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欄玉砌應猶在

雕欄玉砌應猶在

《雕欄玉砌應猶在》是2010年百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許雲倩。

內容簡介


楊浦區位於上海市中心區的東北部,地處黃浦江下游西北岸,與浦東新區隔江相望,西臨虹口區,北與寶山區接壤。它成陸於唐末宋初,因黃浦江支流楊樹浦港而得名。在中國的近代工業史上,楊浦區的作用功不可沒,從這裡起步的民族工業與外資工廠,在上海乃至全國聞名遐邇。同時,它也是上海高校最集聚的區域,是上海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的窗口。在催人奮進的今天,楊浦正以博大的胸懷和與時俱進的活力,向世人展示出一幅宏偉絢麗的藍圖。

主要內容


留守處,是個特殊的名詞,是上海的家屬與廈門的親人之間的一個聯絡站,有點像廈門水產學院駐上海“大使館”。我去領父親的工資時,順便打聽一下最近有誰回廈門,欲給父親帶些卷面豬油一類的食品。那個晚上,我陪著母親到留守處給父親打長途電話,為商量換房的事。學校給了我家兩間房,但因樓層和鄰居的原因,讓我母親猶豫難決,留守處便讓我們同父親在電話中儘快商定。這是我和母親第一次打長途電話,很難打通。好不容易接通了,又說父親不在宿舍。那天集美小鎮正放電影,那頭的熱心人便到電影院讓人舉牌尋找。第二天,幾乎所有碰到我父親的同事都關心他家發生什麼大事了。那年代,打長途是有些驚心動魄的。每到寒假,我和母親、妹妹一同去留守處坐上安排好的客車到北站接父親。留守處的存在,猶如寒屋中一個廢棄的壁爐,雖已無甚光熱,但經常望見它,還能給人一絲慰藉。鵲巢鳩占的日子裡,教育學院始終都是水院人心目中的入侵者,而到了水院人急欲歸去來兮的歷史性時刻,它更成了最大的障礙。奇怪的是,把它趕走另給它找個新校址竟成了水院普通教師的義務。我的父親和一幫同事去各有關部門呼籲“還我老家”,他們甚至找了教育界名人談家禎。最後,也不知是哪個環節起了作用,“眼中釘”終於拔去。1980年初夏,我與我的兒時好友思梅在一院一間剛騰出來的宿舍里重逢。思梅他們幾個男孩女孩是經過特許提前回滬入籍參加高考的,他們的父母戶口和人都還在廈門呢。

出版背景


2010年世博會在上海舉行期間,數以千萬計的遊客將從世界各國、祖國各地來到上海,參觀世博會之餘,他們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有的人可能想參觀摩天大樓、東方明珠,領略中國最大城市的現代化風采;有的人可能想遊覽外灘、南京路淮海路,回味近代東方巴黎風情;有的人可能想進出石庫門裡弄,探究老上海傳統民居特色;有的人可能去城隍廟購物美食,品嘗小籠包子、酒釀圓子;有的人可能會尋找幾家老牌電影院、劇院,看幾部老上海電影,聽幾段上海滑稽;有的人可能會乘旅遊巴士,從孫中山故居、中共一大會址、魯迅紀念館到左聯紀念館。他們想去的地方可能不同,想做的事情可能有異,但是,歸根結底,無非是感受上海都市文化,體味上海城市精神,了解上海歷史文脈。上海名稱特色與由來 上海,意思是到海上去。單從地名看,她在中國沿海城鎮中,就有些特別。從古到今,中國沿海城鎮的名稱,多用寧、靜、平、安、昌、康、靖等字,比如,廣東有鎮海、澄海、平海、寧海、海康、海昌,福建有鎮海、平海、安海、海澄,浙江有海寧、寧波、定海、鎮海,江蘇有鎮洋、靜海、海安,山東有威海、寧海、靜海、靖海。這些地名多是祈願性的,希望大海波恬浪靜,不要逞威肆虐,危害人民。中國那麼多與海洋有關的地名中,南海、北海是方位性的,只有上海、臨海算是中性的,沒有畏懼海洋的意思。

概括


出版緣起
總序(熊月之)
前言
阡陌往事
平涼路:由冷寂走向繁華
淞滬路:普世的英雄主義
楊樹浦路:與黃浦江平行
軍工路:俯拾即是的故事
許昌路:牆內煙草牆外香
國權路:浸在井裡的西瓜
隆昌路:現代版“豬籠寨”
俊彩星馳
復旦大學: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上海理工大學(滬江大學):爬滿青藤的小樓
上海海洋大學:童年的時光悄悄地走過
第二軍醫大學:一個女孩叫“軍醫”
同濟大學:提攜我中華國民
復旦附中:青蔥歲月總是歌
長白二村小學:磚窯和司令台
“東宮”:“文青”的樂園
潮起潮落
復興島:黃浦江上有個島
上海手錶廠:周總理只戴上海牌
福祿街:家族傳奇
上海機床廠:這裡是毛主席到過的地方
八埭頭菜場:上海灘“四大名旦”
上海制皂廠:芬芳潔白均樂用之
楊浦站:火車火車嗚嗚叫
梅林罐頭食品廠:最溫柔的盾牌
昨日星辰
楊樹浦發電廠:村口的老槐樹
飛機樓:國有一個夢
舊上海特別市政府大樓(體育學院):只是朱顏改
江灣體育場:降落傘和紅寶橘子汁
楊樹浦水廠:城堡中清澈的水
藍天白雲
共青森林公園:讓我們在草地上撒點野
五角場城市副中心:從朝陽百貨到Shopping Mall
復旦皇冠假日酒店:從招待所到五星級
創智天地:“矽谷”在“左岸”
黃興公園:楊柳依依小河邊
新江灣城:飛機跑道上的午餐
人間煙火
滬東狀元樓:鹹菜大湯黃魚
泰晤士西餐社:焦黃鬆軟的炸豬排
百聯又一城:各國風味
萬達商業廣場:門前總有等位人
復旦步行街:每家店都有絕活
同濟大學本部學苑飲食廣場:吃在同濟名不虛傳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學生食堂:好評如潮傳校外
歲月留痕
葉家花園:一個移民的神話
正廣和:夏日的享受
國棉十七廠:拿摩溫及龍頭細布
長白新村:從“滾地龍”到“二萬戶”
國歌誕生地:起來,起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