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結語

新聞事實的結尾

新聞結尾,又叫做結語,有時是文章的最後一句話,有時是文章的最後一段或最後一個層次。它是新聞事實的結尾,它依附於事實,並不一定需要議論和抒發。這是新聞區別於其他文種結尾的特殊形式。

概念


這是消息一般篇幅均較短,幾十字、百把字或幾百字,故列寧曾稱之為“電報文體”。特別是在21世紀,人們生活節奏快、時間觀念強,希望在最短的閱讀時間裡獲取盡量多的信息。當然,短要建立在實的基礎之上,長而空固然不行,短而空也不好,空洞無物的短,也是長。

特點


結語要簡練。很多人認為短新聞寫不了大主題,短文因其短小而“困鎖才情”。故而一味追求“長”,本來最好寫兩百字消息的題材,通過對其“信息”層次的“開發挖掘,”硬拉出一篇數千字洋洋洒洒而空空洞洞的通訊。有些作者則片面求短,一件具體生動的事,去其“血肉”,只剩幾根“枯骨”。這兩種傾向,都是應該注意的。
結語也是要表達觀點和傾向的,消息寫作並非沒有立場、觀點的純客觀的“有聞必錄”。重要的是作者主要是通過對事實的選擇和敘述較間接地流露出自己的觀點和傾向,寓觀點於事實之中。主要不是講道理,而是講事實,顯示事實本身的邏輯。因此,作者應少發或不發直接的議論。要發議論,只能是必要之處的“點晴”之筆。
初學寫消息者常忽略這一特徵。寫作中總是急不可待地站出來直接地對所寫人或事發表看法、評價,對其意義進行明明白白的揭示,造成議論多於事實,內容抽象、空洞,缺乏真實性,也難以讓讀者接受。
用事實說話的具體方法很多,如以小寓大、對比襯托、不偏不倚、再現場景、細節運用、非感情色彩的中性語言等等。下面介紹1種較常見的方法。
借口說話。即借他人之口,說自己想說的話。此法常用引述,故又稱引述法。具體又有兩種情況,一是假託,即作者假託他人之言,實際上均是記者之語。如西方記者常用“此間觀察家”說什麼什麼,觀察家其實就是記者自己。二是實引,即實實在在引用別人的話。話雖是別人的,但卻經過記者選擇,別人話中的觀點也是記者想表達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