省各地新式學堂的興起
三、各地書院新式學科的增設
第四節 戊戌后近代教育的頓挫
一、戊戌維新時期湖南教育界鬥爭的實質
二、戊戌政變后的湖南教育
三、政變后趨新特色得以維持的原因
第三章 清末新政時期的湖南教育(1901-1911年)
第一節 新學制的建立與傳統教育的解體
一、長沙人張百熙與新學制的建立
二、改書院為學堂
三、新式教育行政機構的設立
四、湖南的興學熱潮
第二節 師範教育的崛起
一、選派學生赴日學習師範及留日運動的興起
……
第四章 民國初期的湖南教育(1912-1919年)
第五章 清末民初湖湘大地的教育思潮與學生運動
第六章 五四運動到北伐戰爭時期的湖南教育(1919-1927年)
第七章 五四前後湖南教育界的璀璨群星
第八章 國共兩黨內戰時期的湖南教育
第九章 抗日戰爭時期的湖南教育(1937-1945年)
第十章 解放戰爭時期的湖南教育(1946-1949年)

文摘


換句話說,這些紋飾藝術僅僅是“有意味的形式”①,它所反映的真實內容是商周時期湖南先人的宗教信仰、圖騰崇拜和生活理想。再如鳳形青銅器,有岳陽的商代犧首鳳鳥獸面紋銅尊(鳳夔尊)、芷江的西周青銅鳳形器等。前者肩部為夔龍紋,肩中有三個仰首坐立鳳鳥。將其與後來長沙楚墓出土的《人物龍鳳》帛畫比較,就會發現兩者對“風”和“夔龍”的造型十分相似。後者外表以鱗狀紋羽飾為主,頸中部飾凸弦紋和三角形幾何紋,尾羽飾以錯齒長三角幾何紋,變形雲紋構成鳳翅。銅鳳昂首怒目,嘴微張開,冠尾倒翹,作挺立將鳴狀,秀麗中顯得雄姿勃勃,剛勁里透出端莊祥和,造型獨具匠心。龍鳳形青銅器既是藝術品,同時也寄託著湖湘先民對鳳和夔龍這兩種動物的圖騰崇拜。“鳳”作為紋飾出現在湖南出土的商代青銅器上,表明這是商周時期湖湘人民以家鄉的孔雀和鷹等飛鳥作為原型創造出來的象徵美與善的藝術形象,表達了他們對美好善良事物和生活的嚮往和追求;而“夔龍”則是以毒蛇和蠍等爬蟲為原型創造出來的象徵丑與惡的藝術形象,表達了他們對醜惡事物和行為的憎恨和鞭撻。因此創造和使用這種青銅器的同時,就向年輕一代進行了美與丑、善與惡的道德品質教育,培養了他們分辨美醜善惡的能力,養成他們美好善良的道德行為。
在藝術創造及其教育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青銅樂器創造。這就是銅鐃、銅編鐃和銅鑹。銅鐃具有多種用途,在平時用作重大祭祀活動的樂器,在戰時用作指揮作戰、激勵將士士氣的器具。特別是1993年在寧鄉出土的一套商代青銅編鐃,共9件,通高33.5-53.5厘米。

序言


在我國教育改革進入攻堅階段的關鍵時期,為了全面推動我省教育改革和發展,豐富全省教育的歷史知識,做到以史為鑒知j興替、科學發展看未來,由省教育廳組織編纂的《湖南教育史》歷經幾載春秋終於付梓了。這是我省教育戰線廣大教育工作者心血的結晶,凝聚著時代的智慧和力量,是我省教育戰線敬獻給湖湘文庫的一份珍貴禮物。
《湖南教育史》是記述湖南教育歷程的大型編年體歷史書籍,以時間順序為縱向線索,以歷史事件為橫斷面,以不遺美、不隱過的史學精神,實事求是的嚴肅態度編纂。本書從遠古有教育現象開始至1949年。全書有重大的歷史事件,有權威的文獻記載,有真實的歷史記憶,規模宏大,內容豐富,共二卷,120多萬字。本書全面系統反映了湖南教育的緣起、發展和歷史風貌,理清了湖南教育的發展脈絡,總結了各個歷史時期的經驗和教訓,在思想開拓、史料挖掘、學術探索、經驗總結等各個方面有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