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國立博物館

九州國立博物館

繼東京,京都,奈良之後的日本國內第四大國立博物館。其主題為“從亞洲歷史的觀點看日本文化的形成”。基於這樣一個基本概念,主要通過在與亞洲各地進行的交流中形成的觀點,來展示由舊石器時代至近代末期的日本文化的形成。陳列著見證日本自古以來頻繁與亞洲各地交流的歷史的當地出土展示品。常設展沒有像一般博物館那樣設置路徑指示牌,因此你可以選擇你感興趣的時代和區域自由參觀。1樓設有“Ajippa”等免費的體驗設施,在那裡可直接觸摸及玩賞亞洲各國的民族服飾和傳統樂器,更直觀的感受各國的歷史文化。

門票價格


普通票420日元、大學生130日元、高中生以下,未滿18歲及70歲以上者免費,入館時需出示證明年齡的證件。

發展歷史


1994年6月 文化廳成立修建新構想博物館調查研究委員會
1996年3月 將新構想博物館命名為九州國立博物館,並決定將福岡縣太宰府市作為設立候選地
1999年3月 該委員會制定九州國立博物館基本計劃
2002年3月 文化廳、福岡縣以及財團共同著手實施建設工程
2004年3月 建築物竣工
2005年4月 獨立行政法人國立博物館設立九州國立博物館
2005年10月16日 對外開放
2006年2月 入館人數達到100萬人
2007年4月 改名為獨立行政法人國立文物機構九州國立博物館
2008年8月 入館人數達到500萬人
2010年11月 入館人數達到800萬人
2020年2月27日至3月16日,閉館

建築布局


建築外觀

九州國立博物館為一個160m乘80m長方形的半圓柱體形。屋頂最高處達36m,其寬敞的空間,足以容納下一個足球場,整個建築物極具現代動感。巨大的屋蓋與周圍的山巒相融合,呈現出柔和優美的曲線,狀似波浪,象徵著新時代日本的文化交流將在九州開啟新的篇章。光線透過玻璃幕牆,映照出周圍的山巒。因採用雙層玻璃構造,無論春夏秋冬館內都能保持舒適的環境。

館內構成

1樓入口大廳 通風、明亮、寬敞的入口大廳中,設有可以讓父母和孩子共同遊玩的體驗式展廳“AJIPPA”、可容納300人的博物館館內大廳、綜合諮詢處、紀念品商店、開放式咖啡廳等設施。另外,天花板採用九州各地生產的間伐木材。設有信息服務台、咖啡座和音樂廳等。
3樓特別展展廳 面積為1,500平方米、高度7米、木色基調的展廳,由大、中、小三個展廳組成。
4樓文化交流展廳 主題為“海洋之路,亞洲之路”,面積約為3,900平方米、高度7m、黑色基調的展廳。由基本展廳和11個相關展廳組成。

防震構造

利用建築物保護文化遺產,採用三種防震裝置吸收和控制震動
防震層=層壓橡膠隔離器(146個)+可滑動支撐台(45個)+鐵棒減振器(40台)
日本是個地震大國。為防止因地震而導致的文化遺產的倒塌、破損,九州國立博物館的建築採用了防震結構,可以防止搖晃直接傳遞給建築物,並減緩搖晃程度,以此達到徹底保護建築內的展廳和收藏室的目的。2005年3月,福岡縣以西的海域發生了4級地震,可博物館安然無恙,證實了防震結構發揮的作用。
防腐蝕鈦質屋頂
臨時展廳、亞洲文化體驗區、辦公區、文化交流展廳、文物庫房、博物館科學修復區。
入口
屋頂框架…由東西兩側和中央支柱支撐的大型跨度構造
置換混凝土加固或深基樁
下部框架…SRC構造+耐震牆壁確保其抗震度
上部框架…乾式構造(鋼鐵構架+Pca粉煤灰)
防震層…天然橡膠絕緣體的滑動支撐+鐵棒減震器
設備
關注環保、積極利用自然能源。
太陽能發電、雨水利用設施等
設置各種有效利用各種自然資源的設備,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溫室效應。

其它設施

茶室
這裡有“吉兆庵”和“寶滿亭”等兩處茶室。到吉兆庵可以領略體會到“日本茶道世界”。到寶滿亭則能體驗到日本文化,歡迎各位來此舉辦或參加茶會等聚會。
閉館日=每周一(如周一逢節假日,閉館日則延至次日)、年底
使用時間=上午9:30—下午1點 下午1點—下午5點(包括材料搬出和搬入的時間)
使用費用=寶滿亭全室
上午9點30分—下午1點 4,340日元
下午1點—下午5點 4,960日元
吉兆庵不能全部包租使用

展覽


文化交流展

總有新奇的邂逅
文化交流展
4F∶文化交流展示廳以“海洋之路、亞洲之路”為主題,
全年更換展品多達300次,分期推出的各種專題展,常使展廳充滿新鮮感。
文化交流展廳(展廳面積約為4,000平方米)由5個基本展廳和周圍12個相關展廳組成。觀眾們可以從日本和亞洲各國的文化交流史中,選擇自己喜歡和感興趣的時代、主題進行自由參觀。此外,在本館還可以動手觸摸部分展品、觀看生動直觀的影像,體驗身臨其境的感覺。展廳內設中文音聲導覽器,可免費借閱。
基本展廳
Ⅰ繩文古人、走向大海
Ⅱ從種植水稻到創建國家
Ⅲ遣唐使時代
Ⅳ亞洲海上 貿易頻繁
Ⅴ東西交匯 西洋臨近
相關展廳
①大海、森林、火山
②金子量重紀念室—亞洲民族造型
③倭人傳的世界
④熱鬧的古墳之節
⑤裝飾成古墳的虛擬劇場
⑥亞洲人的理想姿態
⑦鍾▲鈴▲鼓
⑧遣唐使和絲綢之路
⑨亞洲的工藝品
⑩九州陶瓷的精華—田中丸善八的收藏品
11豐富多彩的江戶文化
劇場4000 超高解析度劇院
在文化交流展廳,配置了解析度為高清視頻16倍的超高清晰視頻,通過350英寸的大畫面,以逼真的影像介紹館藏文物。

臨時展

感動於展品之美,暢遊於知識海洋
臨時展是匯聚豐富多彩的美與知識的寶庫,每年展出4次,以不同的思想主題和視角展出國內外優秀展品,令觀眾大飽眼福。
九博本著使無論首次參觀還是多次參觀的觀眾都能享受參展過程的宗旨,策劃了一系列展覽。

展覽歷史

·美麗國度 日本 441,938人次
2005.10.16~11.27(43天)
·中國 美的十字路口 251,963人次
2006.1.1~4.2(80天)
·珊瑚美島 琉球展 117,478人次
2006.4.29~6.25(51天)
·南海珍貝傳說展 63,560人次
2006.7.29~9.3(37天)
·海之眾神 139,981人次
2006.10.8~11.26(45天)
·若沖與江戶繪畫 300,171人次
2007.1.1~3.11(62天)
·致未來的禮物-中國泰山石經和凈土教美術77,380人次
2007.4.10~6.10(54天)
·日本陶瓷展 50,986人次
2007.7.7~8.26(46天)
·本願寺展 197,697人次
2007.9.22~11.18(51天)
·京都五山 禪文化展 171,336人次
2008.1.1~2.24(49天)
·國寶 大畫卷展 131,197人次
2008.3.22~6.1(64天)
·島津國寶和篤姬時代 152,420人次
2008.7.12~8.24(40天)
·國寶 天神 174,698人次
2008.9.23~11.30(61天)
·現代工藝中的傳統與創造 72,637人次
2009.1.1~3.16(65天)
·聖地西藏-布達拉宮和天空瑰寶 140,917人次
2009.4.11~6.14(58天)
·紀念興福寺創建1300周年 國寶 阿修羅展 711,154人次
2009.7.14~9.27(68天)
·古代九州的國寶 72,741人次
2009.10.20~11.29(37天)
·京都妙心寺-禪之珍寶以及九州和琉球 130,231人次
2010.1.1~2.28(52天)
在巴黎綻放的古伊萬里瓷器精華 84,738人次
2010.4.6~6.13(61天)
駿馬 馳騁亞洲2000年 42,022人次
2010.7.13~9.5(48天)
誕生!中國文明 53,409人次
2010.10.5~11.28(48天)
梵高逝世120周年紀念展 354,311人次
2011.1.1~2.13(42天)
黃檗-OBAKU 55,539人次
2011.3.15~5.22(61天)
復興的國寶—傳承日本的美
2011.6.28~8.28
草原上的王朝契丹—美麗的三位公主
2011.9.27~11.27
細川家的至寶—珠璣永青文庫藏品
2012.1.1~3.4
●九州考古學
01-王冢裝飾古墳出土品與北部九州的諸王(2007年~2008年)
02-海上正倉院 沖之島祭祀遺址(2007年)
03-復興的彌生都市(2008年)
04-畫中的考古學(2008年)
05-奴國之南(2009年)
06-雅瑪台國九州和近畿(2011年)
●古代・中世紀的文化史
07-大野城與四王寺(2008年)
08-中世紀的造型(2009年)
09-祈禱之山-寶滿山(2009年)
10‐朝鮮時代的青花瓷器(2010~2011年)
11‐品茶Ⅲ 名茶器—追溯室町時代到桃山時代的茶器變遷(2010年)
12- 館藏佛教美術名品展(2010年)
●江戶文化的光輝
13-國寶古文書展(2009年)
14-長崎興福寺(2009年)
15-國寶初音之嫁妝(2010年)
16-江戶風俗畫(2010年)
17-南蠻屏風和漆器(2010年)
18-能樂面具和裝束(2010年)
●博物館活動介紹
19-博物館和文物修復(2008年)
20-新民間珍寶(2008年)
21-再現美麗的臨摹與仿製(2009年)
22-新收藏品 05-08(2009年)
23-埴輪變成了繪本(2010年)
24-不斷發展的博物館Ⅱ-眼觀、耳聽、觸摸領略神聖青銅器的魅力-(2010年)
●文化交流百態
25-南北風俗之詩(2008年)
26-青森繩文展(2008年)
27-亞洲的民族造型(2009年)
28-湖國的名寶展(2010年)
29-關於大幅掛軸字畫的文化交流(2010年)
30-日本和泰國兩國的精巧與美麗(2011年)
2005-2011年 臨時展的宣傳刊物
01-美麗國度 日本(2005年)
02-珊瑚美島 琉球展(2006年)
03-若沖與江戶繪畫(2007年)
04-本願寺展(2007年)
05-國寶 大畫卷展(2008年)
06-現代工藝中的傳統與創造(2009年)
07-聖地西藏 布達拉宮和天空的至寶(2009年)
08-紀念興福寺創建130周年-國寶阿修羅展(2009年)
09-在巴黎綻放的古伊萬里瓷器精華(2010年)
10-駿馬 馳騁亞洲2000年(2010年)
11-誕生!中國文明(2010年)
12-紀念梵高逝世120周年展(2011年)

教育普及


教育普及活動,做到比學校更有趣、比教科書更易懂。
開展運用五官體驗的展覽及獨特的教育普及項目。

亞洲廣場

“亞洲廣場”是位於展館1樓入口處的教育普及區,這裡常年對外免費開放,是一個可以運用五官體驗近世之前與日本有交流活動的亞歐各國文化的區域。作為兒童最先接觸的博物館區域,也為了讓家長和孩子一起玩得盡興,在展覽內容和設計上作了很多精心的安排。

體驗學習活動

努力在文化交流展、臨時展中設置適合兒童參與的項目。在以“派往中國的遣唐使的作用”為主題的展廳里,通過實物原料再現了當年遣唐使往返中國途中所帶的物品,不只可以眼觀,還添加了手觸、鼻聞的體驗要素。在臨時展期間,九州博物館向福岡縣境內所有小學發放了兒童用導覽手冊。另外博物館還嘗試舉辦各種有趣的展覽,如在海洋館和動物園的大力支持下,舉辦了生動展現動物繪畫的魅力的動物標本展。

九博寶箱

“九博寶箱”是根據博物館的內容開發的一種助學器具,編製了“觀看閱讀,樂在其中”、“觸摸實物”、“動手操作”、“拼圖以及智力測試題”等4種不同的親身體驗教材,成套裝在箱子里。目前已推出了6種“九博寶箱”和7種“九博寶箱輕便裝”,它們被積極運用於學校課堂中。
九州國立博物館為了使博物館的有關資料能在學校教學中得以活用,準備了13種裝箱教材,便於學生使用。
·繩文古人走向大海
·誕生!!中國文明
·從種植水稻到創建國家
·高麗文化
·遣唐使時代
·伊斯蘭的祈禱
·亞洲廣場-韓國
·各種各樣的穀物
·亞洲廣場-五種感覺
·形形色色的香辛料
·各種各樣的粗陶器
·蒙古的馬頭琴
·各式各樣的青銅器
○和大學之間的合作
擁有文物保護和修復方面的研究人員、最新的設備以及穩定的文物修復人才隊伍。因此,在致力於以九州地區為中心的文物保護和利用的同時,還與地方博物館和大學等攜手舉辦學術論壇、研究會等,並和大學一起進行超高精細掃描等最尖端技術的研發。

志願者服務


在最初博物館申建和建設過程中,福岡縣太宰府當地市民的熱心幫助和支持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自開館以來,眾多地方團體仍然一如既往大力支持。
此外,還有眾多的志願者(約400名)積極參與館內的工作,他們從事的工作涉及多方面領域,包括展覽講解、4國語言導遊(英語、漢語、韓語、日語)、館內環境維護、聽覺障礙者接待服務、資料(鄉土人情)管理、志願者活動支援、活動策劃和實施等。
2011年舉辦的題為“日本與泰國——兩國的精巧與美麗”的海外展期間,約有90名志願者前往泰國的曼谷博物館,通過手工製作活動,為日泰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
環境志願者積極參與有害生物綜合治理(IPM)
在文物防蟲防霉的保護措施方面,基於生態環保的觀點,基本不使用化學藥劑,而採用以細緻的日常管理為主的“IPM”管理方式。環境志願者實施諸如更換不使用生物誘引劑的粘著性捕蟲器(指示燈)等IPM活動項目。
不好玩的博物館就不算好博物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
舉辦音樂會、相聲和時裝展等過去在博物館中欣賞不到的豐富多彩的活動。

國際交流事業


打造全新的博物館形象
九州國立博物館作為推進與亞洲各國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一直積極開展和國外博物館的學術交流、共同研究、研究人員的互派、國際專題討論會的舉辦等工作。2011年首次在國外舉辦的“日本和泰國——兩國的精巧與美麗”展,就是自2007年以來受JICA的支援而開展的以人才培養為主的日泰共同事業之一。該展覽的順利舉辦也是國際交流事業的成果之一。
另外,還和、 、國立韓國傳統文化學校、中國南京博物院、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簽署了學術文化交流協定。今後,還將以交流協議為基礎,積極推進合作,邁向新時代。
■學術文化交流協定的簽署狀況
國立扶余博物館(韓國)簽署日期:2006年5月12日
國立公州博物館(韓國)簽署日期:2006年5月13日
南京博物館(中國)簽署日期:2007年3月14日
國立韓國傳統文化學校(韓國)簽署日期:2008年11月4日
內蒙古博物館(中國)簽署日期:2010年8月13日
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中國)簽署日期:2011年7月20日

參觀信息


地址

福岡市太宰府市石坂4-7-2

開館時間

9:30--17:00

休館日

周一及年末

門票

普通票420日元、大學生130日元、高中生以下,未滿18歲及70歲以上者免費,入館時需出示證明年齡的證件

交通

乘西鐵太宰府線,在太宰府站下車,徒步10分
從福岡機場乘車約30分