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爾之子
2015年法國上映的劇情電影
《索爾之子》是由Ad Vitam發行的一部劇情電影。該片由拉斯洛·傑萊斯執導,Géza Röhrig、'Kecske' Molnár Levente、Urs Rechn等主演。
該片講述了二戰時期奧斯維辛-比克瑙集中營的猶太特遣隊的故事。
該片於2015年5月15日在法國上映,該片獲得第68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劇情簡介
劇照
演員表
角色名 | 演員名 | 配音 | 備註 |
---|---|---|---|
Saul | Géza Röhrig | ||
Abraham | Kecske' Molnár Levente | ||
Biedermann | 烏爾斯·雷欽 | ||
Doctor | Sándor Zsótér | ||
Braun | Todd Charmont | ||
Oberscharführer Busch | Christian Harting | ||
Mietek | Kamil Dobrowolski | ||
Voss | Uwe Lauer |
職員表
總導演 | 拉斯洛·傑萊斯 |
---|---|
製作人 | Krisztina Pintér;Gábor Rajna |
副導演 | Zoltán Gyovai;István Kolos |
藝術指導 | László Rajk |
美術設計 | Hedvig Kiraly |
造型設計 | Edit Szücs |
編劇 | 拉斯洛·傑萊斯;Clara Royer |
攝影 | Mátyás Erdély |
配樂 | László Melis |
剪輯 | Matthieu Taponier |
(以上信息來自)
角色介紹
索爾
演員Géza Röhrig
男主人公,二戰時期的奧斯維辛·比克瑙集中營的猶太特遣隊員,被納粹軍隊挑選出來為其服務的猶太人,他的日常任務是將囚犯帶到毒氣室,脫光他們的衣物後行刑,在囚犯們死亡后再把他們的屍體收集拖運並焚燒,最後再負責清理滿地血污的行刑室。
Doctor
演員Sándor Zsótér
奧斯維辛·比克瑙集中營中的一名猶太醫生,負責解剖工作,索爾找到他尋求幫助來恢復“兒子”的屍體。
Biedermann
演員Urs Rechn
奧斯維辛-比克瑙集中營中被指定帶隊的囚犯審頭,當特遣隊煽動起來不太像樣的那場叛亂時,他要特遣隊中“可有可無的”70個人的名單,被上報的這些人接下來會被處死。
時間 | 屆次 | 獎項 | 類別 | 獲獎方 | 結果 |
2015 | 第68屆 | 戛納電影節 | 主競賽費比西獎 | 拉斯洛·傑萊斯 | 獲獎 |
弗朗索瓦·加萊獎 | 拉斯洛·傑萊斯 | 獲獎 | |||
評審團大獎 | 《索爾之子》 | 獲獎 | |||
金棕櫚獎 | 提名 | ||||
第81屆 | 紐約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處女作獎 | 獲獎 | ||
第4屆 | 波士頓在線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外語片 | 獲獎 | ||
2016 | 第73屆 | 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 最佳外語片 | 獲獎 | |
第20屆 | 金衛星獎 | 最佳外語片 | 獲獎 | ||
第88屆 | 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外語片 | 獲獎 | ||
2017 | 第70屆 | 英國電影學院獎 | 最佳外語片 | 《索爾之子》 | 獲獎 |
創作背景
導演拉斯洛·傑萊斯在法國科西嘉的巴斯蒂亞的書店裡看到一本由法國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出版的當事人回憶錄,該書的作者是當年集中營里負責處理死囚屍體的特遣隊員。書中主要內容是記錄集中營里特遣隊員每天的日常工作、描述如何管理猶太人集中營、當時集中營里的規章制度,以及他們如何聚集在一起反抗的內容。
索爾之子劇照
拉斯洛·傑萊斯家族裡的一部分親屬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里被屠殺了。這件事在他們家庭內部經常被提及,在他小時候,就有“過去發生過災難”這種印象。
拍攝過程
劇照
音效
該片的音效設計是托馬斯-贊伊,一個聲音環境里同時實現多種聲音效果,納粹軍官叫喊的命令、受難者的尖叫等。而且在這個環境里,不同的語言也混在了一起:黨衛軍說的德語、囚犯們說的歐洲各地的不同語言等。聲音和圖像疊加在一起,有時候甚至超過圖像,佔據主導地位。所有這些用於疊加處理的音頻素材都力求原始粗糙的,不能經過重製或者修飾。
製作公司 | Laokoon Filmgroup;Hungarian Film Fund ;Laokoon Film Arts |
發行公司 | 1. Ad Vitam(法國)(2015) ;索尼經典(美國)(2015);Mozinet (2015)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2015年5月15日 | 法國 | 2015年11月4日 | 法國 |
2015年6月11日 | 匈牙利 | 2015年11月13日 | 波蘭 |
2015年7月12日 | 烏克蘭 | 2015年12月4日 | 西班牙 |
2015年7月25日 | 波蘭 | 2015年 | 加拿大 |
(以上信息來自)
該片的特別之處在於,它並沒有刻意交待和渲染二戰集中營的歷史背景,甚至,它在有意地運用虛焦等手段來弱化人物所處的背景環境,而始終把目光聚焦在主人公索爾身上。該片用膠片拍攝並且沒有轉化成數碼版,昏黃色調的影像畫面和虛實結合的鏡頭語言,以及強化索爾個人的特別視角,在視覺上一開始就讓觀眾眼前一亮。該片無論是情緒豐富的配樂,還是裡面混雜的各國語言、囚犯痛苦的哀嚎、軍官強硬的怒吼或是環境中的炮火聲、甚至特遣隊勞作時洗刷地板的唰唰聲,都強化了聽覺在影片中的作用。該片在電影視聽語言和表現手法上讓人印象深刻,形式感濃重並極具藝術氣息。(網易娛樂評)
索爾之子劇照
導演另闢蹊徑,用近景跟蹤拍攝的方式,極為精準地營造了集中營地獄般的環境與無辜個體的掙扎。(網易娛樂評)
該片努力呈現了死亡典禮和死亡工廠的對比、儀式和機械的對比、禱告與吵雜的對比。當沒有了任何希望的時候,在這個地獄的最底層,索爾心中的聲音告訴他:你必須活下去,完成這個對你來說充滿意義的行為,這是一種屬於人類的、綿延已久的、神聖的意義。這種行為處在所有人類和所有宗教的起點,那就是——祭拜死者。(戛納電影節評)
身兼導演和編劇的拉斯洛·傑萊斯沒有像其他的同類的電影,把人物誇張,故事化和英雄主義化,而是選擇了一個微觀世界作為切入點。該片是用35mm膠捲拍攝,為陰暗的室內場景提供了多種層次。在4X3 比例的幾乎正方形的銀幕規格下,空間被壓縮了,加強了集中營的封閉感,也推出了主角的形象,除了主角的視角外,在他周圍發生的事情也變得很模糊。該片只有襯托畫面的配音,沒有背景音樂,對白也很少,整部片子全靠畫面和主角的演技傳達。鏡頭的運行特別靈活,有很多跟拍和長鏡頭。(新浪娛樂評)
或許受於文化歷史隔閡的限制,在人性的刻畫上讓人尋求不到充分的共情,終歸在情感的傳達上略遜一籌。(網易娛樂評)
索爾之子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