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槽症

干槽症

干槽症是牙槽骨骨壁的骨炎或輕微的局限性骨髓炎,是拔牙常見的併發症。干槽症多發生於拔除下頜阻生第三磨牙后。干槽症病因尚不十分明確,可能與感染、創傷、解剖因素、纖維蛋白溶解等有關。干槽症最初為血塊分解、破壞、脫落,以致骨壁暴露併發生多處小的壞死。干槽症主要表現為拔牙2~3天後有劇烈疼痛,疼痛向耳後、頭頂部放射,一般鎮痛葯無效。干槽症的治療以徹底清創及隔離外界對創面的刺激等方法治療。患者劇烈疼痛、口內有腐敗性臭味,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干槽症如果癥狀較輕,及時治療,預后較好;如果癥狀較重,且治療不及時,則預后較差。

就診科室


● 口腔頜面外科、口腔科

病因


● 干槽症的病因有多種學說,目前均不能全面解釋干槽症的發病及臨床表現。
● 感染學說:多數學者認為干槽症是一種混合感染,厭氧菌起重要作用。
● 創傷學說:創傷使骨組織易發生繼發感染。
● 解剖因素學說:拔牙后,食物及唾液易進入拔牙創而引發感染。
● 纖維蛋白溶解學說:拔牙的創傷或感染,引起骨髓的炎症,血凝塊中的纖維蛋白溶解導致血凝塊脫落,出現干槽現象。

癥狀


● 拔牙2~3天後有劇烈疼痛,並可向耳顳部、下頜區或頭頂部放射,一般鎮痛藥物不能鎮痛。
● 拔牙窩可空虛,或有腐敗變形的血凝塊,腐臭味強烈。
● 拔牙窩骨壁有明顯觸痛,創口周圍牙齦略紅腫。
● 局部淋巴結可有腫大、壓痛。

檢查


● 口腔檢查:拔牙窩內有腐敗變形的血凝塊,並伴有腐臭味,可輔助診斷。
● 病史採集:若2~3天前曾有拔牙史,有助於診斷。

診斷


● 患者2~3天前曾有拔牙史。
● 患者有劇烈疼痛,並可向耳顳部、下頜區或頭頂部放射,一般鎮痛藥物不能鎮痛。
● 拔牙窩空虛,或有腐敗變形的血凝塊,腐臭味強烈。

鑒別診斷


● 頜骨骨髓炎。
● 急性牙髓炎。
● 急性根尖周炎。

治療


● 局部治療:徹底清創、隔離外界對牙槽窩的刺激。
● 全身治療:使用抗生素等藥物控制感染。

危害


● 患者劇烈疼痛、口內有腐敗性口臭,嚴重影響正常生活。

預后


● 如果癥狀較輕,及時治療,預后較好;如果癥狀較重,且治療不及時,則預后較差。

預防


● 保持口腔清潔衛生。
● 加強體格鍛煉,多吃含維生素較多的食物。
● 術前、術后局部使用抗菌藥物。
● 拔牙后縫合,縮小拔牙創。
● 在拔牙窩內填放藥劑、佔據空間。

參考文獻


● [1] 邱蔚六。口腔頜面外科理論與實踐。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227-301,337-347
● [2] 張震康,餘光岩。實用口腔科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
● [3] 邱蔚六。邱蔚六口腔頜面外科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