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靖姑祖廟位於福建省古田縣大橋鎮中村臨水宮。
陳靖姑生於唐中和二年(882年)正月十四日,福建莆田縣醴泉里竹林村(今秀嶼區東庄鎮象山村)人,丈夫劉杞古田縣人。陳靖姑曾向閭山許師傅學法,學成歸來途中,她一路斬妖除邪,扶危濟難,一面廣收弟子。
秀嶼嵩山陳靖姑故居位於莆田市東庄鎮大象村、石前村、白山村、東沁村交界處的象山上。20世紀90年代中期,台灣等地信徒紛紛尋根謁祖,焚香膜拜,捐資興建陳靖姑祖廟。在台胞的倡議下,在離祖殿不遠的現址修建了佔地總面積達1.2萬平方米的建築群,稱為陳靖姑祖廟。
陳靖姑祖廟
從山門、戲台、前殿、主殿到後殿,秩序井然。重檐歇山頂的前殿頗有氣勢,兩對大龍柱雕刻精美,殿中開闊,僅立一醒目木製屏風,汪道涵題寫賀詞,體現出鮮明的兩岸交流、同宗同源的信仰背景。主殿屋面三層檐,殿內石柱36根;後有父母殿,兩廂有36宮,分別以各類姿態:或 抱、或攬、或牽著孩子,分兩列排開。主殿與父母殿之間建有百花池、百花橋,主殿前有拜亭;前殿為麟兒殿,主殿前兩側有鐘鼓樓、拜亭及偏殿等建築群,全部為杉木磚瓦仿古結構。
主殿的主台高1.56米,殿中供奉順天聖母陳靖姑坐像高4.18米。整體建築群大氣,格局疏朗,院落開闊,為沿海一帶建築精品。陳靖姑被世人尊稱為“陸地女神”。
據悉,目前世界各地共有1800多座臨水宮分殿,信眾達8000餘萬人。其中僅台灣崇祀臨水夫人的廟宇就有200多座,配祀陳靖姑神像寺廟的也有3000多座,信眾數百萬人。
陳靖姑祖廟
據《莆陽陳氏族譜》資料顯示,“婆姐”陳靖姑生於唐中和二年(882年)正月十四日,福建莆田縣醴泉里竹林村(今秀嶼區東庄鎮象山)人,父林昌曾在福州經商,母葛氏官宦之後、兄陳寧元,一家人皆懂法術。陳靖姑曾向廬山許師傅學法,學成歸來途中、她一路斬妖除邪,一面廣收弟子,收女將36人,玉女72人,並斬蛇妖於古田臨水井中。傳說陳靖姑在
莆仙一帶拯救了眾多的難產孕婦,她的醫術和操守得到了莆仙民眾的廣泛認可。她扶危 濟困、除暴安良、抑惡揚善、治病救人的義舉在福建一帶廣為流傳,受到百姓的愛戴和追崇。有一年時逢福州大旱,福州天師率眾道士祈雨未果,聽聞莆仙陳靖姑法術高明、又熱心公益,於是紛紛求助以陳靖姑,卻說此時的陳靖姑已婚配,身懷六甲,為拯救一方災民,她毅然脫胎求雨,動了胎氣,天降甘霖、旱災解除之時,陳靖姑卻因難產而死,她臨終前發誓:“不救產難,誓不為神。”陳靖姑死後、消息傳到家鄉,邑人在嵩山立廟奉祀她,尊她為助產女神,親切的稱之為“婆姐”。
陳靖姑祖廟
1986年,台灣泰安堂信徒丁水龍先生組織人員經多方考證,至1989年,確認 莆田醴泉里(今秀嶼鎮)嵩山是陳靖姑的祖籍地和修鍊地,陳靖姑是唐中和二年(887)正月十五,其父在福州經商時所生,嵩山仙姑岩是臨水夫人祖廟。1991年以來,先後來嵩山進香的有台灣、香港、東南亞等地廿多堂(進香團),也有大陸閩中、閩南、浙江等地進香團。
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簡稱“非遺”)和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古田縣陳靖姑信俗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傳“臨水夫人”陳靖姑是婦孺皆知的婦女兒童保護神,是與“海上女神”
媽祖齊名的“陸上女神”。陳靖姑信俗文化涵蓋著歷史、民俗、社會、人文、信仰等諸方面,是一份具有上古巫文化和
閩越文化積澱,又融合進佛道兩教文化因素的民俗文化資源。其影響力不僅覆蓋了閩、台、浙、贛、粵、湘等省份,還遠至東南亞等地。據悉,目前世界各地共有1800多座臨水宮分殿,信眾達8000餘萬人。其中,僅台灣崇祀臨水陳夫人的廟宇就有200多座,配祀陳靖姑神像寺廟的也有3000多座,信眾數百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