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瓷局
浮梁瓷局
浮梁瓷局是元王朝在景德鎮設置的全國唯一的一所為皇室服務的瓷局。浮梁瓷局秩正九品,至元十五年(1278年)立。掌燒造瓷器,並漆造馬尾、棕藤笠帽等事。大使、副使各一員。在瓷局的掌管下創燒了樞府釉瓷、青花、釉里紅、藍釉、藍地白花、孔雀藍釉瓷器等。
元王朝在建國初年就設置浮梁瓷局。瓷局實物的特異紋飾由元廷“將作院”提供。該院下屬機構分工極細,除有製造物品的專業司,局二十五所之外,還設有一職能特殊的畫局。該局不生產任何產品,其職能是為將作院下屬各專業司,局“描造諸色樣制’,其規模略大於瓷局。
歷史的機緣出現在了元朝。公元1279年,元朝最終滅掉了南宋,統一了全國。而在此的前一年,也就是1278年,元朝就已經把統轄全國貢瓷的惟一官方管理機構――“浮梁瓷局”設在了景德鎮。“為什麼元朝的統治者沒有把管理全國的瓷局設在其他地方,而設在景德鎮?這是由於景德鎮在那個時候,吸取了北方定窯的不少的工藝特點,燒造出了含鉛氧化物很高的一種白瓷,而蒙古族是很崇尚白顏色的,以白為吉。所以就因為景德鎮的瓷器是白顏色的,很符合蒙古族人的民族審美心理,所以他們就捨棄了其他的所有的地方,而選定景德鎮。”如果說,最初景德鎮是因為白瓷而得到了朝廷的青睞,那麼浮梁瓷局的設立,則使景德鎮的瓷器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全國各地的優秀工匠紛紛來到景德鎮,使景德鎮瓷器燒造技術得到極大的提高,很多新的品種在景德鎮燒製成功,尤其是在元代中期,景德鎮創造出了成熟的青花瓷,標誌著中國的制瓷業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儘管這個時候景德鎮的制瓷業在全國已經是舉足輕重,但它還是隸屬於浮梁縣的。所以元朝在這裡設立的瓷局還是叫“浮梁瓷局”。
浮梁設縣是在唐代,這裡曾是江南地區最重要的茶葉集散地之一,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就寫道“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到了宋以後,浮梁縣下屬的景德鎮瓷業稅收數額巨大,而且在元代以後又在這裡設立了專門燒造皇家和官府用瓷的御窯廠,所以使浮梁縣衙被譽為“江南第一衙”。浮梁縣的縣官儘管比其他的縣官高出兩級,但他也只能幫助維護社會治安、並負責提供窯廠所需的柴米油鹽。
尤其是到了明代,御器廠的設立使景德鎮御用瓷器的生產完全在皇帝的掌控之下了。
從有關文獻及新近發現的考古資料來看,景德鎮市珠山周圍,應在北宋時期就有發達的窯業。
元代,為元官窯--浮梁瓷局的所在地。據史料載,浮梁地區戰亂始於至正十二年(1352年),十六年為“天完”政權勢力範圍,至正二十年後已成為朱元璋統治。
因此,浮梁瓷局於至正十二年已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
浮梁古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