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癖

摩擦癖

摩擦癖屬於性心理障礙。摩擦癖目前並沒有發病率的統計,從性別上來看男性多見。摩擦癖目前尚無明確的發病機制,多數學者認為與患者年幼時不當的性教育有關,另外社會環境不良因素的影響,也常是誘發因素。摩擦癖是指在擁擠的公共場合,比如公交車、地鐵常見的一種性變態行為,表現為故意用身體的某一部分(常為陰莖)摩擦和觸摸異性身體的某一部分,並可伴有射精或者手淫來達到性滿足。摩擦癖是“性心理變態”的一種,尤其是一種涉及社會人群難以理解的性異常表現。摩擦癖主要依靠心理治療。如果沒有得到正規的心理治療,一旦長期處於興奮、焦慮、自責、抑鬱循環的負面情緒中,患者會陷入到這種內疚和自責的情緒中無法剋制,從而會更加嚴重地影響到正常生活。如果能夠及時發現,經過適當的心理干預可以有效緩解。

就診科室


● 精神心理科

病因


● 這類心理疾病目前尚無明確的發病機制,多數學者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往往是後天經驗獲得的。
● 與患者年幼時不當的性教育有關,尤其是在兒童少年早期分階段,受到家庭環境中性刺激,性興奮經驗的作用和影響兒童早期的不良性刺激或經驗,以條件反射機制固定下來,對摩擦癖異常行為的形成和強化起到重要作用。比如經常看異性成人洗澡、上廁所;受母親的嚴格管教,從小就很少和同齡異性接觸等。
● 社會環境不良因素的影響,也常是誘發因素。往往由於大眾的誤解,把這些行為與道德掛鉤,讓患者很容易遭受到周圍人的譴責和鄙視,內心會十分痛苦。

癥狀


● 《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 5 版》(DSM-5)中“摩擦癖”的診斷標準為:
● 至少6個月,通過碰觸或摩擦未徵得同意的人從而激起個體反覆的強烈的性喚起,表現為性幻想、性衝動或性行為。
● 個體將其性衝動實施在未徵得同意的對象身上,或其性衝動或性幻想引起有臨床意義的痛苦,或導致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損害。

檢查


● 精神類疾病的確診,目前仍然主要依靠醫生訪談式詢問,也就是精神檢查。當然,摩擦癖在診斷時,患者很有可能已經在很多醫院做過較多的輔助檢查,因此就精神科而言,可以進行量表評估,例如抑鬱自評和他評量表。但需要注意的是,量表評定並不能作為確診的依據。

診斷


● 精神類疾病的診斷,目前仍然主要依靠醫生訪談式詢問,也就是精神檢查。在排除了器質性障礙的軀體疾病後,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癥狀表現、患者及家屬提供的病情描述綜合診斷。

鑒別診斷


● 性變態者自身並不存在明顯的生理問題,其他方面的精神活動也無明顯障礙,大多隻表現為局限的、形式各異的性異常表現。因此,摩擦癖患者,工作、學習及其它行為方面通常都是表現良好,無任何劣跡,只是享受在摩擦的過程中獲得性滿足甚至出現性高潮,並不會出現暴力攻擊行為。因此一方面要與性功能障礙疾病相鑒別,也要與反社會人格、“流氓”相區別。

治療


● 符合摩擦癖診斷的患者治療主要依靠心理治療。人際關係心理治療方法和支持性的心理治療能減輕患者的焦慮癥狀,讓他們有被接納的感受。
● 而未達到臨床診斷標準的患者,我們能做的只能是更多地了解其存在和發病率,進一步完善社會相關制度以解決問題。

危害


● 如果沒有得到正規的心理治療,一旦長期處於興奮、焦慮、自責、抑鬱循環的負面情緒中,患者會陷入到這種內疚和自責的情緒中無法剋制,從而會更加嚴重地影響到正常生活。因此也有學者認為這種變態性衝動帶有強烈的強迫色彩。

預后


● 如果能夠及時發現,經過適當的心理干預可以有效緩解。

預防


● 關注幼年早期心理發育,注重兒童期的性教育,及時排解不良心理問題,注重家庭支持,幫助幼兒期起的人格發育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