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病毒感染引發的呼吸道炎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因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禦功能降低的原因,如受涼、淋雨、氣候突變、過度疲勞等可使原已存在於上呼吸道的或從外界侵入的病毒迅速繁殖,從而誘發本病。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表現為鼻塞、流涕、咽痛、聲音嘶啞、咳嗽、胸痛、發熱、頭痛和全身酸痛等。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的治療方法有對症治療、抗病毒治療和支持治療等。本病可繼發急性咽喉炎、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鼻竇炎、支氣管炎和肺炎等,還可併發急性中耳炎、急性結膜炎和病毒性心肌炎等併發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預后與感染病毒的類型有關。感染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H9N2、H7N7亞型等輕症的患者多數預后良好,感染EB病毒、柯薩奇B組病毒和H5N1等重症的患者預后較差,此外,患病的年齡、基礎疾病、及時有效治療及併發症等也會影響預后。

就診科室


● 呼吸內科或內科、感染科

病因


● 可能的誘因包括:
● 環境溫度突然變化過大。
● 過度疲勞。
● 免疫功能低下。

癥狀


●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見的臨床表現如下:
● 鼻塞、流涕。
● 咽痛。
● 聲音嘶啞。
● 咳嗽。
● 胸痛。
● 發熱。
● 頭痛。
● 全身肌肉酸痛。

檢查


● 懷疑患有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時,需要做血常規檢查、C-反應蛋白檢查、呼吸道病原體IgM抗體檢測、胸部X線檢查或胸部CT等來診斷。

血常規、C-反應蛋白檢測

● 有助於了解機體感染和炎症反應。

呼吸道病原體IgM抗體檢測、呼吸道病原體分子診斷

● 有助於判斷重症患者病原體的類型,為治療提供重要的指導意義。

胸部X線檢查或胸部CT

● 檢查肺部病變的範圍、程度等,有助於評估病情和治療效果。

診斷


● 醫生診斷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依靠臨床表現、血常規檢查、病原學檢查的結果來判斷。
● 咽痛、聲音嘶啞、咳嗽、胸痛、發熱等。
● 血常規檢查、C-反應蛋白檢測、呼吸道病原體IgM抗體檢測和呼吸道病原體分子診斷。

鑒別診斷


● 一些疾病也會出現鼻塞、流涕、咽痛、聲音嘶啞、咳嗽、發熱等癥狀,容易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混淆,這些疾病有變應性鼻炎、細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支原體性肺炎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血常規、C-反應蛋白檢查、呼吸道病原體IgM抗體檢測和呼吸道病原體分子診斷、胸部X線檢查或胸部CT來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療方法有對症治療、抗病毒治療、支持治療、防治繼發感染和併發症。

對症治療

● 祛痰止咳藥物,痰液濃稠者可選擇服用鹽酸氨溴索片、乙醯半胱氨酸膠囊、吲哚美辛栓等。
● 抗組胺藥物,流涕、鼻塞者可選擇服用撲爾敏、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
● 解熱止痛藥物,可選擇使用對乙醯氨基酚片、布洛芬片等。

抗病毒治療

● 廣譜抗病毒藥物,如利巴韋林、奧司他韋等對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可縮短病程;早期輕症患者可口服連花清瘟顆粒、板藍根顆粒或藍芩口服液等有輔助治療作用。

支持治療

● 補液、補充維生素,發熱、食慾差重症患者補充液體、補充維生素C等有利於早期康復。

防治繼發感染和併發症

● 及時發現繼發細菌感染者及時使用敏感抗生素,出現化膿性咽喉炎、化膿性中耳炎等併發症患者,還需要考慮聯合局部治療,才能取得良好療效。

危害


●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不僅會影響患者工作和生活,還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
●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會出現鼻塞、流涕、咽痛、聲音嘶啞、咳嗽、發熱等癥狀,會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 可繼發急性咽喉炎、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鼻竇炎、支氣管炎和肺炎等,還可併發急性中耳炎、急性結膜炎和病毒性心肌炎等併發症。

預后


●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預后與感染病毒的類型有關。感染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呼吸道合胞病毒、H9N2、H7N7亞型等輕症的患者多數預后良好,感染EB病毒、柯薩奇B組病毒和H5N1等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預后較差,此外,患病的年齡、基礎疾病、及時有效治療及併發症等也會影響預后。

預防


● 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勞累。
●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濕潤,避免寒冷及高熱氣溫刺激。
● 注意天氣變化,及時添減衣物,避免受涼。
● 流行性感冒期間,避免去人多的公眾場所,外出時可戴口罩。
● 適當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身體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