瞀瘛

瞀瘛

瞀,(mào)指視物模糊昏花。瘛,(chì)指手指筋脈拘急抽搐。瞀瘛指因高熱而致的頭目昏蒙不清,神志昏糊煩亂,肢體抽掣的病證,大多由於火熱上擾心神,引動肝風所致。

病因病機


● 《素問·至真要大論》:“諸熱瞀瘛,皆屬於火。”病因為“火”。火熱上擾心神,引動肝風所致瞀瘛。

臨床表現


● 神志不清、抽搐痙攣。諸熱瞀瘛是在發熱、惡熱、瘟暑等壯熱過程中,火邪傷人神志,則神志昏蒙,陽亢傷血則出現抽搐痙攣。

鑒別診斷


● 1.肝受風邪所致的疾患。《素問。風論》:“肝風之狀,多汗惡風,善悲,色微蒼,嗌干,善怒,時憎女子、診在目下,其色青。”《聖濟總錄》卷四十一:“若肝藏氣虛,不能榮養,則為風邪所侵,搏於筋脈,榮衛凝泣,關節不通,令人筋脈抽掣疼痛,以至眩悶口眼偏斜。”
● 2.肝風內動的病證。證見眩暈、痙厥、四肢抽搐。《素問。至真要大論》:“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臨證指南醫案。肝風》華岫雲按:“倘精液有虧,肝陰不足,血燥生熱,熱則風陽上升,竅絡阻塞,頭目不清,眩暈跌仆,甚則瘈瘲痙厥矣。”

辨證施治


● 1.肝陽化風
● 證候:頭痛不止、肢顫、語言蹇澀、手足麻木、步履不正,行走飄浮,搖擺不穩。若病情進一步發展,風陽暴升,氣血逆亂,肝風挾痰上蒙清竅,心神昏慣,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致半身不遂,口眼喎斜,不能語言。治則:鎮肝熄風。主方:天麻鉤藤飲、鎮肝熄風湯之類。
● 2.熱極生風
● 證候:高熱灼手、神智昏糊、躁擾不安、手足抽搐,頸項強直,角弓反張,兩目上視,牙關緊閉。舌色紅絳;脈弦數。治則:涼肝熄風。主方:羚羊鉤藤湯。
● 3.陰虛動風
● 證候:頭暈耳鳴、手足蠕、兩目乾澀、五心煩熱、潮熱盜汗。舌紅少津,脈細數或脈細無力。治則:滋陰熄風。主方:大定風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