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食

傷食

傷食,指因飲食過量、生冷不均、雜食相剋而導致食物滯納在胃,不能消化致使脾胃功能減退而出現腹脹腹痛,吞吐不適的病症。

簡介


● 英文名稱:Food Damage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內科

古籍摘選


● 傷食惡食者,胸中有物,宜導痰補脾,用二陳湯加白朮、山楂、川芎、蒼朮服之。(《丹溪心法·傷食》)

名詞解釋


● 飲食不節所致,以噁心厭食,噯腐吐餿,脘腹脹痛等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傷食病是由於飲食過量、生冷不均、雜食相剋等病因,導致脾胃納運失常,食物滯留在胃中,不能消化,引起腹脹、腹痛、噁心嘔吐、厭食的疾病。

疾病特點

● 傷食病多見於小兒,因為小兒的脾胃功能尚未完善,較易受影響。小兒的傷食病主要表現有嘔吐,嘔吐物以酸臭乳塊或不消化食物為主,噯腐酸餿;腹痛,夜卧不安,時時啼哭;泄瀉,大便稀溏,夾有乳凝塊或食物殘渣,氣味酸臭,或如敗卵;便秘,手足心熱,小便黃少;不思乳食。
● 素體虛弱之人及老年人進食過多、過快,進食生冷不均、嗜食肥甘厚味也容易出現傷食表現。主要表現為嘔吐酸臭之物,不思進食,口氣臭穢,脘腹脹滿或疼痛不適,夜卧不安,大便乾燥或泄瀉,矢氣頻作,瀉下酸臭。

病因病機

● 傷食病主要是由於飲食失節、脾胃虛弱、風寒外感或情志不調等原因,導致脾胃納運失常而發為本病。

治則治法

● 傷食病以消食導滯,和胃降逆為基本治則。
● 保和丸、枳實導滯丸、六君子湯是治療本病經典名方。

預防調護

●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宜過飽或饑飽不均,盡量少吃生冷、肥甘厚味,限酒。
● 餵養小兒時,不要過快、過飽,食物宜清淡而富有營養。注意添加輔食的順序。
● 注意飲食清潔衛生,不吃腐敗變質食品,不食生冷食物。
● 注意情緒調節。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