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萬乘之王的結果 展開

萬乘之王

詞語解釋

“萬乘之王”一詞,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二十六章。

漢語詞語


出處

原文: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譯文:重是輕的根源,有重才有輕;靜是急躁的國王,躁由靜生。這是為什麼君子(你)每天做事情離不開輜重。即使有榮耀的事情,也應該超然處之。為什麼萬斤之軀卻自輕自賤呢?輕浮就失去了根基,急躁不安就失去了君子的本色。

爭議

“萬乘之王”的解釋存在爭議:
爭議譯文如下:
萬乘之王第二十六章
譯文:重是輕的根基,安靜是急躁的主人。所以君子每天出行,要帶許多車馬、物品,雖要身形端莊,但心情輕鬆怡然。怎奈作為人,要把自己看得很輕。輕會失去根本,浮躁會失去做人的根本。
解釋:此“萬乘之主”代表的普通人,因為車是給人做的。此句是老子的感嘆之言。老子感嘆道:怎奈人們,非要以“身輕天下。”非要自己不看重自己。這裡有人會疑惑了,你不是一直在講作為人要放低自己嗎,這裡怎麼又說不看重自己是錯誤的那?這裡解釋一下,首先要作為人來講要放低自己,有兩個條件,首先是作為人,其次是放低自己,而有些人連做人都不知道該如何做,如何放低自己。這章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前一章講了,人與天地是一樣的物質,這一點也許許多人自己都不知道。就是,人理應與天地是一樣的,是有一定行為規範的,達到了這種規範,才能稱之為人。但是現在的人,不這麼認為,都不把做為人應該做些什麼為追求,或者說根本不懂得做人還有做人的道理。現在的人們都是追求,名利、地位。其實這些不是人生真正的行為。但是人們卻把這些當作人生最高的追求。這些追求與動物又有什麼區別哪?人們有了汽車只是比動物跑得快了,但是並沒有離開跑的本性。人們做飯可口,只是比動物吃得順口而已。人們住房寬裕,冬暖夏涼,只是比動物居住得舒適而已。以上提到的行為的本質與動物的生活沒有區別。作為人類是與天地同樣的物質,同樣的性質。前面講的這些行為,不是不可以去做,但是應該只是人類最基本的生活條件。做為人來講,應該有更高的追求,就是做一個真正的人都追求,應該擁有與動物有著本質區別的行為與生活方式,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稱之為真正的人,否則只是稱之為人而已。所以老子發出來此句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