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蔭紫竹院

福蔭紫竹院

福蔭紫竹院亦稱福蔭紫竹道院,位於紫竹院公園西北側,背倚長河南岸;原是明代皇家所建的廟宇,距今已有400餘年的歷史。1992年9月被海淀區政府定為海淀區“文物1992年9月”。福蔭紫竹院復建工程於2010年開始動工,修繕面積達3308.11平方米,佔總面積(8735平方米)的40%以上。復建部分包括福蔭紫竹院行宮院、行宮西院(寄雲軒)、西南跨院、東跨院(紫竹禪院)。

目錄

簡介


福蔭紫竹院
福蔭紫竹院
福蔭紫竹院是位於紫竹院公園的大湖北岸的漢傳佛教寺院,為萬壽寺的下院,也是清朝皇家行宮,是清朝乾隆帝同皇太后赴萬壽寺及蘇州街的駐蹕之所。清朝光緒十一年(1885年)《重修紫竹院碑記》稱,福蔭紫竹院創建於明朝。乾隆年間,在此地仿江南蘇州城外水鄉修建了“蘆花渡”,並且重修了廣源閘河港南山坡上的明朝廟宇,賜名“紫竹禪院”,還在禪院西側修建了一座行宮,即紫竹院行宮。紫竹院公園是因園內的佛教寺院兼皇家行宮“福蔭紫竹院”而得名。園內種植了大量的竹子
2001年11月,海淀區人民政府公布“紫竹院行宮”為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
後來行宮建築經過拆改,已同清朝時不同。2009年時,報恩樓、前殿、山門、倒座房保存完好,院內有兩株近500年的銀杏樹。考古專家於該年對此處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了原來的配殿、游廊、二道門遺址。2010年,福蔭紫竹院開始重修,並復建部分原有建築。復建部分包括福蔭紫竹院行宮院、行宮西院(寄雲軒)、西南跨院、東跨院(紫竹禪院)。其他部分院址因歷史原因,近期無法恢復原狀。復建於2012年竣工。
該建築群規模較小,坐西朝東。
宮門:面闊三間,門上曾懸掛書有“福蔭紫竹院”的橫匾。宮門東西兩側建有倒座房各三間,兩旁各開一個罩門。
游廊:進門后,兩側各有折角游廊十五間,通往正殿。
正殿:面闊五間,周圍有廊廈。
二宮門:三間。
報恩樓:進二宮門后,正北有一座兩層閣樓,懸“報恩樓”匾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