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村

浙江省寧波北侖區柴橋街道下轄村

柴橋街徠道四合村位於新碶東南10.2公里,柴橋西南3公里。轄有群力、里隘、朱家漕和麟角灣4個自然村。四合村現有常住人口1462人,664戶。村莊主要以農業為主。2007年村集體收入2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8058元。

歷史沿革


談起村裡的歷史,連任三屆的四合村村委會主任曹榮耀有說不盡的故事。去年,四合村入選第三批“市級歷史文化名村”,這讓他倍感驕傲。“村裡有兩處區級文保點,一處叫虞家后新屋,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另一處叫乾房連三進,是清代晚期的四合院式建築,文人頻出,《上下五千年》的作者曹余章便曾居住於此。”曹榮耀說,經過上百年的風霜洗禮,這些建築依然較完整地保存了下來,並且至今仍有人居住。

古代建築


四合村[浙江省寧波北侖區柴橋街道下轄村]
四合村[浙江省寧波北侖區柴橋街道下轄村]
走進虞家后新屋,濃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寬敞的院落里,居住著四五戶人家,有的人家晾著衣服,有的人家曬著臘肉,還有調皮的狗兒正在打著盹……曹榮耀介紹,虞家后新屋佔地面積1400多平方米,正屋三間二弄平房,東西廂房呈對稱狀,南側屋面兩角起戧,俗稱“畚斗樓”,是北侖當地典型的晚清民居。
住在附近的村民虞大爺說,“虞家的祖先早年間在福建謀生,發跡后便回家鄉造了房子。”其實,與虞家后新屋同時期建造的,還有前新屋,半邊樓等,只不過曾遭遇過火災,保存得並不完好。“那時候造房子很有講究,每個樓的堂前都有名稱,比如經遠堂、燕詒堂、燕謀堂等。虞家歷來重視教育,家族裡出了不少秀才。”
四合徠村[浙江省寧波北侖區柴橋街道下轄村]
四合徠村[浙江省寧波北侖區柴橋街道下轄村]
乾房連三進,在北侖當地也較為出名,先後出過曹菊泉、曹靜軒、曹余章等文人雅士。整個古宅結構頗有特色,房子呈三進式,第一進為門房三間,二、三進皆為三間兩弄。“第一進為門屋,第二進是廳堂,第三進則是閨房,我小時候經常在這宅子里捉迷藏,繞來繞去,有點像迷宮。”曹榮耀介紹,以前一座宅院,居住多為大家族,人口眾多。三進式可以有效利用土地,建造出多處宅院,既有側門、又有正門,平常情況下大家都通過正門進出,而一旦房屋著火了,可通過側門逃生。
對外封閉,提升房屋的防禦功能,對內則較為開放,整個設計流通性很強,可以穿梭在各個宅院。

手工索麵


年關將至,北侖柴橋四合村擁有百年歷史的手工索麵,進入了銷售旺季,供不應求。
索麵,又名長壽麵,是浙江特產,歷史悠久。相傳早在公元557年,陳霸先陳武帝即位之日,陳武帝宣布在次日午時一刻設宴,要求:一要吉祥,二要可口,三要健身,四要特色。如果一切合乎帝意,重重有賞。而數十道菜色中,唯有一盤又細又長的“長福長壽麵”引起陳武帝的興趣。以後每逢貴客到來,便有了奉上一碗“長壽麵”的傳統。
做索麵是一項繁複的技藝,對溫度和濕度的要求很高,一般製作的“黃金季”約為每年的霜降至開春這段時間。
四合村[浙江省寧波北侖區柴橋街道下轄村]
四合村[浙江省寧波北侖區柴橋街道下轄村]
製作索麵的工藝,也非常講究,一般要經過近10道工序。“選擇原料非常關鍵,我們用的是特級的高筋麵粉,用的鹽是定製的日晒鹽,沒有任何添加劑,麵粉和鹽比例按照10:1左右進行和面,經過‘二揉四捂’,然後開始拉麵。”張松偉介紹,如何把面拉得又細又長,原理就是在於需要把繞有細條的竹棍插在兩米高木架的高處,然後按住另一隻竹棍往下拉,共拉三次,用力均勻。這道工序完成後,還需要開面,把絲絲縷縷的面分開,然後把掛滿面的架子,拿到太陽底下曬,當天製作當天必須曬乾。”
而這,也就要求索麵製作必須要在有陽光有風的日子才能進行。只要是晴天,在四合村的曬場上,便可看到一排排曬面的木架子,在陽光的照射下,細細的索麵隨風飄動,很是壯觀。
面曬好后,便要開始收面了。張松偉說,收面需要把面放在竹籮里,堆成八卦型,然後再剪開盤好,裝入盒子,便可銷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